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宫任务完成:市场创新和模式转型重任才刚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30日11:21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让天宫一号助推中国转型

  本刊评论员

  正如天宫一号的研发一样,发展高新乃至尖端技术必须立足于独立自主科技创新。这不仅是因为特定的高新技术领域,欧洲和美国等先进国家至今保持着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即便在不涉及武器等敏感方向的民用技术领域,自主研发同样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天宫之行”,再次加固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在世界上的一席之地。

  国庆前夕,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奔赴太空,意味着中国具备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的条件。一个月之后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让中国的航天之旅更为绚丽,更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毋庸讳言,尖端航天技术的突破,彰显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进步。

  然而换个视角测量,中国的强国之路还很漫长。尽管2010年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仅凭GDP的数量,只能反映经济规模的大小,不足以衡量国家实力的强弱。

  根据经济史学家的计算,1820年左右,中国GDP规模占世界GDP的三分之一,美国目前GDP占世界GDP比重不过四分之一左右。但中国当年GDP规模对应的产出只是粮食、丝绸、瓷器等消费品,与工业革命后的欧洲GDP所对应的钢铁、机械、船舶等不可同日而语。鸦片战争将经济大国综合实力上的脆弱揭示得淋漓尽致。

  今天的中国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仅仅依靠压缩劳动力成本、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通过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向世界市场供应廉价消费品,或者可以解决温饱甚至一定程度上实现小康,但无法保证财富的增长和积累具有可持续性。

  历史一再证明,大而不强只会处处受制于人,一旦国际格局风云突变,难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包括尖端技术在内的综合实力的进步,才是保证国家发展由富而强的根本依托。

  正如天宫一号的研发一样,发展高新乃至尖端技术必须立足于独立自主科技创新。这不仅是因为特定的高新技术领域,欧洲和美国等先进国家至今保持着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即便在不涉及武器等敏感方向的民用技术领域,自主研发同样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以汽车行业为例。早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前,标志、雪铁龙、日产、大众、通用、三菱、丰田、菲亚特、本田等汽车巨头早已相继进入中国,但这年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投放的新车型只有13种。2001年之后,每年投放的新车型才突然发力,2005年80多种,2009年达到221种。

  其背后的原因是2001年之后,几家中国本土企业进入市场,它们的自主研发可能打破国际汽车巨头的技术垄断,后者才开始更加积极地将先进技术投放中国。这阐释了一个事实:唯有以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为依托,才能以技术进步促技术流动,实现更快更好的技术进步。

  现有的科研体制能够调动全国各学科、领域、部门的物资和人力资源,集中力量搞攻关、办大事,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和强化了基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但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管理及市场动员机制的创新,尖端领域的创新就不能很好地按照较大的乘数转换为社会财富和经济增长。

  为此,一方面要将产学研诸部门的协作机制正式化,加速尖端技术向实用技术转换和扩散的进程,另一方面放松一些领域的管制,让更多民营企业能够参与到相关的研究开发的竞争过程中来。这不仅是锻炼队伍,提升企业整体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好机会,对尖端技术研发本身来说,也是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的最佳途径。

  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表明,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缺乏增长空间,在经济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中国已经到了加速提升经济质量和综合实力的紧要关头。只有依靠科技和技术的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竞争能力。

  天上的任务或已接近完成,市场创新与模式转型的重任才刚刚开始。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天宫一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