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票友过把瘾(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7:46 潇湘晨报 | ||
文运街在长沙真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在这条小巷里的180号,一间低矮的房子却是很大一部分“票友”的乐园。办起这家“艺园”的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痴”,他不求财不求名,只求给“票友”们提供一个家。 老城区的唱腔 昨日上午11点半,在文运街,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一个名叫“艺迷茶谊园”的地方,牌子很小,上面的字迹已经泛黄,上书“艺迷茶谊园”“京胡坐堂琴师李德林”“每天上午8点—12点”的字样。 据介绍,每天10时至11时左右,票友们都从各个地方汇聚而来,人数多的时候,足有二十多人,少则也有七八人。大家唱得最多的曲目有《空城计》、《借东风》等。 他们中,年纪最大的已有90多岁,最小的有40岁。那位90岁的婆婆,拉起歌喉来,依旧底气十足。“艺迷茶谊园”开设以来,在众多票友里,琴师李德林每天必来“坐堂”,雷打不动。原来,他是“艺园”顶梁柱,连挂在路边的招牌上都采用了他的名字,称之为“坐堂琴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靠得住”,“如果我不来,别人就不来。”一年多来,不管刮风下雨,这里总能响起李德林的琴声,并引出唱腔和笑声。 今年58岁的李德林家住河西湾镇,为方便上“艺园”,近一年来,他特意住到竹园路他女儿处,每天8点多钟便出门,坐上501路公交车,来到文运街,中午12点钟后才回去。 有钱拣的地方不拣钱 文运街是一条地道的长沙老街,文运街180号的建筑属典型的“老长沙”了。据介绍,房子是“文夕大火”后修建起来的。走在这一条小街上,随处可见各种店铺,贩卖各式各样的货物,其中,又以小吃店居多。每晚,前来吃夜宵的人络绎不绝,真可谓“寸土寸金”。 在这样一个处处“有钱拣”的地方,租下180号的何忠勇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异类”,他不开饭店,不摆夜宵,也不卖水果。36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他就给腾出20多个平方的空间来做“艺园”。到“艺园”来玩的人,他不收门票,只象征性地收取茶水费每人1元,用票友们的话说:“何忠勇是在做亏本生意。” 近一年来,“艺园”的口碑在票友们中已经越来越好,俨然成了他们的“家”。除了长沙本地,还吸引了衡阳、郴州、株洲和浏阳等地的票友。去年,湖北的一位票友慕名而来,一来就住了一年,每天大家弹弹唱唱的,乐不思归。众票友也舍不得让她走,合伙凑钱,为她在楼上租了一个床铺。临走前,她赠送了一面锦旗,上书“春满艺园艺人之家”,至今挂在“艺园”的墙上犹如一个宝贝。 “艺痴”最后的坚守 何忠勇今年已有60岁,清瘦而干练,他就是一个十足的“艺迷”。年轻的时候,他能歌善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演过样板戏、花鼓戏等。改革开放后,他离职办厂,七八年前,曾在贺龙体育馆边办了一家灯具厂。由于爱好京剧,他又在厂子边搭起了一个棚子,以飨众多票友。凭着那个时候攒下的一点钱,近一年来,他租住了文运街180号,不求能赚钱,但求“续梦”。对此,他的老伴及女儿只有摇头叹息的份,对他“敬而远之”,并不与他住在一块。 据了解,个人举办这样纯精神性的“艺园”,目前在长沙还仅此一家。目前的现状到底还能坚持多久?他自己坦言“不知道”。但他的“梦想”并没有终止,他透露说,他还有一个想法:办一家“养老艺术沙龙”,为老年朋友全方位提供唱、跳、打球、下棋的场所,并全程护理,直到终老一生。 本报记者 吴通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