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人造美女”现象:制造美女还是制造卖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7日15:30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1月7日电 制造美女还是制造卖点?—-透视“人造美女”现象 新华社记者 仇逸 郝璐璐、张迪……面对镜头,她们展示动人的笑容,展示改变命运的勇气;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人造美女”;还有一个更刺激的名字:“刀削美女”。从割双眼皮、 美女说,人造是我的“名片” 继北京之后,上海、昆明、四川等地相继涌现了众多争当“人造美女”的姑娘。上海一则招募自愿申请成为“人造美女”的广告刊发后,报名和参加面试的勇敢者达到50多人。 与过去多数整形者面容和身体存在明显欠缺不同,“人造美女”在改造前大多并不丑,不少“原形”很可爱,相貌属于中等偏上。与过去整形者的“小打小闹”不同,“人造美女”期待的“是全新的自我”,要求“大动干戈”。以郝璐璐为例,她接受的手术多达14项,包含了割双眼皮、隆鼻、瘦脸、丰胸、提臀、抽脂等。与过去整形者不愿曝光不同,“人造美女”们频频出镜,以“人造”为“名片”:有的“工程”还没有完工就带着按原来照片制成的模型开始巡回宣传,有的躺在手术台上抽脂的照片被媒体四处转载,有的披露自己的心态和未来的打算:进军演艺界、做个舒适的家庭主妇…… 动辄数十万元的费用、高密集的手术、一连数月的疼痛和消肿过程,都无法打消一些人对“人造美女”的热情。一时间,“人造美女”风头十足,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在一家媒体举办的活动上,沪版“人造美女”张迪被主持人隆重推出。在自我介绍之余,这位不在意因为手术辞去工作的“人造美女”表示,“我一定会得到比以前更多的工作机会和选择。” 专家说,不要滥用整形 “人造美女”的出现,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催生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大众造美的心态。在不断炒作中,整容行业的市场空间和利润日益增长。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的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去年的手术量达到了26000例,同比增加了40%,增加的约8成是美容手术。上海最早引进韩国整形医生坐堂手术的仁爱医院虽然只是一家区级医院,但院长助理刘春龙说整容已经成为医院的主力科室,一个月开展的手术达数百例。 我国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曹谊林教授认为,从整形外科技术来说,“人造美女”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是哪怕割双眼皮这样的小手术都是有风险的。 记者了解到,“人造美女”频频问世带来市场火爆的同时,一些整形中的误区也更加明显。一是人们对手术期望值过高,认为“想整成怎样都可以”。二是照葫芦画瓢,许多顾客拿着明星的照片要求整个“金喜善的鼻子”,有的甚至拿了郝璐璐的照片、告诉医生“我也想那样”。三是拔苗助长,整容低龄化成风。上海一位3岁女孩由母亲带到仁爱医院要求整容。那位要让女儿人造成“美女坯子”的母亲希望她以后当模特。四是立竿见影,希望手术后拆开纱布就在镜中惊艳。其实一般整形手术都需要2个月的恢复期。此外还有各种整形过滥的现象,在各类医疗和美容机构,为“不再失恋”“改变克夫相”“整个发财相”等前来的大有人在。 学者说,擦亮社会审美的镜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自古有之。可是,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我们就走过了“崇尚丽质天生”到“争做人造美女”的过程。记者随意翻阅了一些报刊,发现美容整形广告充斥着版面,“美丽到牙齿”“与国际整形美容同行”“美女静悄悄地造”这类煽情的语句,不时地挑动着人们的心理。 “愿意花代价美化自己是个人的权利”,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邓伟志说:“但是,各个时代的美、丑标准都是相对的。人不要怕丑,认识一个人绝不仅仅看他的脸和身材。希望在形象上造美的同时,有更多的人愿意把精力和代价用来塑造心灵美、提高内涵。” 邓教授曾经在一次活动中见到过“人造美女”张迪。“她确实是变漂亮了,但是当时她口齿不清晰、不能咀嚼硬物,整形手术的负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他说,我国历史上就有“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事。“人造美女”的不断出现,也反映了在当今的社会中,无论在择业、交友等各个方面都过多地要求形象美。当美丽成为“社会通行证”时,“人造美女”的产生也就不足为怪了。(完)(来源:新华网) 相关专题:“人造美女”时代来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