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京“人尸展”引发争议 制作者与专家见仁见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3日14:49 CCTV《社会记录》


人体展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哈根斯接受社会记录独家专访




隋洪锦见到哈根斯后百感交集


  

一起看展览

  在北京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展览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展厅里,陈列着包括至少17件完整人体标本和160余件人体各器官标本。参观者花50块钱,可以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看到被剥去皮肤的人体肌肉标本。展览引起了不少争议,《社会记录》栏目请来了这些人体标本的指挥制作者——大连医科大学的隋鸿锦博士以及其他几位专家一起进行了讨论,中央电视台
点击会看到更多的新闻 同方电脑掀动四月风暴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新闻频道《社会记录》4月12日23:40首播,请看这期节目的实录:

  影像

  尸体展览上观众的表情集锦

  主持人阿丘:

  看,还真敢看。您知道他们看什么呢?展览。展览的名称叫做人体世界科普展览!!展览的不是模型,是真正的遗体制作成的人体标本。夜深人静的说这个好像不大合适,但我倒觉得,漫说您不害怕,您就是害怕,咱们说说您就会全然忘记恐惧,因为,这其实是一件有关我们的科学与艺术,理智与情感的有趣的事情。

  影像标本

  解说:

  在北京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展览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展厅里,陈列着包括至少17件完整人体标本和160余件人体各器官标本。参观者花50块钱,可以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看到被剥去皮肤的人体肌肉标本,被解剖以及被切割的人体结构,看到各种正常和病变的器官,还有胚胎发育和青春期发育标本。如果参观者愿意,甚至可以用手去触摸部分标本。由于这些各具造型的真实人体标本都经过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塑化技术处理,完全是干燥、无味、无刺激性的。

  这些遗体标本都有一定的造型。这个用右手擎着整块人体皮肤、头高高昂起的标本,叫做“擎皮者”,这个是“篮球运动员”。“奔跑者”。“下棋者”。所有这些标本看起来栩栩如生,甚至可以看清每一丝肌肉的纹路。

  主持人阿丘:

  所谓塑化,我查过一些资料,就是通过各种化学手段将尸体中的蛋白质和水分置换出去,再注入相同分量的树脂、塑料等有机物,令尸体色泽恢复到与原来差不多的状态。由于经过特别处理,标本再不像过去浸在防腐液中的尸体标本,既没有难闻的气味,也不会滋生细菌,皮肤能保持弹性,而且还可以长期保存。

  解说:展出的第一天,大部分观众都是医学界的专业人士和各大媒体。

  主持人阿丘:到了展出的第二天,非专业的社会人士们都闻讯赶来了。

  影像:展览会门口人们的争议,不以为然甚至忿忿指责

  观众甲:“觉得好像有点缺少人性化的东西,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些科普的东西,我觉得把人做成各种形状、姿态,我觉得这是对人的一种不尊重,就说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可是它原来存在过。所以给我的感觉就是,要是如果摆在展柜里面,如果就是这样的,让我能接受。要是做成各种形象,踢球的形状、下棋的形状,有点不能接受。”

  观众乙:“太贵了,50块钱对于老百姓来讲,他是想科普就不应该是50,应该5块。”

  观众丙:“我觉得不好,恶心。”

  主持人阿丘:

  其实对展览可能会引起的争议,主办方早有估计。现在我要介绍您认识一个人,大连医科大学的隋鸿锦博士。所有展出的这些人体标本,完全由隋鸿锦博士指挥制作。

  隋鸿锦博士:

  观看这个展览,通过这个标本之间,正常标本和病理标本的对比,他对这个健康的重要性,他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何祚庥:

  争议愈演愈烈,除了我刚说的那个商业的、心理学的和法律范畴的,素来平静沉着的伦理学领域里也发生了争论,观点发生冲突的都是各个学科的顶尖级人物。

  邱仁宗

  我们做伦理的来说,有一个所谓道德滑坡的问题。道德滑坡,道德滑坡是什么?就是说你这一步如果不是很好的伦理,去做,就会有下一步更严重的问题,是吧。今天我拿你的人皮、人肉、肌肉来做这个展览,那么下次我们可能用什么样展览呢?会更严重的问题出来了。

  隋鸿锦博士:

