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城市“森林”逼走南京“气象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8:35 现代快报

  新闻索引:城市的扩张速度让人始料未及,50年前尚在郊区(小校场)的气象观测站目前已经遭到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的包围,南京气象专家继而发现一个令人头疼的现代化后遗症,气象站观测到的数据已经不能反映整个城市天气的真实情况,预报准确率也受到了影响。记者昨天从省气象台得知,为避免城市扩张的影响和天气预报出现偏差的情况,南京市区小校场气象观测站已经酝酿举家搬迁了,新址目前还没有确定。小校场是南京“气象眼”

  南京气象观测站原来设在该市鼓楼区北极阁2号。由于地面、探空两组不适宜设在北极阁山顶,1956年1月,迁移至南京小校场。小校场也成为全南京观察天气变化的“千里眼”。到了2004年,南京市共有国家统一布设的气候站点6个,市区内的小校场为基准气候站,其余5区县为一般气候站,龙王山上的则为雷达观测站。目前,小校场监测的内容除了常规的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能见度等外,从1992年开始,陆续新增了酸雨监测、闪电监测、花粉监测、紫外线监测。江苏省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韩桂荣介绍,小校场是预报工作的“哨兵”,它测量的数据不仅是南京天气预报的重要参考资料,而且其他周边地区甚至是国外预报的参考资料,因此非常之重要。城市病“折磨”气象站

  小校场气象观测站酝酿搬家主要还是因为城市扩张的“折磨”。江苏省气象局业务科的李处长分析说,小校场现处城市中心,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等“后天”因素,气象站测量的各类天气数据与实际天气有不小的偏差,不仅不能反映一个城市气象的本来面貌,而且也无法与50年前的气象历史资料相衔接,形成一个连续精准的天气变化发展“脉络”。李处长以及南大的气象专家余志豪教授为记者分析,由于城市扩张,有三个气象要素测量上可能有偏差。

  其一,市区郊区两重“天”

  从霾天统计中可以看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京的霾天不过区区的2-4天,而到了2000年后,一年的霾天剧增到100天左右,更奇怪的是,该市郊区的霾天并没有如此猛增,不过才十几天。李处长分析,小校场监测的霾天如此之多,不是整个城市污染加重以致气候变化,因为短短50年内,整体大环境是不可能发生如此剧烈变化的,正确的解释就是城区的扩张使得小校场更能代表城市的气候环境特点,而不是整个南京乃至气候带的特征。

  其二,风力偏差让阴雨难测

  城市越长越高,一栋栋高楼把来势汹汹的大风逐渐削弱,虽然由于狭管效应,一些地区的风力仍然威力不减,但是小校场测到城市中的风力、风速肯定要比郊区小。如果风力、风速一旦测不准,流场发生了变化,最直接的可能会影响对冷空气的判断,使专家容易对阴雨天气的变化时间判断上产生一定的误差。

  其三,气温偏高影响精准预报

  可能有市民认为,气象站测量的温度比实际温度要低,特别是夏天。专家介绍,城市代表温度应该是四周空旷、植被良好的空旷地,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测出的温度,这与人们实际感受的温度是两个概念。众所周知,由于热岛效应,城中的温度要平均比郊县高3℃左右,一个城市同一天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中冷暖温差最大可达10℃。小校场受到城市热岛的影响,它测出来的温度已经明显偏高了,现在测出来的温度更能代表城区的温度特点,温度一偏高,预报依据的重要资料———温度等值线就发生偏差,对天气预报来说,这样的监测温度其实已经不太适合精准预报。环境破坏逼退气象站

  专家介绍,气象预报是一项精准的科学,在没有更多气象站点的情况下,一个气象站如果不能代表整个大区域的气象实况,预报就会有偏差。所以随着城市化的扩张,周边环境的破坏让国内不少气象台“节节后退”,个别气象台甚至“一搬再搬”,据了解,全国2400多个地面气象站中,曾经“搬家”的竟有1445个,占到总数的近六成,其中某些国家基本台站竟然平均每隔5年就迁移一次。在江苏金坛、南通等地,由于探测环境的破坏搬迁次数高达6次之多,阜宁、扬州等地也搬迁了5次。搬家计划已报国家气象局

  目前,小校场搬家的计划已经申报至中国气象局,整个计划还没有最后敲定,但据专家透露,新家的地点必须符合空旷的条件,而且应该能保证很长一段时间内无须搬迁,以保证气象资料的完整性。“搬家费”大概是多少?气象专家笑着说,估计至少得在千万左右,并且投入一个新站还得花一笔安全费,保护仪器不被丢失。因为新站一般都建在深山老林之中,如果看管不严,很容易丢失。目前,龙王山的雷达观测站就配备数十名的保安人员,以备不测。新闻链接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引起重视

  记者昨天从江苏省气象局了解到,中国气象局于当天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针对气象站台搬家的现象出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措施,同时针对破坏和偷窃气象设施的行为也做出了具体的处罚规定。中国气象局颁布的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郑国光认为,气象台搬迁虽然是迫不得已的行为,但是气象台的搬迁一定要非常慎重,因为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需要具有代表性、连续性才能为气象预报提供精确的资料,同时符合全球资料交换的要求。

  专家分析,当前一些地方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气象台站搬迁不按照规定审批、擅自迁移,是造成破坏和毁坏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此外,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很多气象站所在位置由原来的郊区变成市区,观测场四周出现各种障碍物和干扰源,影响了气象探测设施正常工作。

  据介绍,《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规定了各种气象观测站和气象专用频道、频率、线路、网络等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标准;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责任、义务;规定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的备案制度、可能影响已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建设项目审批、气象台站的迁建审批、费用承担和对比观测等制度;对危害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明确了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作者:快报记者 刘峻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