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里难见流浪乞讨人员 乞丐称不发工资不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7日10:44 金羊网-新快报 | |||||||||
大多流浪乞讨人员宁愿在外流浪也不愿进救助站。新快报记者 宁彪/摄 去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由强制收容转为自愿求助。有人预言:此办法实施后,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将大幅减少。 事实上,街头上乞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来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流浪乞讨人员不愿前往救助站?造成这种事与愿违的根源在那里?本报记者对此展开了系列调查……
记者体验:“救助站里我最像乞丐” 体验时间:2月4日、5日 体验地点:沙河顶临时救助站 体验结果:未发现流浪乞讨人员 2004年2月4日下午2时20分,天上飘着雨,广州当天的气温只有5-6℃。我再度审视自己的打扮:泛黄的白色运动上衣糊满泥土,破烂的口袋外翻着,裤子刚刚齐到脚踝,无数小洞布满膝盖与裤腿———一个标准的“流浪乞讨者”。在确保没有破绽后,我踏进了广州市天河区某派出所。 在我说出事先编好的求助理由后,一位民警建议我去救助站,并给了我两元钱,作为路费。 半小时后,我哆嗦着来到位于沙河顶的广州临时救助管理站。 顺利进入救助站“卧底” 接待处的女工作人员瞥了我一眼,简单问了句“你是哪里人”,便给了我一张“自愿求助申请表”。 在我填表和量体温时,又来了三个求助者:小路,22岁,内蒙人,自称去年刚从部队退伍,年初六(1月27日)被搞传销的朋友以找工作为名骗到广州,4日早晨他偷偷逃了出来;小胡,20岁,江西上饶人,年初八(1月29日)到广州打工,刚下火车就被人抢劫;小李,20岁,湖南人,年后到广州找工作没找到,身上带的钱却花光了。 我瞅了瞅,他们几个谁也不像“流浪乞讨人员”:小胡穿着崭新的夹克衫,小李和小路穿着笔挺的西服。 大约一小时后,我们四人都被批准进入救助站。 救助站里我最寒碜 救助站里实行男女分区管理。4时15分,一名男工作人员带着我们走进了男舍区。这是一个由四幢三层小楼围成的密闭小四合院。大门边是饭堂,那里摆着十来张桌子和一台电视,一群人正聚精会神地坐着看电视。里面的人同样穿戴干净,甚至还有人穿西装打领带。 我们四人被安排到了106房间。房间大概有20多平方米,分两排摆着八张铁架单人床。一道一米多高的墙在里面隔出了一个卫生间。由于没有密闭,房间里散发着一股骚臭味。 床板上只垫了一层毛毯,“这么冷的天,就垫一床毛毯?”小胡一边小声嘀咕一边抖开叠在床头上的军绿色被子。“哇!好臭!”被子刚抖开一半,小胡就捂着鼻子跑到了屋外。 我闻了闻自己的被子,一股说不清的味道呛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开饭了!”4时50分,在管理员的招呼下,大伙都集中到饭堂里。我仔细数了数,一共18个人,除一位老人、一个哑巴和一个瘸腿青年外,其他都是20岁至40岁之间的健康人。这里只有我最像流浪乞讨人员。 当天的晚饭是米饭、豆腐,另外还有一些熬成糊状的菜叶。挑剔的小路只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自称已经三天没吃饭的小胡不但吃光了自己那一份,还把小路剩下的饭吃了个干净。 每个房间顶上都有一个摄像头连接到值班室,据说这是为了防止房间里出现意外。同样道理,房间里晚上睡觉时也不关灯。这令我一夜未眠。 未发现“疑似”流浪乞讨人员 2月5日,吃完早餐,管理员给三个河北人和两个湖北人发放了回家的火车票,另外每人还给配了几包在路上吃的方便面。剩下的人被转到萝岗救助总站。 除了人多些外,萝岗救助总站与沙河顶的临时救助站并没有多大区别:里面的人基本上都是被偷被骗被抢。从衣着上观察,我依然没有发现“疑似”流浪乞讨人员。 下午2时30分,我向管理员递交自愿离站申请后,告别了救助站,临走前,管理员按规定给我发放了5元交通费。 救助站回应:已经放宽救助条件 广州市救助站自去年8月份以来,共救助了5082人次。其中属于真正符合4个救助条件(即同时具备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可以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只占三成,大都是因为务工无着或钱粮被抢的人。由于许多真正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宁愿在街头乞讨也不愿进救助站,救助站去年年底已经放宽了对救助人员的条件,对属于一般的临时救济对象也纳入了救助范围,提供和救助对象一样的标准进行救助。 乞丐说法:不到走投无路不去救助站 河南乞丐王六:为何不选择到救助站?我又不是无路可走快饿死的人,用不着去救助站,我现在还能自己养活自己。 我本想再讨上两年,攒点钱回家养老,谁知道好景不长。我都快七十的人了,怎么连讨个饭养活自己都不行,讨饭又不是抢也不是偷。你说我们这些人回去日子怎么过?几个孩子还盼着我讨点钱分给他们呢。 四川乞丐袁万成:90%的乞讨者都不愿意去(救助站),一是里面的生活不好,没有在外面自由;最重要的是大家本来是出来挣钱的,谁愿意进去,里面又不发工资。 安徽乞丐陈荷菊:就是不让讨钱了也不会回去,更不会进救助站。我现在每天擦鞋也能挣上20多元钱,家里太穷了,说句实话,在广州当乞丐比在我们那当农民好。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当乞丐,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和别人一样自食其力。 残疾乞丐肖初喜:我只剩下一条腿了,不乞讨还能干啥,救助站我进过,太难受了。我希望政府能考虑我们这些人的生存,给我们一条路走。 专家访谈:职业乞丐为挣钱不愿受救助 新快报记者林劲松 街头乞丐增多真的仅仅是因为废止了《收容遣送管理办法》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益严重的乞讨问题?