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总有一些反差让我们悲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6日10:32 东北新闻网 | |
作者:曹林 总有一些强烈的反差让我们出奇的悲愤! 新华社最近一篇题为《我国行政职务消费内藏黑洞,吃喝嫖赌全可报销》的分析文章披露了一组惊人的数字:全国职务消费的庞大令人震惊,许多支出鱼目混珠、公私不分,大 再看看官方另一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最近的一则人物通讯:全国劳动模范、陕西省某县农民石光银自1984年以来联合其他农户,先后举债1000多万元,承包治理荒沙、荒滩22.8万亩,植树2000多万株,经济价值高达5000多万元。但现在国家不让砍这些治沙的树,“绿色银行”取不出分文,石光银1000多万元的投资一分钱都收不回来,千万富翁其实是千万“负”翁,成天吃着大白菜和土豆。当记者问老汉后不后悔时,老汉的话纯朴得让人刻骨铭心:自己欠了1000多万元,给国家和乡亲们挣了5000多万元,这个买卖值! 农民花自己的钱,替政府和集体分忧,官员花国家的钱,替自己谋福利,官员报销嫖赌,农民举债治沙,如此强烈的反差能不让人悲愤?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车消费3000亿元,5000亿元!如果这5000亿元用来治沙,得治多少沙,用来防灾,能减少多少损失,用来办教育,又能让多少穷孩子圆上入学梦!需要公款的地方没有公款,不需要公款的地方却大肆挥霍浪费,这种错位得让人目瞪口呆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我们有没有反思过,公款使用的效率是不是缺乏应有的制度化的审计。 首先看这样一个问题,那些官员为何敢花那么多的钱吃喝玩乐甚至连嫖娼赌博都算到“招待费”中?从平常的角度看,也是众所周知的解释:这些钱是公款,不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可以乱花;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现象折射出的是公款本身使用效率的奇低,缺乏一种有效的制度保证公款不被吃喝嫖赌而是用在公事上,不仅用在公事上,而且用得很有效率,用在诸如治沙、治水、教育、再就业这些最需要资金投入的事业中。 与“效率”共生的词是“责任”,有了责任,才有效率。试想一下,如果有这样的规定,公款会不会滥用了:公款是可以花的,花多少都可以,但是,使用多少公款必须创造出相对比例的效益来,花100元公款,得创造10000元的公共效益,花1000元,得带来10万元的效益,你有更大的创造财富的能力,你可以花更多的公款,只要你在法律的框架之内花,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创造,能保证公款出效率,怎么花花多少都成。如果花了钱没有创造出效益,对不起,花的钱私人掏腰包,公款不予报销——如果这样的规定制度化,何愁公款没有效率,何愁谁敢随便拿公款吃喝? 所以2000亿公款被无效率地吃掉了,3000亿公款被汽油无效率地烧掉了,在于来自亿万纳税人的公款使用缺乏相应责任。据调查,社会车辆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出租车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一辆公车一年的耗费相当于当地17个农民或是10个城镇居民的年收入水平,用老百姓的话说,一辆公车可以养活40个下岗工人——花钱,又不用负责任,这样的钱太好花了,谁不会乱花?谁会首先想到花钱的效益,乱花是正常,不乱花是反常的!在这种公款使用责任虚置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官员的嘴、手、脚完全成了公款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成了老百姓的负担而不是“服务者”。 私人花钱所以有效率,在于“私有”这种内在的压力让他们在花钱的时候思量再三,可公款在花的过程中缺乏这种“私有”的内在压力,所以必须通过制度建立起一种外在的压力,赋予每分每毫财政拨款以量化的效益:花一分公家的钱,得十倍百倍千倍地通过理性的政绩赚回来,这种效率通过定期的审计和考核进行计算。如此公款的使用也就具备了“私款”的责任意识。这时候,我们就没有必要担心官员会乱花钱了,没有那金钢钻,就别揽那瓷器活,你花吧,别说2000亿元,只有你敢花这钱,表明你有能力创造比2000亿元百倍千倍的价值,公款花得越多,咱百姓就越有福。 公款出公益,财政的约束必须量化和体现这样的思想。我们经常把眼睛盯在GDP上,盯到看得见的指标上,可是,有多少指标我们根本看不见呢?眩目的GDP后花掉了多少公款,有多少是公款吃喝转化而来,有多少是公款创造的,这些都是一笔糊涂帐,没人管也没有问。吃喝招待,以公益的名义,出国旅游,以公益的名义,甚至嫖娼赌博也以公益的名义,这些以“公益”为名的公款消费到底带来了多大的公益,谁能明白,最后倒成为百姓之祸。应该是到了对公款的使用效率进行制度化管理的时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