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节开幕现场/龙虾卡通引人注目
本报记者王渊、贾宏兵实习记者赵晓秋报道 历时半年多的簋街市政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主路铺油,沿街餐馆的红灯笼红门脸又彰显在路人面前,昨晚开幕的龙虾节再次将京城百姓的目光吸引到簋街。白天还很畅通的大街,到晚上7点时就已经堵车堵得很厉害了。街道两旁一辆挨着一辆停满了食客的汽车,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不得不在中间缓缓开过。一位从此路过的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好久没这么堵车了,这和以前的老簋街一样。而一直争论不休的重现簋街昨日辉煌的问题似乎也该告一段落。
卡通图案“麻大厨”挂了一街
昨天晚上,曾一度冷清的北京东直门内餐饮一条街,也就是闻名中外的簋街又恢复了往日熙熙攘攘的景象。“麻辣小龙虾节”(简称“麻小节”)的吉祥物——“麻大厨”的卡通画挂满道路两侧。马路两边的餐饮店里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颇有一番过节的气氛。“麻小节”还没开幕,各个餐饮店外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据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郭立峰介绍,在筹办“麻小节”时,就想做个吉祥物当做节日的标志,请人专门设计了几种图案,大家觉得这个头戴厨师帽的卡通龙虾最可爱,这样“麻大厨”诞生了。
食客领号排队吃小龙虾
下午5点30分记者刚到簋街时,各个餐饮店里还没有多少食客。不到一个小时,各个餐饮店里就已经客满为患。进入餐饮店,里面真是座无虚席,各个饭桌上大盘大盘的麻辣小龙虾。像花家怡园、胡大等许多店的食客,还得排队领号就餐。一些焦急等待的食客对记者表示,他们以前经常来簋街吃龙虾,改造期间以为簋街没了,如今听说剩下的“半壁”簋街开“麻小节”就跑过来解解馋,没想到还得领号排队。
进的小龙虾是平时的4倍
簋街上的商家昨天晚上可是忙翻了天,许多家的服务员不够用,连老板都亲自上阵。花家怡园的经理花雷对记者说:“有一段时间没这么热闹了。店里来了很多以前的老食客,由于餐位都订满了,又临时加了许多餐位。今天店里进了3000多斤小龙虾,是平时的一倍。”而紧挨该店的另一家叫胡大的餐饮店也进了800多斤小龙虾,进货量是平时的4倍。
明天的簋街要呈十字型发展格局
据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郭立峰介绍,老簋街是在1997年初步形成的。当时有148家商户,其中餐饮业商户有45家,开始形成餐饮特色。2000年在簋街落户的商家就发展到200多家,而餐饮业商家发展到近百家。2000年9月28日,北京市商委把这条大街命名为“餐饮特色街”。由于这条街越到晚上越红火,老百姓就戏称它为“鬼街”,后来有人提出“鬼街”不文雅,于是就有了现在“簋街”这一称号。这个“簋”字是指古代一种喝酒的器皿。
2001年因危旧房改造和市政道路改造,昔日的簋街从东直门立交桥至小街十字路口以东两侧商家已经全部拆迁,簋街只剩“半壁江山”。
据悉,目前关于簋街的商业规划已经三易其稿,未来的簋街可能形成以东直门内大街为主干,并向东直门内南北小街扩展,呈十字型发展的格局。
郭立峰说,“麻小节”是簋街成立商会后组织的第一个活动。沿街45家餐饮商户现在都有一个共识——必须为这条北京商委命名的惟一一条特色餐饮街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让它继续引领餐饮时尚,保持对客人的吸引力。花家怡园餐饮公司总经理花雷说,名街要有名士,名店要有名人,而要凝聚这些人,就要不断推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活动。前年簋街规划形成红门脸红灯笼的特有街景后,搞开街仪式就客流猛增,让商家尝到了甜头,所以现在有好的活动倡议,大家都很积极。
即使消失也是正常现象
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岳升阳说,北京城的特色街发展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是市场自发形成热点,一方面是占地、扰民、绿化等问题突出,雅宝路就是典型事例:朝外大街要向东延伸,成为北京最长的一条商业街,雅宝路非动不可,但又必须保持雅宝路的活力。如何破解这一矛盾,将直接影响地区生命力。对雅宝路、秀水街以及像簋街这样的特色街道的改造,面临同样的问题,一方面要消除市场隐患,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这些已经形成的市场生命力,把市场的发展模式确定下来。
但这一现象也不是中国独有的,民俗老街在世界各地城市的发展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都会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从改造的结果看,有一部分人气依然很旺,但也有一部分因改造衰落了。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些特色街本身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有时也会随着城市结构的变化而自然消亡。
建议增加一些辅助办法
对于如何重新聚拢簋街的人气,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书友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说办龙虾节自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龙虾的消费有很大的季节性,夏天过了,簋街对人们的诱惑就会大打折扣。因而同时采取一些辅助的促销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拍宣传片、策划一些演出都是聚拢簋街人气的方法。摄影/本报记者陈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