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四海漂泊不忘自学 如愿考取社科院研究生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02:45 京华时报 |
办完入学手续,郭荣庆高高兴兴地搬进自己的宿舍。 一个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了路边揽活维生的打工仔,十多年里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学完了高中和大学的全部课程,最终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法律专业研究生。 昨天,30岁的郭荣庆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报到,坐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课堂。 打工与学习同步 郭荣庆30岁了,有个7岁的孩子。郭荣庆出生在山东沂蒙老区的沂南县青驼镇。他说,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困。他有姐,还有弟弟。每次学校收学费,是让家里人最为难的时候,也是让他难过的时候。他说他每次考试都排在年级的前两名,但1991年初中毕业后,还是因经济窘迫的原因辍学了。 从此,郭荣庆开始了各地漂泊打工的生活。他说他到过上海、徐州、威海、秦皇岛、绥中……在每一个城市,他能干的活,也就是扫大街、蹬三轮、卖菜、当建筑工。郭荣庆说,打工时一天的收入很难超过个位数,他靠着这样的收入维持生活。 与别的打工仔不同的是,郭荣庆的身边总是带着本书。他一直在坚持学习,他用打工挣的钱买高中教材,也买他感兴趣的政治、经济方面的书。 学习成为郭荣庆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他说,一次他给人家干活的时候,买来学外语用的录音机意外被大雨淋湿了,他急得哭了一场。还有一次,因为太累了,注意力不集中,他与一辆卡车相撞,他发现自己头晕,害怕不能继续学习,为此又上火并大病了一场。 意外遇良师指教 1995年郭荣庆到大连打工,做起卖菜的小买卖。卖菜每月有400多元相对固定的收入,这让郭荣庆做出了留在大连的决定。 郭荣庆一边卖菜,一边坚持读书。一次,大连环境科学设计院的高工瀛文风到郭荣庆的摊上买菜,郭荣庆正埋头看书,瀛文风连叫几声他都没听见。瀛文风见这个年轻人看书痴迷,就问他看的什么书,当看到郭荣庆手里拿的是本《资本论》,瀛文风很惊讶。他问郭荣庆:“你能看懂吗?”郭荣庆说能看懂。瀛文风就问了郭荣庆两个问题,郭荣庆回答不上来。瀛文风说:“你看《资本论》还太早。”瀛文风又问郭荣庆还爱好什么,郭荣庆说自己上学时外语不错,瀛文风说了一串外语,郭荣庆听不懂。郭荣庆要了瀛文风家里的电话。当天下午,郭荣庆早早收摊,到瀛文风家求教。瀛文风为郭荣庆列出了一串书单,并建议他通过自学考试圆读书梦。 之后,郭荣庆开始了更刻苦的学习。他用旧沙发改制了一个读书用的椅子。由于他家的院子太小,为了学习方便,他将这个“读书椅”放在了偏房的屋顶上。郭荣庆就坐在屋顶的“读书椅”上看书。 冬天,郭荣庆住的不足6平方米的房子里很冷,他盖着被子、戴着手套和帽子看书,两个膝盖都被冻坏了。为了省钱,饮食上郭荣庆每天吃面条青菜,只在考试前几天才舍得买点肉吃。 考上社科院研究生 郭荣庆说,在遇到瀛文风指教之后,他白天卖菜、打工,晚上到学习班去学习英语。 2001年12月,他终于拿到了盖着大连外国语学院和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印章的毕业文凭。 在同一年,郭荣庆在老家取的妻子,跟他离了婚。因为他每年带回家的钱很少,他把赚的钱都用来买了书。 某次,郭荣庆的一个朋友说起要考某大学英语教育研究生,这让拿到自考文凭的郭荣庆有了一些想法。他说,在长时间的打工生活中,他看到自己和身边一些农民工常常受到侵害而维权不容易,他决定报考法律专业的研究生。 2003年郭荣庆曾报考复旦大学研究生,结果没有考中。这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学习。 2004年8月15日,郭荣庆收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 郭荣庆的父亲跟记者说,村里人都知道郭荣庆考上研究生了,许多村民都到他家道喜,大队还送给郭荣庆一个包、一床被。“俺们希望他以后能当法官或者是律师,要是能继续念就考博士。” 郭荣庆考取研究生后,他的经历被大连当地媒体报道,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收到了社会捐助的学费。 得到同学和老师认同 昨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生报到的日子。离报到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郭荣庆到了学校。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西服,在大多数身着休闲装的学生中间显得有点郑重其事,见记者打量,他略带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来北京前大连的一家服装公司免费为他做的,“穿惯了原来那些干活儿的衣服,这个还真有点穿不惯”。 郭荣庆把通知书和其他证件从包里拿出来攥在手上,准备办报到手续。刚到报到处,他就被人认了出来,“你是郭荣庆吗?”“我在网上看过你的报道,真不简单……”面对夸奖,郭荣庆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一位叫李伟的同学告诉记者,他和郭荣庆在复试时排在一起,后来又在网上看到了媒体的报道,“真的挺不容易的,精神可嘉”。 法学研究所法学系主任王敏远说,郭荣庆初试的分数并不突出,他在复试中的表现不错,才被录取。他认为,郭荣庆的求学精神非常可嘉,值得学习。 与其他同学相比,郭荣庆显得很朴实,他话不多,跟每位老师说话时都显得很恭敬。 办完报到手续,郭荣庆领到了宿舍钥匙和自己的被褥、生活用品。宿舍里住了六个人,每人有一套书桌椅和柜子,光线很充足。郭荣庆兴奋地打量着新住处,说:“比我原来住的偏房可强多了。”作者: 王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