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花甲老人闯世界日记选登:寻访惠安女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2日15:10 内蒙古晨报 |
花甲老人黄建华参观庐山 花甲老人闯世界:寻访惠安女 内蒙古晨报、新浪网联合全程报道上周日,内蒙古花甲老人黄建华驾车来到福建省惠安县,寻访惠安女。以下是黄建华的途中日记。 惠安,位于我国福建东南沿海,地处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东濒台湾海峡,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同时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对外经济开放县。 星期天来到了人们常说的惠安女居住地惠安,一大早就遇到了一位当地的热心人,他自告奋勇地带我去惠安女民俗村,寻访惠安女的足迹。在去民俗村时,我们遇到了当地出殡的队伍,有许多惠安女参加了这支殡葬的队伍,她们带着特殊的各种颜色的惠安头巾,把整个头和脖子都盖住了,上身穿半截的蓝衣,下身穿着黑色灯笼裤,远看上去,特别壮观。 惠安的民俗风情非常有特点,它以惠安女为代表,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和民众精神状态以及思想观念的现实反映。生活繁衍在大海边的惠安人,透着滨海气息的清新,飘动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惠女服饰,是惠安人文景观的一大亮点,她显示出来的民族气魄、传统风格和创新精神,为中华服饰文化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耐人寻味。惠安的习俗、戏曲、美食等如云烟氤氲,连同服饰组成一个个文化版本,诠释着惠安千百年的人文历史,无疑是一笔丰富而又宝贵的研究资料。人们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惠安开发年代的久远,可以看到惠安人坚毅、乐观、团结、互助的品格,可以领悟到大海儿女身上那种生命的巨大强力。惠安的民风,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熠熠光辉。 劳动创造美丽。勤劳淑惠的惠安女同样在神奇的土地上经纬着如花的梦图。她们在古城、在大厝、在渔村、在新港、在老街、在小巷把一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缝补成为一个让人牵挂的世界。她们扛石,驾船,织网、晒盐,锯木、种蚝……伴随着蓝天、白云、阳光、明月,在海天一隅创造出一份新感动,让一支古老的歌谣教人陶醉。 花甲老人到达南昌: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内蒙古晨报、新浪网联合全程报道10月29日,黄建华参观了江西上饶集中营后来到了南昌,在中山路的中段,黄建华找到了八一南昌纪念馆。门卫看到黄建华风尘仆仆的样子,特意让他把车停在了纪念馆的院内,并免费让他参观。黄建华回忆起当年的革命,昌感慨颇多。以下是黄建华所写的日记。 1927年春夏之交,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取得节节胜利蓬勃发展之时,隐藏在革命阵营内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受失败。 革命失败,得到了惨痛的教训。中国共产党懂得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毅然纠正了陈独秀的错误领导,成立了临时中央常委会,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担任领导这次起义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书记。 7月下旬,参加北伐战争的贺龙率领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第二十四师等部队二万余人由九江分赴南昌,与朱德及其创办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学员汇合,准备起义。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指挥起义军向南昌守敌发起猛烈进攻。经过数小时激战,歼敌3000余人。起义胜利后,整编了军队,成立了以共产党员占多数,由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新的政权机构,发表了宣言和政纲,号召不妥协地继续反帝反封建,实行土地革命。 8月3日后,按照原定计划,起义军分批离开南昌,途经赣东闽西,直取潮山。由于敌强我弱,10月初在汤坑一带激战失利。保留下来的部队,一部进入海陆丰,坚持革命斗争;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赣粤湘山区开展游击战,于1928年初举行了湘南暴动。4月下旬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成立了中国红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从此,诞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南昌起义功绩彪炳千秋,南昌起义精神永放光芒! 〖花甲老人途中日记〗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内蒙古晨报、新浪网联合全程报道11月1日,花甲老人黄建华驾车来到庐山,克服了诸多困难,上到了山顶,感受庐山的雄浑。以下是花甲老人黄建华的途中日记。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耸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之滨,以雄、奇、险、秀闻名,享受“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之美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庐山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景区302平方公里,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庐山是我国存留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典型、最集中的山体,系“地垒式断块山”,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奇特地貌类型,以峰崖峡谷、飞瀑清泉、云雾奇观、庙宇碑刻等为特色,风景如画,春夏秋冬皆可游。 从资料上得知,庐山古称匡庐,相传周朝有匡氏兄弟上山修道,结庐居住,由此得名。庐山之名始见西汉司马迁《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庐山的秀丽吸引了历代名人,李白、白居易、苏东坡、陶渊明、范仲淹、王安石、陆游、唐寅、岳飞、文天祥、李时珍、徐霞客、康有为、李四光等都在此留有名篇佳句,蒋介石以此地为“夏都”,毛泽东三上庐山凡持过中共三次令人瞩目的会议,还挥毫写有“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等气势豪迈的诗句。 11月1日,也就是我从4月1日出发至今的整整7个月时,我来到了九江的庐山。当我驾车走到山脚时,一位出租司机说:“您这个年纪开车想上山是很难的,您知道上山20公里的路程,要拐399道弯啊!”当他围着我的车看了一圈后又说:“您老人家能登上青藏高原,上庐山是绝对没问题的。”我沿着弯道盘山而上,的确山路险峻,弯道多多,转了一会就有点头晕的感觉,上到山顶,庐山的管理人员破例地免收了135元的门票费和20元的车辆进门费。 我驾车按照指示牌“走车看花”浏览了庐山的许多景点,景区内以云海、绝壁、瀑布闻名。谷深峰险,山势雄奇。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位于五老峰东侧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20米,分为三级挂落于铁壁峰前。山上还有小天池、望江亭、天桥、花径、大天池、龙首崖、仙人洞、三宝树、含鄱口等景。山下有宋代观音桥、白鹿洞书院、晋代东林寺等古迹。全山优雅明秀,素称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夏冬两季。景色极佳。 我站在庐山顶眺望远方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感动。 标题:花甲老人黄建华参观瓷都景德镇 内蒙古晨报、新浪网联合全程报道11月2日,花甲老人黄建华在摄影家付裕和应瑶林的邀请下,参观了瓷都景德镇。 〖黄建华日记11月2日于景德镇〗 11月1日,我来到了中外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第二天,遇到了摄影家付裕和应瑶林他们领我参观了景德镇。 在著名瓷都大道上我看到了道路两旁的瓷墙,上面镶嵌精美的陶瓷,这在全国还是首创,让我大饱眼福。我们又到了,景德镇的最大的陶瓷市场游览。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我为中国有这样的历史悠久的瓷都而骄傲,这两位年青人还告诉我说,“明年是景德镇置镇千年纪念日,欢迎你明年再来。”(了解内蒙古晨报更多新闻请访问www.banzhu.com/saiw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