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独闯世界:抵贵阳道出一生经历(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1日22:03 贵州都市报 | ||
6月22日,黄建华到达第13站—贵阳 早就从网上得知,有一位内蒙古的花甲老人黄建华要驾车独闯世界,并已踏上国内热身的征程。此举曾在新浪论坛掀起轩然大波:“这老爷子简直是疯了!自己一大把年纪不说,家中还上有老下有小,却要去受这份罪!”“这老爷子能活着回来就见鬼啦!”……可不管别人怎么说,黄老爷子还是满怀信心地上路了。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又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让他有如此勇气?6月22日晚,黄建华抵达他的国内热身行第13站———贵阳,在贵阳停留的两天里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不幸的童年铸就坚强的性格,11岁的他考上包头一中,后考上北京工业学院。 1946年6月13日,黄建华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黄家祖辈曾是草原上的显赫世家,但由于历年兵荒马乱,社会动荡,到黄建华父辈一代,家道已中落,一年不如一年。“我的童年是不幸的,但正是不幸的童年铸就了我的坚强性格,”黄建华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去呼和浩特一所小学教书,微薄的收入养活了一家人。”每天妈妈到学校上课,就把黄建华放在教室里玩;有时,还没有课桌高的他会爬上学生们的凳子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妈妈讲课,跟着读“望天书”。耳濡目染加上妈妈的用心教导,5岁他就学会了小学一年级的功课。 他11岁就考上了包头第一中学。他第一次离开家,住进了这所寄宿制学校。在学校里,每天除了用功学习外,还要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洗衣服、床单,都得自己动手。那几年,正好遇上自然灾害,生活十分困难,但人们的精神却是积极向上。青春年少的他更是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养分,《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和《鲁宾逊漂流记》等冒险故事一直是他的最爱。每当掩卷沉思,他常梦想着将来要把自己的经历写出一本这样的书。 聪敏好学的他自小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得到众多老师和长辈的喜爱。196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令人羡慕的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5年的大学生活使他的潜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他对于自己的前半生,感到心满意足,不是因为得到什么,而是因为奋斗过。 1969年大学毕业后,黄建华被分配到了某部导弹研究所工作。1976年,他被调进了包头钢铁公司,在那里黄建华从工人干起,虚心向老工人学习请教。在以后的20年时间里,他不断提高自己,畅快淋漓地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此期间,黄建华在9年俄语的基础上,长期自学,又学会了一门外语———英语。后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也是工作的需要———包头钢铁公司开拓了对日本的贸易往来,需要有精通日语的人才————已年近40的黄建华又开始自学有“魔鬼的语言”之称的日语。1985年,单位还派他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深造。黄建华凭着特殊的领悟能力、记忆专长和非常的毅力,学会了日语。两年后,他东渡日本,到日本YMCA学院日本语本科留学,并被任命为包钢驻日本商务总代表。“我抓住了人生中的每一次机会!”黄建华不无得意地说。在日本的7年时间中,他练就了一身商海搏浪的本事。 1991年,他回到包钢。次年,包钢授予他高级经济师职称。之后,他带着包钢给他的3000万元资金,在天津创立了天津港保税区包钢工贸公司,并出任总经理。同时,他还兼任青岛包钢公司和秦皇岛包钢公司总经理。1995年,他离职退休后仍未能“安分守己”,立即着手与日本翔森株式会社合资,在天津港保税区成立了日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随后,他还先后在包头开办了两家公司,较早地将太阳能热水器推向了包头市场。商海之中的几番沉浮,令他荣耀过,也吃尽了苦头。 “我辉煌过!”黄建华经常这样说,“虽然我的公司赔过本,一辈子没有攒下多少钱,但我并不认为自己这一生不成功。”他的言语之中透出心满意足,不是因为曾经得到过什么,而是因为曾经的奋斗。 儿子在德国留学,思子之情让他萌生驾车环游世界的念头,考虑了自己的种种情况后,57岁的他踏上征程。 “我驾车独闯世界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一年时间的深思熟虑,然后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准备的。” 