  有人认为是伦理的问题,伦理的问题应该与时俱进。我就说,不要把过时了的一些人的

  伦理的观念,限制现代科学的发展。很多道德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也在改变。过去大家觉得在道德观念上是不能接受的,那么可能今天就能接受。那么今天不能接受的,也许以后就能接受。但是这也是事实,我觉得我们作为人,我们有一些最基本的准则,道德准则,恐怕永远不会变。比如说不伤害人,比如说尊重人,恐怕这样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永远都不会变。它展示的不是尸体,它是展示的是经过复杂的科学处理的人体结构标本,是解剖标本,是科学标本。尸体本身没有科学性,而且它的价值不能与尸体等同。

  解说:面对学术界的赞同和指摘隋洪锦博士这样表示

  隋洪锦:我想有一些争议,有一些争论恰恰是一种好的现象,引起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可以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清楚。这对我们医学事业,对解剖事业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也想给伦理学家提个问题,提个很具体的问题,我希望得到他们的建议,如何把人体知识,

  如何进行。这种人体知识的科普展览,我想好多人认为单纯的挂图,弄几张挂图,弄几个展板,弄几个模型,就可以完全也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实际不过这样的。

  主持人阿丘:

  不过,隋鸿锦博士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隋鸿锦博士8年前在德国留学时的老师,德国海登堡大学解剖学家岗瑟冯·哈根斯教授。

  影像哈根斯资料

  解说:“生物塑化”这项技术是德国的解剖学家岗瑟冯·哈根斯教授在1977年的发明。哈根斯教授因此被誉为“世界塑化之父”。

  主持人阿丘:

  1995年,哈根斯教授,应他的嫡传弟子大连医科大学隋鸿锦博士之邀来到大连考察,1997年,哈根斯斥资与大连医科大学合作成立了国内首家生物塑化技术研究所,进行中国市场研发,隋鸿锦博士出任所长。1999年,在国外已进行了数次“人体世界展”并引起巨大轰动的哈根斯教授在考察了广州、上海、南京、大连、深圳等5座城市后,决定在大连高新技术园区投资创建全独资外贸型企业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公司,并聘任隋鸿锦教授为公司总经理。

  这段影像资料是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大连)公司独家提供给《社会纪录》的。

  影像:哈根斯的人体世界展览在世界各地展出时的录影

  解说:由哈根斯教授首创的塑化人体标本展览曾经轰动欧洲和世界。从1995年到现在,这种栩栩如生的“真人”标本几乎走遍了欧洲各国,从柏林到伦敦,从法兰克福到维也纳,从比利时到瑞士,还有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展览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赞扬、惊叹、批评、咒骂兼而有之。但是出于好奇,参观者还是纷至沓来,据统计,近几年的观众数量已经超过1300万人。据国外媒体报道,展览期间,平均每天有1名没有心理准备的观众当场晕倒。

  主持人阿丘:

  受刺激啊!我还知道这么一件事,2002年6月,伦敦亚特兰蒂斯艺术馆的展览上,51岁的大学讲师吉奥夫·李趁人不备从怀中掏出一把锤子,把一具名叫“器官捐献者”的只剩下肝脏和皮的男性尸体骨架,砸个粉碎!当吉奥夫·李面对警方的质讯时,他说:“我感到恶心!我看到展览后,坐了一整夜想这个问题,最后决定砸碎其中最昂贵的尸体,目的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不能把尸体用于商业展览。”据英国媒体报道当时哈根斯教授说哈根斯说自己非常难过,他觉得展出的尸体受到了侮辱。”

  除了某些个人对哈根斯教授有的极端行为,他还被很多犹太人冠上了一个称号“新的门格尔”。旧的那个门格尔叫尤瑟夫门格尔,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一名高级军医,他的绰号叫屠夫,在集中营里死在他手下的犹太冤魂不计其数。这个尤瑟夫门格尔在犹太人眼力是个永远的噩梦。

  请看社会记录对哈根斯教授的独家采访

  影像:哈根斯采访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这些人们对您的那些非议。

  哈根斯:我个人把这些讨论看作民主的观点,这种解剖的民主让外行看到了内行看到的东西。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他们这些法律诉讼的呢?

