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队员为“温柔”执法不练拳脚改练书法(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6日14:39 重庆晚报 | |||||||||
曾经军训练拳脚 每天抽出时间练习书法陶冶情操 英语学习也成为文化培训的重要内容 2003年前,沙坪坝区市政监察支队培训队员练擒拿格斗;今天,他们又当起“小学生”——加开三门功课:书法、英语、唐诗。每个队员每天要写一篇毛笔字、一周上一节英语课、一个月背诵10首唐诗。 据称,三门功课让城管队员变得“温柔”,以往上演的冲突事件大为减少,几天前还从市里抱回块“文明执法”的奖牌。
绝招 城管“温柔”练“颜体” 昨天是沙坪坝区市政监察支队上书法课的日子。21个女队员端坐会议室,一笔一划,临摹颜体字。 在过去的一年里,该支队173名队员每天都要交一篇用回宫格写的大字,哪个字不合要求,就要从工资里扣去5元钱。 与书法课同时开设的还有英语、古诗欣赏。这欣赏不是单纯的欣赏,还得背,每人每月的任务是10篇。 按照沙区市政监察支队政委吴弟云的说法,书法、唐诗、英语这些功课,起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队员们在日常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不再毛手毛脚,做事少些浮躁。遇到执法对象刁难,谩骂甚至殴打,能“把握住自己”,保持克制。 无奈 女“城管”遭滚水泼胸 三门课后面有个背景。 2003年前,沙坪坝城管违规执法事件屡屡发生,每年都有20起左右被曝光。而未经媒体披露的冲突事件,“几乎天天都有”。每个城管大队门口,几乎每天都有人上门论理讨说法。60多个老城管队员,个个都曾在集中整治时捋起袖子出过手,也个个都被执法对象打过。为整顿城管队伍的纪律作风,也为强身健体,在执法中“不吃亏”,他们甚至把队伍拉上歌乐山,进行封闭军事训练。老百姓对此有意见,说他们在歌乐山上“操扁卦”。 不过,在当时的支队领导看来,此举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市民对城管执法的偏见让队员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吴弟云列举了大量事例,来证实当时的“不得已”: 沙区市政委一甘姓城管被市民打断过手。2002年,在汉渝路强拆占道广告牌时,血气方刚的甘与摊主发生争执。摊主突施袭击,斜刺里一板砍下来,甘手腕应声而断。 另一位女城管队员的遭遇也让人心酸。一占道小面经营者端起一锅滚烫的面汤,向这位女队员劈头盖脑泼去,女队员脸和胸部遭烫伤,当即痛哭流涕。 还有臊皮的。众目睽睽下,一男城管被女摊贩抓伤下身,险些引发“性骚扰”官司。 最惊险的一次,一男子抱住一城管队员,点燃手中的汽油瓶…… 城管被打的同时,是非也不断缠身——2003年之前,沙坪坝城管打人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每年少则六七起,多则二十来起。本报也曾报道过城管打伤老人之后丢弃歌乐山、小龙坎一孕妇遭到城管“推搡”之后大出血等事件。 该区市政监察支队有关人士说,媒体报道的只是众多冲突事件的极小部分。在2003年前,该区城管因为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理亏赔钱,行政赔偿每年要赔出去十多万元。 反思 从“减肥”到习文 频频发生的粗暴执法事件一度让城管与群众走向对立。一段时间,很多市民一提到“城管”二字,立马想到“打人”。以至于一见到城管执法,便有人起哄,“黑猫警长又搞破坏来了。” 一曾在执法过程中挂彩的队员,曾对城管执法工作进行反思。他的体会是:一方面,前些年大整治,长期以来的占道经营突然被下禁令,市民不适应,冲突自是避免。另一方面,管理城市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对初涉此行的城管也是一种考验,急躁冒进,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现象较多。 投诉不断的沙区城管也在反思。他们反思的结论是:城管的职责是管理城市,而不是与民为敌,加强亲和力势在必行。 于是,“形象改造工程”提上日程。 沙区城管首先祭出一记怪招:减肥。从2003年起,每个城管队员体重不能超过70公斤。区市政委人士说,这招看似古怪,但可以让每个城管队员意识到自身形象的重要性——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既然代表城市形象,怎可在管理城市的过程中随口乱骂、随手动粗? 第二招是组建女子城管大队。女子队不执法,不处理违章占道。她们只是着城管职业装,列队巡街,遇到游摊小贩,只做劝解宣传。区市政监察支队有关人士说:“女子队的诞生,就是为了改变市民心中‘城管就是五大三粗的莽夫’形象。” 也是在这年,书法、外语、唐诗成为沙区城管的必修课。 实施“形象工程”的同时,沙区市政监察支队订下一条纪律——城管野蛮执法,随意打人一旦查实,直接下课。遇到执法对象谩骂殴打也不能超出正当防卫范围,更不能以暴制暴,以恶制恶。 希望 但愿不是一场“秀” “城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是作‘秀’吧?”昨日,三峡广场,水幕电影旁一服装经营户闻听此事,一脸诧异,想了一阵,她说,“这应该是好事。” 这位店主承认城管的变化。“过去城管一到,场面非常混乱,感觉是鸡飞狗跳。而今,这样的场面少了。”她举例说,城管的车子开得不像以前那样风风火火,车子一个急刹,跳下数名壮汉的场景,也很难碰到。 在磁器口一卢姓老人眼里,城管最大的变化是,着装统一了,分散站在各个街口,看上去很“斯文”,不像过去,老一窝蜂拥出。 家住陈家湾的龙女士认为,城市管理现在最大的变化是制度化了,过去一听洒水车音乐,大家都知道有大人物要来,现在洒水车天天响,不再是欢迎领导光临的前奏曲,大家也就见惯不惊了。 对于城管的改变,龙女士称,“这是好事,但切忌走过场。” 记者朱明跃 实习生王光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