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福利院培养的残疾大学生 特殊婚礼上话甘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0日10:40 东方网-文汇报 | |||||||||
有情人成眷属。 文/本报驻浙记者万润龙 10年前,本报驻浙江记者站和杭州日报一起策划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援助孤儿大行动”,使杭州儿童福利院的丁豪圆了大学梦,成为中国第一个由福利院培养的本科大学生。10年后,本报驻浙江记者作为嘉宾,出席了丁豪的婚礼。
3月6日晚,杭州娃哈哈美食城四楼宴会厅,一场特殊的婚礼正在进行。 新郎丁豪,拄着两根拐杖,很明显,他是一位肢体残疾人;新娘杨新杰,身体健康,端庄大方。 杭州儿童福利院的老院长王富英、新院长张哲带着儿童福利院的一批孩子,成为这场婚礼的见证人。他们与丁豪一起,分享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共同见证这份不同寻常的感情。 感慨万千的是两位母亲。丁豪的母亲,这位曾经因听信算命先生胡言而将重残的儿子遗弃他乡的良家妇女,眼下见到儿子成婚,听到媳妇一声“妈妈”,百感交集,喜泪涟涟。新娘的母亲,这位专程从河北老家赶来参加女儿婚礼的中年女性,曾经反对女儿的选择,但终被女儿的真情打动。今天,看到女婿丁豪在婚礼上的多才多艺,新杰的妈妈相信了女儿未来的幸福。于是,两位亲家母的手握了又放,放了又握…… A.遗弃 1975年,丁豪出生于温州龙港镇。 丁豪一家五口,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他是老小。 幼时的丁豪,与别的孩子一样活泼。然而,在其他孩子开始蹒跚学步时,丁豪的腿却软绵绵地抬不起步,他3岁还立不住,站不稳。经医生诊断,丁豪患的是小儿麻痹症。医生说,这种病难以治愈。 当时的丁家家境贫困,“屋漏又遇连天雨”,丁家父母欲哭无泪。为了给丁豪治疗,丁家花完了积蓄,还拉了一屁股债,但丁豪的双腿却依然无力迈步。 丁豪3岁那年,他母亲与一位算命先生相遇。算命先生胡言丁豪有“魔鬼”附体,必须将他送走,全家才能免遭大难。迷信的丁母为了一家人的安危,开始盘算如何将丁豪送走。 几天后,丁豪穿上了妈妈做的新衣,被爸爸妈妈抱着出了门。聪明的小丁豪困惑地问:“爸爸妈妈,你们带我去哪里?”妈妈别转了头,擦着泪;爸爸避开儿子的眼光说:“带你去玩。”丁豪追问:“为什么不带上哥哥姐姐?”父母默默无语,登上了长途汽车。 夫妇俩找到了温州市儿童福利院,他们将孩子放在福利院门口,转身离去。丁豪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顿时放声大哭:“我要妈妈……”母亲毫不犹豫地跑回,抱起儿子,再也不松手。 但算命先生的话却已经深深印入丁豪父母的心。他们决定将丁豪送得远远的。那一天,夫妇俩坐了一天的长途汽车,来到了杭州。他们狠了狠心,将丁豪放在天水桥附近的墙角,不管丁豪撕心裂肺的惨哭,头也不回地离去。 此后没过了几分钟,丁豪被人发现。他被送进了杭州市儿童福利院,那一天是1978年10月9日。进杭州儿童福利院的孤儿一年一个姓,1978年的姓为“丁”。福利院的老师为刚送进门的孩子取名为丁豪,期待着他能豪气冲天地站起来。 B.求学 丁豪渐渐地长大了,亲人的身影渐渐淡漠,陌生的脸渐渐熟悉,并视为亲人。 刚进儿童福利院时,丁豪还患有气管炎和中耳炎。在福利院阿姨的细心看护下,这两种病慢慢痊愈。在丁豪七、八岁的时候,福利院给他配了一副小拐杖。 1982年下半年,7岁的丁豪在福利院上了小学,迈出了人生的求学之路。 老师告诉小丁豪:未来的路会很漫长,知识将成为他的翅膀。丁豪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丁豪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杭州儿童福利院的孤儿取得的最高学历是初中。 1990年,丁豪以优良的成绩初中毕业。儿童福利院的领导专门做了一次研究,一致决定继续培养丁豪。1990年9月,丁豪进入离福利院较近的瓶窑镇中学,成为杭州儿童福利院第一位高中生。进校不久,他就进了重点班,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1993年7月,丁豪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他的成绩上了浙江省高考录取线的自费线。懂事的丁豪不忍心再让福利院为他上大学费心。他放弃了“自费”上大学的机会,打算离开福利院,到福利企业工作,自食其力。 丁豪高中毕业的那年秋天,本报浙江记者站和杭州日报一起策划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援助孤儿大行动”。记者和杭州日报的记者一起走进了杭州儿童福利院,丁豪想读书的心愿通过媒体感动了无数善良的市民。不到一个月时间,市民们为孤儿捐款近100万元。一位市民指名为丁豪读书捐款2万元。 丁豪又燃起了上大学的希望。