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淮河镇 漂在水上(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17:22 求是-《小康》杂志
淮河镇漂在水上(图)

淮安市楚山区的泵站是去年灾后重建的项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本刊记者 赵奕 报道摄影

  2004年夏天,淮河大水肆虐过去整整一年,从淮河镇滩涂上迁移出来的灾民,迎来了第一年的收获。丰收在即,农民脸上洋溢着笑容。

  许多沿淮的房子清晰地留着洪水淹没的印记;坍塌的土坯墙述说着洪水滔天的景象
;随处可见的大堆石块提醒人们,洪水还没有过去,淮河镇,时刻准备着。

  乡镇干部的抗洪生活

  2004年6月初,安徽明光往江苏盱眙的公路上堆满了农民晾晒的麦子,又到夏收季节,明盱路变成金色大道,麦子一路从安徽铺到江苏,如果不是刻意找寻,难以发现苏皖两省的交界处。

  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从安徽来到江苏。虽然苏皖两省基本沿淮河划河而治,但是明光和盱眙大量的“插花”地,让这段省界变得“犬牙交错”。

  离明盱公路不远的地方就是淮河。去年此时,淮河两岸正在抗旱。一到夏收秋种时分,沿淮地区就开始为水发愁。当时水利部门的预测:2003年,淮河水量是中等偏旱年份,各地区必须开始着手抗旱工作。

  这一年,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自6月21日起,到7月下旬,整个淮河流域普降暴雨,一连二十多天不停歇。淮河洪水从上游奔涌而来,地处淮河中下游的蚌埠,淮安等地顿成水乡泽国。

  富淮滩,淮河在盱眙县境内大大小小几十个滩涂之一。淮河水涨,富淮滩就有灭顶之灾。现在,让程道富回忆当初的情景,他仍然心有余悸。隔河眺望对岸的富淮滩,程道富托腮不语,思绪回到了一年前。

  程道富是盱眙县淮河镇的副镇长,分管公安和防汛抗旱工作,去年是他担任副镇长的第一年,很不巧竟碰上大水。

  这一年,淮河镇“漂在水上”。

  花园村是富淮滩里面的小村子,一共92户,400多口人。在不能“伤亡一个人”的要求下,撤出这几百号人也是十分困难的事。对口管理花园村疏散工作的就是程道富,程说:“老百姓不愿意离开,又不想被冲走,把自己绑在了树上。”

  留在圩子里面的都是老弱病残,虽然家当只有一点,但农民愿意拿命去换。

  程道富已经在堤坝上守了十多天,每天休息4、5个钟头。他一次又一次跟着冲锋舟来到花园村,农民世代居住的土坯房全部倒塌,眼前一片狼藉景象。程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拉网搜索,漫天的洪水让他的思维有点混沌。

  抗洪,淮河两岸的夏日旋律

  富淮滩是盱眙鲍集圩行洪区的一部分。去年,数以百计的像程道富一样的干部在这个行洪区,坐着冲锋舟,像战士一样守望一片汪洋或者守望一段大堤。在整个淮河沿线,这样的干部更是数不胜数。

  7月初开始的淮河大水,集中考验了淮河两岸的抗洪能力。鲍集圩行洪区在短短几天内撤出7.3万人,而在盱眙县所在的淮安市,安置人数上升到28.9万人。把目光放宽,整个淮河流域因为2003年大水而转移的灾民数量达到70万。

  仅江苏淮安一地,就有50多万人日夜守卫在大堤上,另有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5000多人。2003年,淮河流域自始至终没有发生重大险情,也没有人员伤亡。虽然有关报道说,淮河防汛已经摆脱了人海战术,但在关键地方,人数的作用被发挥到无以复加,类似二战敦刻尔克那样的大撤退,在各处上演。

  人员损失降到了零,经济损失却让人瞠目,仅以盱眙一个县为例,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5.5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87.74万亩,毁坏道路511公里,受淹农户1.2万户,倒塌民房1.1万间,成灾人口36.4万人。

