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位革命老人被当烈士 名字刻纪念碑上55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04:52 重庆晨报 | ||||||||
老革命们在重庆解放主战场遗址回忆当年情景。本报记者陈羽啸摄 重庆博物馆收藏的五星红旗。 本报记者陈羽啸摄 本报讯(记者 陈静 实习生 彭靖) 55年前的今天,重庆解放。昨天上午,邢元敏、何事忠、段树春等市领导和参加解放重庆战斗部队的老战士代表、各界群众200多人,来到南泉革命烈士纪念碑,向为重庆解放献出生命的英烈们献上花圈,隆重纪念重庆解放55周年。 一烈士还活着
现在居住在江苏某县的牛四则老人没有想到,50多年来,他的名字一直被刻在位于重庆南泉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被当作烈士让人瞻仰。 昨天,巴南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宋宪忠介绍,以前的纪念碑烈士名单上曾经有“牛四则”这个名字,但在这次进行的历史史实勘误中才发现,这名被记载“牺牲”了50多年的烈士其实至今仍活在人世,而且离休前曾担任江苏某县的政协副主席。调查此事的《红岩春秋》杂志社副社长李彦一亲自访问了牛四则,才了解到历史的真相,原来牛四则跟随大队伍进军重庆时,突然因腹泻被送往医院,后以为他在此次战役中牺牲,就被列入失踪人员名单。 修正50多处 宋宪忠介绍,由于当时解放西南时战事紧张,二野12军35师103团一营、二营在完成南泉战役后匆忙过渝,未留下具体记载。因此,此后50多年来修建的烈士纪念碑和记载解放重庆主战场的文字史料不少内容与历史事实有较大出入,甚至有不少讹传。 宋宪忠说,以南泉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例,南泉战役牺牲了100多解放军指战员,但最近修订后最终记载了43名牺牲的烈士名单,比刚建成时增加了7名烈士。因为当时不少指战员牺牲后军装上没能留下姓名、部队编号。 巴南区党史研究室从2000年起着手修正完善解放重庆主战场史料,目前核实与史实有误的图片及文字等50多处。 我亲眼看到解放军入城 今年70岁的谢全刚老人是第二野战军12军35师103团的老战士,这支部队在55年前打响了南泉战役的第一枪。当年重庆解放时,谢全刚还是个15岁的孩子,在亲眼目睹了人民解放军英姿后,谢全刚积极要求参了军,而且正好加入了这支有着特别意义的英雄队伍。 昨天,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欣然接受了记者采访。 解放军进城来了 “过了这么多年,我仍然能够清晰地记得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进入重庆城的情景。” 1949年,15岁的谢全刚已经辍学在家,就在渝中区民生路家附近当学徒,学炒花生。11月30日,天气已经寒冷,一大早,谢全刚就听人议论,30日凌晨4点多已经有一支解放军的队伍进入了重庆主城区,在两路口、民生路附近转了一圈,搜索残余的敌军。 下午3点多,听说有大部队要入城了,不少重庆市民都好奇地跑到渝中区凯旋桥,谢全刚也挤在了围观的队伍中。 解放军纪律严明 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长江对岸海棠溪口等待过江的解放军队伍。让谢全刚惊讶的是,解放军指战员纪律严明,着装整齐,精神抖擞,与平素看到的国民党军队大不一样。部队乘船过江后,从储奇门沿凯旋路而上,沿途站满了好奇的市民,有的市民大胆地上前和解放军握手,表示欢迎。由于国民党长期的反动宣传,不少市民对解放军并不了解,入城的解放军指战员便抓紧机会向市民们宣传:“我们是共产党的军队,我们是穷人的军队!”本报记者陈静实习生彭靖 55年后,红旗依旧鲜艳 朱俊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牛皮口袋,里面是一面陈旧的红旗。这位重庆博物馆保管部工作人员将红旗展开,露出针脚粗糙的五颗五角星。 这是高高飘扬在重庆上空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如今,55年的岁月过去了,它虽然起了破洞褪了颜色,但仍可看出往日的鲜艳。 昨日下午,重庆博物馆唐维华老师给记者讲述了红旗的动人往事。山城解放前夕,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部分师生连夜赶制一面五星红旗,迎接解放。这正是白色恐怖下最黑暗的日子,师生们不敢出外买红布,并非党员的育才学校老师梁承栋决定拿出自己的红绸被面。他们按照地下党刊物《群众》杂志介绍的样式缝制出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11月30日凌晨,师生们冒着生命危险,将五星红旗偷偷挂到了“抗战胜利纪功碑”(今解放碑)上面。这成了高高飘扬在重庆上空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令国民党大惊失色,却给予劳苦大众无穷的信心。 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城,重庆解放。(本报记者 刘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