他白天为福利院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当老师,晚上复习。1994年7月,丁豪再次参加高考,分数上了本科录取线,被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哲学系录取。 C.寻母 上大学那天,福利院王旭院长把丁豪叫到办公室。她交给丁豪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伟强,1975年正月初六生。 王院长对丁豪说:“这张小纸条是当年你被抱进福利院时从你的口袋里发现的,估计是你的父母亲放的。” 捧着这张小纸条,丁豪哭了。他依稀有了儿时的记忆,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亲人。 此刻的丁豪,已经成熟。他很快冷静了下来。他不愿再成为父母的负担,他决心先完成学业,再寻找亲人。 1997年7月,丁豪终于大学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位从儿童福利院走出的残疾人大学生。 同年8月,丁豪被分配到杭州市残联工作,成为一名公务员。单位分给他一套近百平方米的住房。 丁豪开始报效社会。他参加了“软件工程师国际认证”资格学习考试,为儿童福利院设计了专门的网站。他的工作是为残疾人就业服务,在他的努力下,许多残疾人找到了工作。 有了工作,有了工资,丁豪寻找父母亲的渴求与日俱增,他要尽一份当儿子的孝心。 2002年3月4日,杭州出版的《钱江晚报》刊登了《妈妈,儿子就缺握你的手》的寻亲报道,并配发了丁豪的一张近照。 一位家乡人看到了这篇报道,他听说过丁豪被遗弃的故事。于是,这张报纸被传递着送到了丁豪母亲的手中。妈妈叫来了当中学老师的女儿一起辨认,断定“丁豪”就是24年前被遗弃在杭州的“伟强”。 妈妈马上给在北京做生意的儿子杜声璋打电话,声璋欣喜若狂。他拨通了丁豪的电话,告诉丁豪:“我就是你24年未见过面的哥哥声璋。”不等丁豪回话,声璋又说:“我正在火车上往杭州赶,你等着我。” 哥哥的电话刚放下,电话铃又响。电话中的声音十分激动:“你就是我的弟弟,我就是你24年未见过面的姐姐吴军军。” 丁豪在电话里问吴军军:“知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 “1975年正月初六!我们全家都记得!”听着姐姐的回话,丁豪的泪涌出了眼眶。 姐弟相约,在网上继续通话。 弟弟:妈妈把我放在杭州街头的日期是? 姐姐:1978年10月9日。 弟弟:我的出生地在哪里? 姐姐:老家是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郑家洋村。现在我和母亲都住在苍南县龙港镇。 姐姐:你被送走那天晚上,我和哥哥去看电影了。回来后就发现你和妈妈都不见了。过了两天,妈妈一个人回来,她一直躺在床上哭。我和哥哥知道你被妈妈送人了,就拉着妈妈的衣服说:“妈妈,你不要把弟弟送走。我们保证看好弟弟,把什么都让给他吃,给他玩。”后来,我和哥哥长大了,一看到街上有小儿麻痹症的人走过,就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希望那人就是你。我读师范的时候,专门到杭州找过你。 丁豪的双眼一片模糊。 姐姐:现在妈妈一直在我的身旁,你有照片吗? 弟弟:等几分钟,我发几张过去。 十几分钟后,丁豪将自己的照片发给了姐姐。 姐姐:妈妈说,你长得像爸爸和哥哥,特别是下巴和鼻子。没错,你就是我的弟弟杜伟强。 丁豪:妈妈、姐姐,我又尝到了眼泪的滋味,又咸,又涩,又很甜。 4月8日晚7时30分,杜声璋与弟弟伟强在杭州相认。一直关注着丁豪命运的浙江省残联派出一辆专车,送丁豪兄弟直赴温州龙港。 4月9日晚上8时30分,车到龙港。早已等候的丁豪妈妈和姐姐一声长哭,紧紧地抱住了丁豪。这一刻,天地动容。 丁豪很快发现,自己的家已不是当年的贫困之家。却没有见到自己魂牵梦萦的爸爸。妈妈哭着说:你爸爸一直念着你,却没有能等到你回来,他走了,是去年去世的。 第二天,丁豪在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父亲的坟头。妈妈在坟前哭喊着:伟强爸,你的儿子伟强来看你了,你可以闭眼了! D.姻缘 婚礼在继续。主持人是浙江武警文工团的副团长刘全来,这位中校有许多残疾人朋友,他也是浙江省助残先进个人。在刘全来的主持下,婚礼气氛十分活跃。 “下面,请新娘杨新杰介绍相识经过!” 新娘沉浸在幸福的回忆里: “那是2002年5月,偶然一次机会,我买了一本《知音》杂志,上面有一篇写丁豪的文章。我是流着泪看完那篇文章的。他曲折的人生经历深深打动了我,我钦佩他的精神和毅力。当天夜里,我就拿起笔,给丁豪写了一封长信。 “在通了几十封信后,丁豪独自一人拄着双拐来到北京见我。我当时在北京一个建材公司当出纳。我没有感到突然,他比我想象的要好。我和他一起在北京游山玩水,他的爽朗个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定,今后就与他过一辈子。” 掌声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