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追寻青年志愿者马骅的支教足迹(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15:47 东南卫视《东南新闻眼》 | |||||||||
马骅与他的学生 《东南新闻眼》记者谢始联采访知情人了解马骅生前事迹 (收看说明:请根据您现有的网络情况选择收看宽带或者窄带视频,本站视频建议使用Media Player7.1或以上版本播放器,点击此处下载,如果您无法连接上服务器,请重新点击视频链接并等待。)
前不久,福建东南电视台《东南新闻眼》记者谢始联、傅斌远赴云南,访问了马骅生前工作的明永村的学生、村民,以及马骅在藏区的朋友 ,听他们叙说马骅简朴的支教生活,和藏民心连心的感人故事 ,《东南新闻眼》特别制作的电视专题片《青春之歌》将与8月23日起连续播出。 我们的车子从云南香格里拉县往西往北行进250公里,穿过汛期的金沙江,再爬过海拔4100多米的白马雪山,终于到达了德钦县城。 而青年教师马骅支教的明永小学 还在50公里之外的梅里雪山脚下! 一路上,有点晕车。藏族司机说那是高原反应,是很正常的事。这使我想到,深处大都市的马骅,在去年二月来明永小学时,一定也是这种感受。 2004年7月10日,夏天的 梅里雪山 已经开始每年都来的雨季,车子从海拔3300米的德钦县城出发,冒雨前进在蜿蜒崎岖的滇藏公路上,虽说是国道,但路面狭小。山雨有时化作云雾迎面扑过来,几乎看不见前方。等一两分钟后,云雾渐渐散去,才发现车子正行进在陡坡的上方,下面是几 百 米的深谷。 司机停下车,指着山对面躲在云里,隐隐约约的村庄说,那就是明永村。 此时,我们站在V字型峡谷的左上方,明永村在右上方,中间深深的地方就是澜沧江! 呵,远方的明永,这个似乎已经很熟悉的名字,我一路念叨着你,如今就在眼前了!可是一想到我要寻访的马骅已经不在,心中的滋味 难以琢磨。 下到谷底,车过澜沧江岸边,这里海拔2100米,只见江水水流湍急 ,夹带着高原上被雨水冲刷 的黄沙滚滚向前。 在梅里雪山明永冰川景区门票点我们买了进村的门票,每张63元。记得马骅上海北京的朋友去年到梅里雪山看望马骅时,马骅曾亲自到门票点接他们,并嘱咐朋友一定要买门票,因为这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收入。 沿江前行,跨过澜沧江桥,再往右折回,碾着碎石铺就的山路,上坡300米,微微向左拐,我们看到了树立在岸上的经幡——这里就是马骅出事的地方! 望着滔滔的澜沧江水 ,江水无语! 我想,这就是马骅生前一直赞美着的河流,马骅在他填词的《明永歌谣》中,曾唱到“走过的河流都忘记了,只有那澜沧江忘不了”。 可是澜沧江 如今却吞噬了马骅年轻的生命! 再往上走3公里,只要3公里啊,明永村民爱戴的老师马骅就可以回到那所学校,回到明永村民的身边! 然而,马老师走不动了,他去了另外一个天国 !马骅乘坐的车子飞向了峡谷上方的天堂! 一路经常看到裸露的山坡,而到了明永村,这里却掩映在绿树丛中。头顶上是从梅里雪山 6740米主峰卡瓦格博垂直绵延三千多米的著名的明永冰川。这里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 ,这里的一切都表现的那样的宁静! 在马骅的文章中,他曾无数次用欣喜的感觉去品位这样一个纯净的小山村!这是否因为,在马骅的心底,他已经找到了让他的心灵休息的地方。 明永小学在半山破 坡上,没有围墙,没有校门,也没有校牌。 村长大扎西说,这里的一切 太简陋了,马骅老师走的太突然,我们没有好好对他!他没有要我们一分钱,要是以前我们对他好一点,我们 心里会好受些! 而马骅来的第一天,他就说,这里不漏雨就好了,我要 向你们学习这里的生活! 马骅到明永小学第一大事,就是改造了学校 的厕所,他引来山泉冲厕。 而且这里还没有洗澡的地方,由于马骅来时这里还是冬季,这对于来自大城市的马骅来说的确是一件难题。 