  面对如此重大的损失,抗洪成了夏天沿淮各地的主旋律,不光是去年,而是几十年一贯之。尤其是去年洪水之后,治理淮河的工作重新被放在了中国七大流域治理之首,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03年11月,水利部召开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规划决定今后每年的治淮投资都在50亿元以上,这笔钱将用于19个骨干工程的建设和沿淮40万人的搬迁。

  今年4月淮河防总2004年工作会议上,防总总指挥、安徽省省长王金山强调了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旨在落实2003年国家防总印发的《各级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职责》。防汛不仅给沿淮各地的居民生活造成巨大压力,洪水一来,政府官员也都寝食难安。

  2004年淮河进入汛期以来,河南的水情很快变得紧张。6月15日,河南信阳市政府洪水未到就提前疏散了淮河河滩上的5万居民。这一举动说明面对洪水,气象预报难以给出一个明确的预测结果;也说明各地政府有效手段不多,撤离为主;当然,2003年特大洪水造成的心理压力是让人们洪水未到便退避三舍的根本原因。

  50年的治理,最后还是水进人退,让人多少有点无奈。

  淮河岸,为水而争

  淮河流域的22个行蓄洪区,几乎都在安徽境内。

  淮委防汛办主任徐英三把淮河的这些行蓄洪区叫做“坛坛罐罐”。他说,去年先后用了9个,这些“坛坛罐罐”的使用,保住了下游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每次都保下游让安徽的地方官员难于接受。不少地方官员反映出对下游省份的不满,认为在安徽行蓄洪就是为了保住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

  而在江苏,一些官员对淮河水利建设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盱眙县的一位水利干部直接指出地处安徽境内的淮河委员会偏心,“盱眙县的鲍集圩与安徽省的明光市隔淮相望,看看鲍集圩的土堤,再看看明光的淮河大堤,都是行洪区,两边的堤防标准不一样,那么到底在哪边行洪?”

  作为跨省域的河流,淮河的水事纠纷历来复杂,这里人口多,密度大,上下游,左右岸的水事矛盾复杂。

  面对淮河跨省治理的问题,淮河防总总指挥王金山在今年的防总工作会议上说:“流域各省要充分认识淮河防总在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淮河防总的权威。”

  除了上述情况一直困扰淮河治理,治淮方略本身在大洪水过后也遭到怀疑。有专家认为目前的淮河治理,主要还是以堵防为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淮河的水患。

  有关人士指出要想根治淮河水患,必须把江苏省内的洪泽湖和高邮湖退湖还陆,把两湖水引入一堤之隔的里下河地区。目前,里下河高程低于高邮湖、洪泽湖十米之多,在此地造湖,将彻底解决淮河洪水下泻不畅,对中游安徽地区河水形成的顶托。同时缓解洪泽湖大堤的压力。根治方案触及扬州、淮安、泰州、盐城四市的利益,同时让江苏省为整个淮河流域治理动迁500万人,淹没2000平方公里土地,无异天方夜谭。

  而近日,关于淮河的污染问题闹得沸沸扬扬,10年,600亿元的淮河治污费用,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一位淮安市的水利官员说:“枯水季节,蚌埠闸连污水都舍不得放。等到洪水来了,就拼命下泻,2000多平方公里的污水团从上游下来,水里的一切都死光光。”

  江苏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李宏业认为淮河现在面临着三大问题:“防汛抗旱,污水治理,水资源调配,任何一个问题处理不好,淮河的命运都很艰难。”

  关于淮河的命运,淮河镇副镇长程道富考虑得不多。他这两天正在组织夏收工作,农民在去年淹没的滩涂上种上麦子,现在等着收割,如何把大型收割设备运上滩涂是个让程道富发愁的事情。

  淮河镇今年抗洪储备已经基本到位,农业人口按照每人两条编织袋,户均一根木桩缴清费用。

  对于淮河镇这个“漂在水上的镇子”,一入盛夏,全民抗洪的时间就到了。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