划定“禁讨区”能从根本上解决乞讨问题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的关志钢教授。 记者: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人们明显感觉到街头乞讨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把这归结于《收容遣送管理办法》的废止,你赞不赞同这个观点? 关志钢:《收容遣送管理办法》的废止只能说是乞讨人员增多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社会因素,比如“三农问题”,比如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等等。 举个例子说,城市有最低生活保障,但农村没有。这样就会增加整个家庭成员的负担,为了减轻这种负担,他们就有可能外出乞讨。 记者:据调查,安徽、河南、贵州等省的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乞讨村”———全村家家户户都去乞讨,更有甚者已经成为“职业乞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关志钢:这是目前的一个事实。最初确实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外出乞讨,这些人大都属于那些没有生存能力的“老弱病残”。后来在乞讨过程中,这些人尝到了甜头,于是在家庭状况改善后仍然长年外出乞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乞丐”。这些人逐渐靠乞讨“发家致富”,在村里产生了“示范效应”,于是,其他人家、甚至是身体健全的人也都跟着到外面乞讨。 需要说明的是,靠乞讨盖洋楼的只是个别现象,95%以上的外出乞讨人员还都是属于相对贫困的农村家庭。 记者: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一种主动流浪乞讨行为? 关志钢:对!是一种主动行为。 记者:主动流浪乞讨与被动流浪乞讨有何不同? 关志钢: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乞讨目的不一样。被动流浪乞讨的人去乞讨是因为生活所迫,不乞讨他就无法生存下去。比如说无家可归的小孩、被遗弃的老人等等。他们乞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命。 主动流浪乞讨指的是自己主动外出流浪乞讨,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讨钱带回家。目前社会上绝大多数流浪乞讨人员都属于主动流浪乞讨。 记者:可以把这理解为流浪乞讨人员不愿到救助站的根本原因吗? 关志钢:可以这么说。这些人外出的目的就是讨钱,进了救助站讨不到钱,他当然不会自己主动进去了。 记者:去年以来,苏州、北京等城市先后划定了“禁讨区”。对于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也有人发表不同意见,认为没有法律依据,侵犯了乞讨者的生存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关志钢:对于乞丐,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消除乞讨。要减少乞丐,目前来说关键还是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禁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乞讨问题,并且禁也是禁不了的。但在目前情况下,我比较支持划定“禁讨区”的做法。在一些重要场合的确不适宜出现流浪乞讨人员。 市民看“禁讨” 市民王小海:“行乞权”在我国法律中找不到相应的根据。一些乞讨行为,已经损害了大多数人自由生活的权利,比如《新快报》24日所列的乞丐“五宗罪”。所以“禁讨”是为了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华南理工大学龙斌:要从根本上解决乞丐问题,说到底还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因为大多数乞丐都是农民。现在中央的一号文件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让大家感觉到当农民比当乞丐好,我想这些乞丐就会自动回家。 深圳某律师事务所戴怡祥:目前中国还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禁讨”。我们对城市乞丐不能简单地“禁”,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备的救济体系。从本质上说,乞丐群体存在的根源是贫困。面对城市乞丐,应当引起我们关注的不是“行乞权”是否存在,而是如何建立一种对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人进行援助的完备社会救济体系和制度。 市民刘雄:乞丐问题已不单是广州市面临的难题,而已是全国性的问题,靠一个城市是解决不了的。全国两会马上要召开,希望广州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能把这个问题带到全国两会上去议议,相信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新快报记者 温建敏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劲松 王晓华 牟晓翼 实习生刘正旭 陈福香 相关专题:关注中国城市乞讨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