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浙江田螺山遗址:历史谜底将被揭晓(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4日01:47 现代金报 | |||||||||
挖掘现场 记者 王仁奎 潘君耀 陈 梅 在距河姆渡遗址7公里处,田螺山遗址正在日渐显露7000年以前的历史真相,记者昨天探访了这个神奇现场。今天早上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专家将揭露更多的真相。 谨慎挖掘文物
昨天上午9点30分,记者赶到田螺山遗址发掘现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300多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坑,20多名工人正在考古专家的指挥下小心挖掘。挖掘最深处已达4米多了。 考古专家介绍,由于时间久远,很多发掘出来的古遗存非常容易被损,所以他们要求这些工人一定要认真谨慎挖掘。 发掘现场负责人是浙江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孙国平研究员。虽然带着帽子,但是他的脸仍被晒成了古铜色,他说,他已经连续在这里工作三个多月了。 昨天下午,在考古坑的南坑(发掘坑南面方位的一个发掘单元),一个工人发现一个植物遗存,孙国平立即拿出小锥子、小铁铲和牙签等小型“武器”,蹲着,谨慎拨去遗存周围的泥土,最后显露出一只古生葫芦。这只葫芦,可以清晰地看到葫芦籽,以及葫芦嘴(葫芦顶端)。“这样珍贵的遗存发掘都是我自己操作的,其他人我不放心!” 7000年前的尸骨和木桩 昨天,现场考古专家透露:田螺山遗址可能已有7000年历史。 T103发掘单元已经开挖到第8个文化层,据专家介绍,8个发掘单元,是按照一定的文化层去划分的,出土的文物都不一样,“在T303发掘单元的第三文化层,我们发掘了第一具先民尸骨,现在发掘到的尸骨有十来具。”专家指着示意图,告诉记者T301单元动物的尸骨成堆出现,这些尸骨都是先民“消费”之后留下的,T204发掘单元主要发掘出一个由多层厚木板做成的木墩房基,T103单元最引人注目,不但发现了木桨,还发现一根巨大原木以及数根木桩和一个大树根。通过观察记者还发现,每个发掘单元都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一些木桩,在T204和T205单元,4排木桩整齐地排列着。 文物几屋子装不下 在考古现场,类似陶器残片、动物尸骨、植物遗存等考古文物随处可见。据发掘的工人介绍,这些文物发掘出来之后需要经过许多道手续才能入库(运到附近的房子里)。“我们掘出这些文物后,就要放在塑料筐里,在坑下简单清洗后,还要经过清洗女工仔细刷洗,然后晾干,才能保管起来!” 记者从清洁女工董小平处获悉,她在这里工作的三个多月里,每天清洗的文物都有五六筐。记者看着这么多稀奇的文物,不时发出惊奇声,而考古专家回应平淡一笑:“这里发掘出的文物非常多,几屋子都装不完。” 据现场考古专家称,仅一种类似橡子的植物果实遗存,他们就发掘出了几箩筐。 已发掘到第8个文化层 现在考古专家进行的是田螺山遗址前期的考古工作,接下来将进行一系列的鉴定工作。 目前,遗址最深处已有4米多了。考古专家介绍,再挖深一米左右,前期发掘工作方能暂停。 这个300多平方米的发掘坑,被考古学家分成8个发掘单元,分别命名为T103、T203、T204、T205、T301、T302、T303、T304。每个发掘单元又按照出土的器物、遗存以及泥土的颜色不同分成若干文化层。其中,除了T103单元已经发掘到第8个文化层,其他7个发掘单元均刚发掘到第7文化层。而T102、T101以及T202、T1201等单元(这几个发掘单元均在发掘坑北面)现在都还没有发掘, “前期发掘之后,就要进行一系列的鉴定工作了。” 田螺山、河姆渡是两个氏族村落 昨天,河姆渡文化遗址博物馆的姚晓强副教授,对田螺山遗址与河姆渡遗址进行了分析对比。 姚晓强说,从地理位置上,不难看出田螺山遗址与河姆渡遗址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据考古发现,河姆渡与田螺山之间,远古时期是一片湖泊,该湖泊约在5000年前由于古姚江改道冲出缺口,导致湖水泄出,所以湖泊变成了一片平原。”他说,从田螺山与河姆渡这样的地形分布上,不难发现,河姆渡遗址先民与田螺山遗址先民可能是该湖泊边两个不同的氏族村落,不过他提醒说这只是他根据史料的一些推测性分析。 从田螺山遗址发掘的文物看,和河姆渡一样,均有6500年以上的历史。但他称,这还需科学鉴定后方能确定,鉴定办法是C14 鉴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