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没有争议的艺术不是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15:39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冯静发自上海

  "这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那儿没有房子,甚至没有一棵树,没有传统。只有水,很多很多的水。"10月16日 ,在前往上海芦潮港新城的路上,曼弗里德·冯·格康教授兴致勃勃地描述着他眼中那座"滴水生成"的城市风貌。

  上海西南50公里处,一个直径2.5公里、深2.7米的滴水湖已经在一年之内迅速挖成,混浊的黄浦江水通过几 条人工河道缓缓流入这里。负责芦潮港新城开发的上海港城开发(集团)董事长鲍铁鸣,正在刚修好的滴水湖一号码头,等待 着与冯·格康一起泛舟湖上。

  对69岁的德国建筑师冯·格康来说,2005年将是他近四十年职业生涯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年:他亲手设计的第一 座城市将在上海市郊诞生,第一批居民将入住滴水湖畔的芦潮港新城。这是人类近百年城市发展史中,除澳大利亚堪培拉、巴 西巴西利亚和印度堪迪迦外的第四座"人工城市"。而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北京,位于天安门广场旁边的国家博物馆扩建 工程,也将按照他及其合作者设计的图纸正式开工。

  一个是容纳整个中国文明史的国家博物馆,另一个则是完全没有历史、围海而就的新城。作为主要设计者,冯·格康 面临的挑战显然不仅仅来自技术层面。

  国家博物馆扩建:低调的招标

  天安门广场旁边与人民大会堂相向而立的国家博物馆,是2003年由原来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 而成的。

  这座当年为迎接国庆10周年而在一年之内迅速建成的建筑,虽然以对中西建筑元素的完美结合和对空间的巧妙利用 而成为当时的建筑典范,但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比如体积上与对面的人民大会堂很不协调,人民大会堂建筑面积17万平方 米,而国家博物馆只有7万平方米;再比如当时受历史条件限制,本为一馆设计的大楼一直为两馆使用,造成原先设计的功能 无法得到合理利用;对于一个国家级博物馆,现有的面积和藏品与其规模也不相匹配。

  今年2月,成立不到一年的国家博物馆就传出扩建的消息,并进行了国际招标。9月1日,德国GMP建筑事务所和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拿到了中标通知书,GMP公司的创始人冯·格康总裁是这个项目的总设计师。

  在接到中标通知书的当天,冯·格康就迫不及待地向德国媒体公布了他们竞标胜出的消息。9月6日,德国《世界报 》的标题称:"汉堡建筑师参与建造新中国。"

  与冯·格康和德国媒体的张扬相比,国家博物馆对工程从招标到宣布结果,一直都低调行事,而媒体上的讨论在9月 16日《人民日报》发布相关报道之后就基本上悄无声息。

  "我们不希望一些不必要的因素影响项目的进行。"GMP的中方代表吴蔚一直在做沟通工作,他的态度相当谨慎, "由国家大剧院和中央电视台新楼等项目引起的一系列针对外国建筑师的质疑,有时候显得不够理智。"

  无法回避的两点争议

  如果不是天安门广场旁的国家博物馆扩建,可能很多中国人依然会对GMP和冯·格康的名字感到陌生。

  30多年前,因与他人合作设计建造柏林泰格尔机场,冯·格康和GMP开始在德国扬名。GMP更是在后来凭借大 量优秀的公共建筑作品,跻身德国最著名的建筑事务所之列。3年后即将建成的柏林火车站是目前他们在德国最大的建筑设计 项目,斯图加特和汉堡机场也是他们的作品。

  "一座容纳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博物馆,建在中国最著名的地方,所有这些因素让这项工程意义非凡。"在上海新 天地旁边一栋高档写字楼内刚刚布置好的办公室里,冯·格康向《时代人物周报》介绍设计这个方案的理念时语速飞快,没有 半点迟疑。

  然而,这个"意义非凡"的建筑,却因他一直引以为豪的"巨大的大厅"和三个"突兀"的设计而导致不小的争议。

  在冯·格康看来,博物馆入口处设计一处高20米有三个足球场大的"博物大广场",不仅可以成为联系馆内其他空 间的纽带,还能营造一种气氛,可以让人们歇脚,使人感觉自己受到尊重,而不是渺小。

  "一个公共建筑必须要首先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这是我们的设计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之一。"对于这位性格坚强的老建 筑师来说,大厅就是整个建筑的灵魂,但因为它体积实在过于庞大,这个设计为业界很多人质疑。

  "天安门广场可以容纳几十万人,还需要国博里面来个小广场吗?"建筑评论家方振宁说。

  "我们的文物尺度相对来讲比较小,一下做了20米高,将来陈列品放在里面会不会显得非常小,与环境在尺度上面 是不是反差过大?"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彭一刚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与"博物大广场"相比,在博物馆东侧修建三个"异形建筑"的设计引起了更大的争议。这个被德国建筑师理解为中 国园林的"假山意象",连招标评委会都对此提出了"外形与周围建筑不太和谐"的意见。

  国家博物馆和天安门广场的原设计者、93岁高龄的张开济老先生对此更是嗤之以鼻:"我听说他们要在东面发展, 我认为是不必要的。有钱把这个粉擦在脸上,不要放在背后。"

