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面对面》:纳西古乐背后的宣科神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11:59 央视《面对面》 | ||||||||
节目主持人 电视节目截屏 宣科 他是丽江旅游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他把纳西古乐成功的推向了世界
有人称他为旷世奇才 有人说他是骗人的鬼才 因为一篇学术文章他把二十多年的朋友告上了法庭 盛名之下的宣科到底那些是真实那些是谎言 《面对面》带你到丽江去探访“纳西古乐”背后的宣科神话 人物介绍: 宣科,云南人,纳西族。1930年出生,曾担任丽江地区一中的英文和音乐教师,1984年加入古乐会,1987年但任大研纳西古乐会会长。2004年,作为原告状告《艺术评论》杂志。 (音乐进入) 解说: 在云南丽江古城里,这家名为“大研纳西古乐会”的演出每天晚上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由于这种古乐是在纳西族地区保存流传下来的音乐,因此被经营者命名为“纳西古乐”。到丽江欣赏这种被誉为“活化石”的音乐已经成为很多人到丽江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纳西古乐”已经成为丽江旅游的重要品牌。 (一段“纳西古乐”的演出,观众的掌声) 解说: “纳西古乐”虽然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但是比“纳西古乐”更有名的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宣科。正是他的大力宣传才使得古乐队有机会出访十多个国家进行演出。宣科因此被称为奇才,成为一个明星式的人物。 (一段宣科的表白:没有宣科就没有古乐,有宣科古乐就天天灿烂辉煌,没有宣科,古乐就灰暗。 解说 就在宣科的名声如日中天的时候,今年3月,一篇名为《“纳西古乐”是什么东西》的文章把宣科和他的'“大研纳西古乐队”置于尴尬的境地,这篇发表在《艺术评论》杂志上的文章出自宣科多年的朋友吴学源之手。吴学源是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他多年从事民族音乐的研究,他在文章中指出:宣科所标榜的“纳西古乐”名不符实,是在造假。文章刊发之后对宣科经营的“大研纳西古乐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宣科以侵犯名誉权为由把《艺术评论》杂志和吴学源告上了法庭。由于这场官司是学术争论引起的,因此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人们开始怀疑“纳西古乐”的真实,更多人也开始质疑宣科的权威。那么作为丽江旅游重要品牌的“纳西古乐”究竟有多少真实?处在舆论漩涡中的宣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面对面》记者来到了丽江市郊外宣科庄园对宣科进行了专访。 记者:我们今天访谈要有思想准备,第一我们不是您请来,第二到目前为止,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时候,我不会站在任何一方。 宣:可以的。我就是欢迎这个,因为说真相机会没有,他们从开始发表这一文章,捅出来这个事情,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机会给我说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