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证 成都就是东方伊甸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11:46 成都商报 | |||||||||
一篇署名“子德”的文章《中国·成都———东方伊甸园》,近日在科幻世界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海内外网友有的旁征博引,大加赞赏;有的针锋相对,似有微词,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网上景观。 “东方伊甸园”为什么是成都?
子德在文章中,从人类起源、古文明发祥、气候环境、文明源流等方面,以历史传说为线,以文献记载为据,以考古发现为本,认为古蜀国与《圣经》中描绘的“伊甸园”神奇地相似。为什么要冠以“东方”二字?子德认为,寻找“伊甸园”,实质上就是寻找失落的古文明。地处世界东方的天府之国,古老、神奇、神秘、神妙,太多悬念,是最适宜人类生活和发展的理想家园。因此,称她是“东方伊甸园”并不为过。 伊甸园有亚当夏娃古 蜀地有素女伏羲 子德援引《山海经》中的记载,认为其对古蜀地的描述很接近《圣经》对伊甸园的描述。 子德认为,伊甸园有亚当、夏娃,《山海经》则有“素女所出焉”、“大皋(即伏羲)爰过”。又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二(子)曰昌意,降居若水(青衣江),昌意娶蜀山氏女……昌意之同阳立,是为帝颛顼也。”也就是说,在远古时代,古蜀先民就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考古发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巫山猿人”“资阳人”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发掘,勾勒出了古蜀人代代相传的清晰脉络。 伊甸园有四条河和智慧树 古蜀地有四条江和“青铜神树” 子德认为,从气候环境来看,《圣经》上讲,伊甸园里四条河,流出珍珠玛瑙;有生命树和智慧树;那里物草丰茂,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而《山海经·内经》也言之凿凿: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黑水、青水之间,有若水、赤水焉。”这四条河,即今之岷江、沱江、青衣和金沙江。“树”,更叫人拍案叫绝。《山海经·内经》:“都广之野……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榉,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皋爰过,黄帝所为。”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就偏偏挖出了这么一棵“青铜神树”,高3.84米,上栖九只“神鸟”。两相对照,何其相似乃尔!更有《山海经》载:“都市之野……百谷自生,冬夏播种。鸾鸟自歌,凤鸣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木也冬夏不死。”这与《圣经》中伊甸园之景象,怎一个“相似”了得。 至于以上所谓“都广之野”,历代学者早有定论。明代杨慎《山海经补注》云:“黑水都广,今之成都也。”当代的蒙文通教授在《巴蜀古史论述》中亦言:“都广即是广都,今天四川双流县。” 璀璨的古代文明必有其产生的沃土。子德认为,“伊甸园”应是古代文明的象征,古蜀当时惊世的文明创举,佐证了她在远古当之无愧的世界地位。且不说大禹治水的遗迹遍布巴蜀,宏大的都江堰工程始于伏羲、女娲时代而终于李冰父子,也不必说古蜀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巴蜀图语,单说在天文学上对世界的贡献,即可窥见其文明在当时的鼎盛了。 伊甸园田园牧歌的象征 古蜀地繁荣创造的文明 子德认为,“东方伊甸园”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长时期的远离战乱。天府之国四面环山,得天独厚。在夏商周更迭之时,在春秋战国七雄争霸之世,中原大地哀鸿遍野,然而古蜀却在田园牧歌声中,静静地发展着自己。蜀锦的辉煌,井盐的繁盛,在世界上最早开发使用的天然气等等,都说明其年代久远所积淀下来的经济繁荣。这种繁荣创造的文明,成为长江流域文明的源头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文明又是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摇篮之一。因此,天府之国成为“伊甸园”,成为东方的伊甸园,是完全符合历史逻辑的。 子德文章一出,网上跟帖者众,连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的学者也感慨系之。持怀疑态度者亦有之。他们认为,必须用严格的学术考研态度来研究这个问题,甚至有人提出要挖出“伊甸园奠基石”之类的东西方能盖棺论定。争论是件好事,毕竟,它对于重新审视天府之国,大有裨益。(作者:建平) 相关专题:“东方伊甸园”之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