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成为京津风沙源区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树种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09:38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董峻)过去长在南方的桑树,如今在河北、内蒙古等京津风沙源区得到推广,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大“生力军”。 不久前记者在河北承德等地看到,在被黄沙掩埋了的房屋、田地上,在曾经是不毛之地的沙石河滩上,片片桑树已经成林,多年不见的野兔和山鸡也不时出没。在丰宁县小坝子乡榔头沟村,村民崔占奎说,过去村里人不喜欢种桑树,是觉得“桑”“丧”同音,名声不好。这几年在技术人员示范下,村民看到了桑树的生态价值,对这一树种开始另眼相看。崔占奎自愿当起了护林员,照看着村头几十亩桑树苗。 桑树是河北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所长王军组织大伙种的。这种树种既是多年生落叶乔木,还可以养成灌木。桑树适应范围广,只要是气温不低于零下40摄氏度,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上,大部分地方都能生长。2000年承德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当地技术人员4月种的桑树,9月时就长高了1.5至2米,成活率90%以上,当年就成林了。而那一年,周围一带群众种下的板栗、刺槐、落叶松等却几无成活,不少庄稼地也颗粒无收。 王军说,我国北方多以杨树作为绿化树种,这种树种生长快,能长成高大乔木,但从抗旱、防风固沙上看,桑树要优于杨树。桑树根深,可以深入到土壤深层吸收水分;杨树根浅,吸收浅土层水分,破坏土壤生态水。例如桑树行间可间种小麦、玉米,而杨树行间难以生长其它作物。桑树蒸腾系数小,杨树树冠大蒸发多需水量大。桑树枝条柔韧,风不易刮断,杨树枝干脆,风刮易折。桑树耐剪伐,第二年贴地表剪伐后,当年又能长至上一年的高度,杨树则不宜剪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