  哈根斯:我想这是一些恶意的行为。如果你反对什么东西又不能成功阻挡它,就采用一些恶意的行为,做一些背后的事情。另外重要的是,这些指责是不能成立的。是真实,还是妄加指责。另外在过去,我经历这些法律诉讼已经不下20多次了,没有一次能成立的。至于说这个教授头衔,已经不是说有没有权利来使用。这个教授头衔,因为我在大连医科大学,他们给了我一个访问教授的称号,这个事情是因为隋洪锦先生在德国媒体做了一些炒作,他对西方媒体讲,大连医科大学是出于礼貌授予这个称号。所以现在,我不会使用任何一个称号,

  包括我在海德堡大学的博士称号。

  影像:国外媒体封面和他们的一句话评论

  《日本时报》

  1996-08-18

  塑模技术使解剖展引人注目

  《时代》

  1997-11-15

  解剖学家的死者艺术屋

  《国际先驱论坛》

  1998-01-08

  德国的展览使用尸体再现人体的奇观——“解剖艺术”展引发道德争论

  《焦点》

  1998-01-13

  博物馆的人体作品——曼海姆展览吸引观众却引发争论(美联社)

  《新闻日报》

  1998-02-03

  进入皮下——真正人体展览,一些观察家不悦

  《英国电讯杂志》

  1998-06-20

  排队与死者——冈瑟·冯·哈根斯的奇特人体娱乐原来是给医学人士看的,但这些人体展出后50万人为之惊叹。

  《柳叶刀》

  1999-06-26

  消除身体禁忌——人体世界

  《科学美国人》

  2000-03-27

  塑化尸体展览——塑化尸体是否跨越了科学教育与亵渎死者的界限?

  《国际先驱论坛》

  2001-03-06

  充满争议的艺术:解剖也是娱乐(华盛顿邮报)

  《数位连线》

  2001-05-14

  死后好心情

  主持人阿丘:

  所到之处哈根斯教授引起的争论经久不息。正像他的嫡传弟子隋鸿锦博士此刻在中国倍感压力一样,早在9年前哈根斯教授就在法律商业等领域面对着极大的质疑。不过顺便说一句啊,欧洲国家那些对哈根斯教授有看法的政府至今也还没有找到有关法律来对付这个令人头疼的哈根斯教授。而就在喧闹的背后,一些人默默地同哈根斯教授签订了遗体捐赠书,授权哈根斯教授塑化自己百年之后的遗体。他们是这样说的:

  多年以来,真实的噩梦缠绕着我,死后要埋入地下,化为腐朽,受虫蠕叮食之苦。我发现火葬也是极其令人不快的想法。现在,我听说有了塑模技术,便可以镇静地对待死亡了。我十分感激您所做的工作。很高兴知道我的遗体能用于医学。我无法想像比死后做成塑模更美好更喜悦的度日方式了。

  主持人阿丘:

  关于这位在欧洲毁誉参半哈根斯教授我就说这儿了,同出一辙,他学生隋鸿锦博士的事业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好像才刚开始。其实有关这对师生的关系,有关这对经营着同一项事业的同事,准确地说是前同事,他们之间所发生的往事,最近也被议论纷纷猜测种种。背景大概是这样,在1999年隋鸿锦博士在哈根斯教授的公司里出任总经理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0年隋鸿锦博士便辞职而去,随后他创立了注册资金为100万元人民币的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塑化有限公司,公司地点与哈根斯公司咫尺之遥,也设立在高新技术园区内。从那时起到此时,4年以来,他们师生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影像:展览外景

  解说:但是,就在隋鸿锦博士首次把老师的事业在中国发扬光大之际,在展览馆的售票处,出现了那顶著名的标志性的黑色礼帽。三天前,正好在大连出差的哈根斯教授告诉我们说,他很愿意专程来看看展览。

  影像:

  隋博士采访:

  现在我们中国人采用自己的设备,采用自己的多聚物,那么通过自己的改进所取得的成果,终于得到了这项技术的发明人他本人的赞同,所以对这一点我是非常高兴,非常兴奋。那么这个确实很复杂,而且这几天我的心情一直非常复杂,从媒体的炒作,从观众的反应,

  应该说从观众的反应当中我得到极大的支持,我现在,哈根斯先生是这项技术的发明人,他既是我在德国学习的老师,也是我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也曾经是我的老板,实在对不起,应该说呢,从事生物塑化这个工作,包括举行这个展览,一直是在不平静当中,一直是在困难和挫折当中。

  哈教授采访:

  记者:如果你要给个分数,打多少分呢?

  哈教授:如果我有资格把我的打100分,我给他打80分。通常情况下,我给别的展览打50分。

  主持人阿丘:

  毫无疑问,有关隋博士哈教授这一对在风口浪尖上的师生俩所从事的工作究竟对人类对社会意义何在,还会被经久不息地争论下去。我想不管怎样争论本身就够有趣也挺有意义的了。也许就在这展览开馆以来短短四天的争论中大家已经成长了也未可知啊!好,祝您晚安。

  顺便问一句,关于这个尸体展览,关于我今天跟您说的这个话题,您觉得恐怖吗?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3:40首播,次日4:40,15:30重播

  欢迎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