在贵阳滞留的两天时间里,黄建华让心存不解的记者满心释然。 “老骥伏枥,志在万里;花甲老人,不图安逸。欧亚大陆,驾车独闯;振兴中华,老翁出力。” 他写在沿途日记中的这首诗,透出了一个草原汉子独有的冲天豪气。 黄建华的儿子在欧洲留学,已几年未曾谋面,人一老了就特别思念亲人。2001年春节时,他竟突发奇想:何不自己驾车前往看看儿子?当初,这一个想法也曾让他自己吓了一跳,但随着时间推移,驾车独闯欧洲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有了独闯欧洲的想法,我就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各种条件。”黄建华说。他拥有一副草原汉子的伟岸身板,他告诉记者,年轻时他曾横渡过湘江、赣江、柳江,临行前的一年里,他仍每天坚持游泳2000米,为他的远征做着充分的体能准备。“我不认为我老!”他说,“我就是那种‘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的人。”他会日、俄、英三种外语,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和能力。他有20多年的驾驶年龄和汽车修理经验,还懂电脑技术,在征途中能熟练地使用电脑、数码设备、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说,我具有了环游世界的身体、心理和技术技能上的诸多条件。”他对自己有着十分的自信。 2002年夏天,驾车独闯世界的想法正式形成。此时,他的世界环游不再仅仅限于去德国看儿子,而是要“向世人展现老年人的风采,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喝彩,宣传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为中国走向世界摇旗呐喊。同时,他还要作一份关于老年人的现状调查报告。 之后,他开始了远征前的准备。经预算,踏访全国的国内热身活动需资金20—30万元,而环游世界则至少需要120万元。他拿出了多年的全部积蓄,卖掉了住房,卖掉了股票,切断了自己的所有退路,不达目的死不休!经多方奔走,包头市各政府部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市委对外宣传处免费为他提供了沿途宣传所需的材料、光盘等;他原来工作过的包头钢铁公司送来了第一笔赞助———2000元人民币。北京某通讯公司为他提供了一台该公司研发生产的全套“GPS信息服务系统”,并赞助了全部服务费用。包头市出入境管理部门保证,只要材料齐全,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手续办好,不误行程。还有一家汽车贸易公司放宽条件,为他办理了贷款买车……“相信在我的征程中,一定会得到人们的大力支持与资助的。”他说。临行前,他收到了正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法学硕士的儿子发来的E—mail:“我老爸又要辉煌了!”82岁高龄的老母亲也支持地说:“儿啊,你就放心地去吧,不要担心我。”并给了他1000元钱作路费。 2003年4月1日,今年已57岁、年近花甲的内蒙古老人黄建华将82岁老母亲托付给了两个姐姐,给家人留下一封《临行遗言》,在世人的瞩目中,踏上了环游世界的国内热身征程。 6月22日他来到筑城,游玩黔山秀水后再次出发,临行前他挥手留言: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2003年6月22日晚8时40分,黄建华风尘仆仆地出现在贵阳。他那一身的行头极为显眼:T恤前印着“中国包头”四字,身后的长安之星面包车身上有醒目的两行大字“我从草原来”、“花甲老人驾车独闯世界”,车顶上还飘着一面五星红旗。草原人独有的健壮体魄、洪亮的大嗓门及那风趣的谈吐、敏捷的思维,让记者一见面就感觉到什么叫“勇者无惧”。 他驾着一辆跟他自己一样不被远游者看好的国产长安之星面包车。车后部被他改装成一个卧铺,酒精炉、既当锅又作碗的不锈钢钵、宣传资料、换洗衣服、摄影包等行李占据了一半;另一半正好可以睡下一个人。在这两个半月的时间里,他走过了中国版图西部的13个省市区。一路走来,不但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各族风土人情,还作了200余份关于老人的问卷调查,还收集了各地的泥土10多份。“回去后,我要做一个关于老年人的调查报告,还要把收集到的各地泥土摆上包头市最好的广场作为纪念。” 在路上,他还用他独特的视角,摄下了上千张的数码照片。在车里写下了数万字的旅途日记,将他沿途所见所闻所思,发回内蒙古晨报和新浪网站相继发表。“我要把沿途摄下的照片制成一本画册,还要写一本游记。”他说,下一步他将用3个月的时间,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休息2个月后,从北京起程,开始世界环游。 当记者问他在路上都遇到了一些什么困难时,他想了想说:“一个人驾车走在荒无人烟的大漠、高山深谷的时候,生自心底的寂寞是最大的困难!几百公里路不见一个人影,没有人跟我说话,心里堵的慌。至于其它物质上的困难也有不少,但我都凭着顽强的毅力挺过来了。一路上,人们对我都挺关照的。” 6月24日晚8时,记者与由20多位老人组成的摩托车队一道将黄建华送出了贵阳。在青山绿水的小关湖畔握手言别时,黄建华老人信心十足地挥手大喊:等着我的好消息吧,我一定能成功! (感谢内蒙古晨报报道) 文/图贵州都市报记者赵惠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