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流行是利还是弊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12:19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
家住青龙小区的张奶奶反映,她上初中二年级的孙子东东经常口出“怪话”。称班上某某女生是“恐龙”(丑女),某某男生是“青蛙”(丑男)。作文本里竟然穿插着“偶”(我)、“5555”(呜呜呜呜)、“7456”(气死我了)等奇怪的语言。当张奶奶问孙子这些符号是何意思时,东东竟然说:“奶奶真是286(落伍)”。 老师学生的作文看不懂 网络语言最明显的反映在学生口头交流上,称“我”为“偶”,“5555”代表呜呜呜呜的哭声,“7456”是“气死我了”,“酱子”是“这样子”,“粉丝”就是Fans,“漂漂(漂亮)”缩略为PP。 在交大附小教语文的林老师说,因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有同学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她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尽量用口语化的语言,可将学生作文和周记收上来一看,“酷毙”、“哇噻”之类的词大行其道。许多学生还喜欢改成语,如把“机不可失”改成“鸡不可失”。她认为,网络语言不规范,孩子如果从小就学这些词语,后果不堪设想。 学生不会用就是落伍 网络语言之所以如此受学生喜爱,以一位女中学生的理由就是:“网络语言简洁方便,幽默诙谐”,而一位高三的学生小刘说:“网络语言非常有趣,不用‘一本正经’的话语来交流,也是大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用来放松的一种方法吧!” 一位初二学生认为,用这些时髦的网络语言感觉挺好,如果不会用,就会被同学嘲笑落伍。记者了解到,很多中小学生还常用网络语言写日记、周记。他们认为,这样既体现个性又不易被父母发现秘密。受访的许多大学生表示,网络语言具有颠覆性,明知道“大虾”非“大侠”,“斑竹”非“版主”,但就是要将错就错,既好玩又显示出了个性。 家长网络语言不能用 谢女士说,每次听见孩子大喊“哇噻”,她都会严加批评。也有的家长认为,与其排斥网络语言从而和孩子产生更深的代沟,不如宽容一些,引导孩子不说粗俗的话,去了解年轻一代的想法。 西安外院文化传播学院的李老师认为,网络语言中“关键词表达法”夹杂过多英语和网络术语,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法和逻辑规则,但它简便、高效,适应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对网络语言应抱宽容态度。语言需要社会的检验,网络语言只有经过检验才能普遍流行。除此以外,它的流行范围非常有限,不应该排斥。另外,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之中的。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文化的一种反映,同时,它也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字。记者周瑞实习生武爱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