  芦潮港新城:过于诗意的创意

  "太阳将一滴海水蒸发到天空,水气积聚成云,飘过陆地和海洋,一路吸收了更多的水气精华,最后有一颗水珠从上 海市西南50公里处的天空飘然落下,沿海岸水域激起一圈圈涟漪。"

  这个童话一般的景象,却是对一座容纳30万人新城的现实创意。在冯·格康心中,未来芦潮港新城的基本结构就像 是从水波中心一环环向外发散的波纹。"高楼密集的城市中心,昂贵的地皮和拥堵的交通最让人头疼。如果我们在那里建一个 湖,让城市中心空下来,那么每一户住在沿岸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最佳的地理位置,他们可以沿着9公里长的湖岸散步,也可以 沿着自家门前的小河划船到湖边……"

  这是冯·格康第一次参与规划一座新城的建设,也是他建筑生涯中最大的项目,一期工程将在明年年底结束,全部完 工要到2020年。

  美好的想象建成后的样子毕竟还是未知,而"滴水城市"创意带来的质疑现在却必须面对。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选中GMP的这个方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董鉴泓教授说。在他担任主编的20 04年第3期《城市规划汇刊》中,不点名地对冯·格康和他的创意提出了批评:"有些大师也较狂妄,无视适用经济的基本 原则,把中国市场当试验场。如某境外规划单位在海边某新城挖一个圆形的大水池,以表现其'一滴水&apos ;的理念。"

  但冯·格康显然没有受到批评的干扰。9月26日,他的这项创意已经在第九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

  "自由往往是危险的"

  按照名片上的拼音,冯·格康很快就正确地读出了记者的名字,这对一个没有学过汉语拼音的德国人来说是惊人的。

  "我们认识中国的速度要远远快于认识欧洲,因为每个设计师都只有很少的时间去准备方案。"冯·格康说。支撑这 个结论的,是他的国家博物馆方案中设计的巨大的红色柱子和金色屋顶,这也被评委会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建筑特征的元素。

  "这是我们交出设计图时最有信心的一点。"GMP中方代表吴蔚说。研究过中国建筑艺术的人都会发现,在中国的 很多建筑中,不论是宫殿还是茶馆,都会有台阶托起的基座、红色的柱子,以及金黄色的屋顶,这三样构成了中国建筑里面的 基本元素。"但是我们没有对它进行简单模仿,而是有机地运用到建筑结构当中。"

  事实上,这11根硕大的红色柱子里面包着的,是可以一次最多运载50位游客的巨型电梯以及通风管道,GMP的 设计人员更愿意叫它们"核心筒"。而另外加上去一层的屋顶不仅扩大了展厅面积,而且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俯瞰故宫 和天安门及周边环境的视点。

  对于上海芦潮港新城,冯·格康表示自己并没有太随意。

  "自由往往是危险的。"对功能主义执著追求的冯·格康,在谈到目前国内一些大胆建筑时说,"好比大家都用脚在 地上走,而你头朝下用手走路,这有什么用呢?"

  因为设计中的新城水域面积占了全部城市的12%,引入的湖水又是受污染最严重的黄浦江下游水,有观点认为,水 质问题很可能在将来极大地困扰这座城市。

  "我们现在引进了国外最先进的净化水系统改善水质,将来还要造一个人工水链,保证水的正常循环。"负责把冯· 格康的设计草图变成现实的规划师张军说。冯·格康与地产老板鲍铁鸣泛舟湖上,显然也不仅仅是为了游玩,而是在为解决这 一难题积极寻找答案。

  另据规划人员透露,这座"人工城市"实际上是配合附近的洋山深水港兴建的,后者肩负着与日韩争夺海上贸易的重 任。"没有人知道投资到底有多少,钱花得太多了。"

  对争议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冯·格康有一套被称作"建筑对话"的理念。他认为,建筑虽然与绘画、音乐一样是一种艺术,但建筑的独特性在于 ,它与人的需求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话应该成为一座建筑形成的前提,人们不能像做雕塑一样做建筑,而是要将其 与人们的需求相联系。

  冯·格康一直坚持国家博物馆的"博物大广场"是个"很好的创意":"如果在一个人们看历史、看文化、看艺术的 地方建一个非常舒服的大广场,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感到冬暖夏凉,就将极大地丰富国家博物馆的功能,这样不好吗?"

  "有些质疑并没有建立在对建筑师设计意图的完全理解上。比如有人担心大厅那么大,展品会不会看上去太小。而事 实上所谓的'博物大广场'只是一个休息场所,是不设展位的。"与冯·格康的温和回应相比,GMP 中方代表吴蔚明显带着几分怒气。

  对博物馆东侧那三个不规则的建筑,冯·格康表示只能维持设计现状,"因为业主(国家博物馆)的坚持,这一点我 们已经不可能进行改动了,虽然我们很想把它的形状改得规则一点。"

  冯·格康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会产生偏差,但他却似乎对作品带来的争论有着足够清醒的认知。

  "如果一种艺术不能引起争议,那么就称不上是艺术。一个建筑如果能够引起争论,说明它带来思想上的挑战,而不 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冯·格康始终保持着对自己设计的方案不可摧毁的信心,"但是有意义的讨论能够关注细节、实现对话 、进而找出更好的方案。"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