于是,他只有等到大约两周一次去 德钦县城的机会解决这个问题。 马骅来明永村一段时间后,许多朋友都 不知道他的行踪。他从云南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中首先向朋友们道歉,但 又不无得意地说到,“日子很平淡,很清净,我也很乐在其中。每天教书,烤火,喝酥油茶……” 并且,马骅告诉朋友,“ 我每两个星期会进城一次。碰到下雨塌方可能就没车了。进城的感觉还是不错,可以买点东西,上个网。最关键的是可以洗个澡。所以,朋友们,你们每次收到我的信,肯定是我心情很好的时候,因为我刚刚洗了两星期一次的热水澡。” 当我阅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确被感动了!马骅在明永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心态是如此的坦然,在他看来快乐无处不在! 是啊 ,当冬天 过去,春天来的时候,“一些好出风头的桃花零零星星地开起来了,估计下个星期就会粉红一片。” 当然,马骅也碰到了难题。“学生们都很可爱,也很让人生气,特别是他们不写作业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因为这里是藏区,村里的人都是藏民,包括学生在内,汉语水平实在让人头疼。” 于是,马骅尽可能多地和小孩子们在一起,用普通话和他们交流。他还把学生带到野外,带到村子山上的明永冰川一块玩,一边多了和学生讲普通话的机会,还可以一边起清理山上的垃圾。 村民们说,原来小孩子们对汉语都只会看 ,不会说 。马老师来后,一切都改变了。 梅里雪山进去景区管委会 的主任唐玉春说,马骅对梅里雪山的感情非常真挚,对景区的管理提出了很多建议。马骅走之前还一直帮助 梅里雪山网站的建设。 在明永村,我们遇见了一位会讲英语的赶马的姑娘卓玛取宗,她说这都是马老师教的 。 原来,马骅看到村里经常有外国游客出入,但为游客提供上山牵马服务的年轻人都不会外语,这时,马骅又主动增加了一件新的工作,每周三 个夜晚,他把村里赶马的青年集中起来,教他们基础的英语口语。 在马骅来明永支教两个月后的2003年4月, 迪庆州的几位记者路过明永村,听说这里来了一位从北京来的义务志愿者,还教村民们外语 ,有意要采访马骅,但被他婉言谢绝了。 迪庆州电视台的记者王伟说,第一眼看见马骅,就觉得马骅在这里好象要寻找些什么东西。 几星期后,王伟又在德钦县城遇见了马骅。马骅说,他要买一张电话卡,给远在天津的妈妈打个电话。王伟对这个汉族青年的话感动了! 住在县城的马骅的朋友韦国栋说,马骅一到德钦,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母亲,向她问安,然后再做别的事。 原先,我一直以为,马骅来这里,是不是在逃僻都市喧嚣。听了他们的话后,我忽然觉得,马骅再追求自由、宁静的生活,他的心中仍是有许多的牵挂! 把马骅介绍到德钦的马骅在北大在线的同事朱靖江说,2002年下半年,马骅说希望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教书。于是朱靖江把德钦的朋友扎西尼玛介绍给了马骅。 2003年2月底,当马骅出现在德钦时,扎西尼玛还以为,这么一个大城市来的青年,谁知道能呆多久?! 没想到,马骅在这生活一年后,又决定再住半年! 在这一年半时间里,扎西尼玛把许多藏族朋友介绍给了马骅,马骅逐渐对当地藏族的文化越来越感兴趣,直到热爱。 在一年半时间里,马骅游遍了当地的大山、寺庙。并且把所见和感想转化为文字,发表在许多网站和刊物。 明永村的藏族老乡说, 马骅的卧室经常亮到深夜,那是他在写作。在这里,他完成了《雪山短歌》22首诗作等文章。靠这些作品,马骅赚取微薄的稿费收入,维持生活。 在这些诗歌中,〈明永歌谣〉被当地藏民传唱,歌中这样写到:喝过的美酒都忘记了,只有那青稞酒忘不了。经过的村庄都忘记了,只有那明永村忘不了。走过的大河都忘记了,只有那澜沧江忘不了。看过的雪山都忘记了,只有那梅里雪山忘不了。 采访中,有些村民又把这首歌谣叫做〈忘不了〉。当马骅 离去,这首歌谣也成了明永小学学生和村民们对马骅的缅怀 之作! 我曾问马骅的好朋友扎西尼玛,你有没有提醒过马骅,德钦当地自然环境差,要多注意安全。 扎西尼玛说,马骅早就看到了这里自然和人关系的东西,再险恶的地方,他都走过了。 他在行走中感悟着山的文化! 在马骅遇难前的一个多月,他还参加了德钦县文化部门的一个神山调查工作。他在发给朋友的信中写到,“在屁股都坐不稳的峰尖上,看着近在咫尺的雪峰,很想一步跨出去,险些掉到万丈深渊里。 ” 在马骅的许多信件和文章中,他多次谈到当地的危险环境。人们 也由此推测说,这些都是不祥的先兆。 但谁又能说,马骅说的不是事实呢? 不过,马骅的心路历程似乎已经踏上了一条朴素的情怀。“去帮人做一本地大小神山的调查。由于每天有五十块钱补助,而我现在又处于弹尽粮绝的惨状,所以明知可能会很麻烦,但还是欣然前往了。哎,这可能是我有生以来赚的最累的钱了,整整十天的时间,每天就是爬十个小时左右的山……这一趟走下来,比起去年秋天去外转怕是还要辛苦。好在坚持下来了,还赚了五百多块钱,够我一个半月的生活费了。 ” 人们看到这段话时,不禁要问,马骅何苦丢掉城市的享受,去到这样一个偏僻的山村自找苦吃? 扎西尼玛说,马骅追求的是他自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马骅朋友斯郎茸布说,马骅是一个心灵宽广的人,但他却落脚在明永这样一个非常具体的地方,是梅里雪山留住了他! 2004年6月20日,当马骅买好 粉笔从德钦县城起程回明永村时,朋友韦国栋说,留下来过个端午节吧。 马骅说,不了,学生们就要期考了,要回去看着他们。 当带着马骅的车子经过明永冰川景区门票点时 ,大家又劝马骅留下来。 可是马骅还是谢绝了! 就在马骅乘坐的吉普车开出 明永冰川景区门票点几百米的时候,吉普车出事了! 马骅出事了! 时间永远凝结在2004年 6月20日下午七点四十分…… 在马骅遇难的澜沧江边,微风吹动着经幡,经幡的下面是人们为马骅递上的水果和香烟,还有马骅喜爱的青稞酒。 如今,多少人在为他祈祷,多少人在为他等候! 马骅的名字在香格里拉和梅里雪山传唱! 扎西尼玛说,马骅自由豁达的 心灵常人难以企及,他是一个真实的人! 明永村村长大扎西说,象马骅这样的人再也找不到了! 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说,马骅是当代青年的楷模,志愿义务支教的典范! 新闻背景: 马骅,生于1972年,从小在天津长大,1991年-1996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大学毕业之后,马骅先后在上海、厦门、北京等国内多座城市供职。 在北京,马骅就职于北大在线。2003年2月底,只身到 云南省德钦县明永村小学做义务免费教师。 2004年6月20日晚19时半左右,马骅遭遇意外,他搭乘的吉普车不慎在梅里雪山明永 冰川景区门票点附近落入悬崖下的澜沧江中,随即被激流卷走。 事故发生后,当地组织了积极的搜救工作,但截至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连带人车,没有找到任何踪迹。 该车的司机是景区门票办主任阿主,他被抛出车门,当场摔成重伤。同车的另一位乘客,年过七旬的卓玛,与马骅一起被江水吞没,至今下落不明…… 面对浩荡南去的澜沧江,德钦县梅里雪山明永冰川脚下的藏族群众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他的名字——马骅。 东南卫视《东南新闻眼》周一至周五21:25播出 每期12分钟 栏目信箱:setvlw@vip.sina.com 新闻热线:0591-3361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