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共同关注》专题 > 正文

央视共同关注:在希望的田野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4日13:50 CCTV 共同关注
央视共同关注:在希望的田野上(组图)

走进志愿者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共同关注:在希望的田野上(组图)

走进志愿者


央视共同关注:在希望的田野上(组图)

走进志愿者


央视共同关注:在希望的田野上(组图)

走进志愿者


  今天我们走近的是在重庆市彭水县的几个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帮助当地农民种植油菜。这几个大学生有学中文的、学医学的、学体育的,他们教种油菜,村民们会相信他们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们能种好油菜吗?《共同关注》系列节目《走进志愿者》12月4日播出《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重庆市,有这样的一句民谚,“家中有娃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说的是渝
东南地区的几个县很穷,让家里的孩子去这几个县仅仅走上一趟都会受教育。这里酉秀黔彭中的“彭”指的就是彭水县,彭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郎溪乡又是这个贫困县里最贫穷的几个乡之一。

  从彭水县到郎溪乡,只有79公里的山路,可我们行车却近三个小时。这几个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郎溪乡后,根据每个人所学的专业,有的人分在乡政府办公室,有的在医院当医生,有的在学校带课。但他们在这些本职工作之余还忙起了种植油菜。

  志愿者 向国强:才到郎溪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的刘勇说我是学农学的,看我们能够为郎溪的老百姓能够做点什么,我就和他一起,还有我们乡党委书记,李书记一起,到乡下村各个村,各个组去了解,当时是八九月份,当时全乡正在种的油菜正在播种,我就问他们,他们种的是什么品种,他们说种的是渝黄一号,就是我们学校的品种,我就问他们去年种是什么品种,他们去年一直种这个,我就问他们平均亩产能够达到多少斤,他们一般都是150斤,或者100斤,甚至更低,当时我就觉得奇怪,因为我在学校学的时候,这个品种,不管是在平原还是丘陵,应该达到亩产300斤是没有问题的。

  这位同学带着这个疑问,立刻打电话向学校老师求证,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渝黄一号的亩产通常是300斤左右。那么,这近一半多的差距差在哪里了呢?在他们的进一步查找中,发现了主要原因是当地农民的散播式种植,也就是将种子撒在地里任其自生自灭。找到原因的大学生们,兴奋地告诉村民,希望能改变他们的种植方式。然而,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乡亲们会听他们的吗?

  志愿者 梁华山:可能就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就是我们刚刚出校门,一个毛头小伙子,而且一听说我是搞体育的,这些又是学中文的学什么的,你去种地,你怎么会比得过别人,主要最大的一个就是不信任。

  村民邵文周:当时只认为他们年轻,可能他们只有书本上的知识,实践知识就没有,这一点,我们就从内心上说就不大相信。

  靠着志愿者们每个人的劝说不成,他们就找到乡干部,希望在乡干部的帮助下,召开一个全乡大会推广科学的种植方式。

  志愿者 洪晓兰:我们开这个会的目的是什么,就给他们讲,希望他们怎么样,然后对他们今后有什么好处之类的,讲了很多,但是当时在会上的时候,除了极少数的人在认真听以外,很多人就自己干自己的,就是自己几个人一堆摆龙门阵、聊天之类的,没有认真听我们这个事。

  这个时候,志愿者们意识到事情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但无论如何,这件事一定要想办法做下去,在当地医院工作的志愿者对此有更深的感触。

  志愿者 易晶晶:有一位农民带着小孩来看病,看了之后初步确诊是小儿肺炎,但是他问了我们那里的院长,说五块钱能不能看好。当时我就很纳闷,这么重一个病怎么五块钱能不能看好,你就是五百块钱还不一定能看好,特别是小儿肺炎。所以说当时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们学医的过来之后,只能凭一己之力为个别的群众带来一点点的实惠,但是要想使整个的山区群众,医疗卫生条件、看病、就医环境改善,必须从经济方面着手,也就是说让他们手中的钞票多一点点。

  就是抱着这个简单的想法,这几个志愿者在郎溪乡乡干部的支持下,申请到200亩土地作为油菜种植的示范片。他们每个人除了完成自己的份内工作外,业余时间,都会来到示范田,按照育苗、播种、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办法试种植油菜。

  志愿者 向国强:通过我们整个过程中的努力,移栽的时候,一个月过后,移栽的时候,苗子长得很好、长得很壮,他们老百姓,郎溪乡的老百姓,用他们的话说,他们种了一辈子的油菜,还没有看到这么好的苗子。

  大学生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服了乡亲们。科学的种植方式开始得到推广。同时,为了保证种子的质量,他们又找到了自己母校的李加纳院长。

  志愿者 向国强:联系过后,他听说我们愿意搞这个基地,就愿意无偿的捐助四千亩油菜种子给我们,还提供所有的肥料,这让我挺感动,因为知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是没有种子的话,说什么都是空的。

  在志愿者的努力下,西南农业大学的一把手种子公司,为这里的乡亲免费提供了全部的油菜良种——渝黄一号。一年之后的今天,效果终于显现。

  村民 杨德香:我们去年种的油菜非常可以,他们有了他们的技术指导,我们往年只产百把、两百斤,去年他们有技术指导,我们一亩地产了320斤左右。

  村民 邵文周:这一年来充分证明他们的技术比我们的确好,他们是现代化的,新兴的技术。

  大学生志愿者帮助当地村民提高油菜亩产的愿望实现了。四千亩的油菜丰收了,可是,村民们又有了新的苦恼。

  杨德沛(马头村村长):在还没有收油菜的时候,有些商贩来,都给那些菜籽,有些是一块,最多就是一块一,一块一毛五,这样就给收下来,当时有些农户就看到这样那种油菜价格确实不景气,油菜就压在家里。

  志愿者 向国强:现在农村,可能你们应该知道,就是老百姓种植的粮食很多,但是真正让它变成商品的很少,大多数都是自己吃了,或者是用来家里的牲口,喂猪,喂羊,喂牛这种。

  怎么让增产的村民们真正能够增收,又成为这些志愿者们给自己出的新课题。通过乡政府、通过县农业局,他们找到了当地的一家油脂公司。

  陈延平(彭水茂源油脂公司总经理):大学生志愿者到彭水之后,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准他们的位置,办油菜示范实验基地,我们对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就是积极支持他们办这个油菜基地,然后保护价收购,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油菜仔我们是全部收购,而且是按当地的最高价收购,所以实行了,直接的收益是农民,但是我们区也受益,因为解决了我们原料的问题。

  此前,彭水县的这家油脂公司,因为当地油菜的低产和质量不高,不得不从邻乡或者邻省收购油菜籽,而志愿者们的工作不仅帮助了农民增收,也帮助了当地企业的发展。

  村民 杨德香:卖了1100多块钱,三亩地。还有100多斤的菜籽的油吃,拿来自己吃。

  记者:往年能卖多少钱?

  村民 杨德香:往年几百块钱。

  郎溪乡的乡干部介绍说,2003年,这里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是1273元,比前一年递增了10%。而今年,单单油菜这一项就已经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10%。看到了成果的村民,今年自愿增加油菜种植面积,全乡一下就增加了2000亩。大学生志愿者不再被人们看作“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小娃子。

  李辉(郎溪乡乡党委书记):通过大学生建立油菜基地,已经取得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在此基础上我们想结合我们郎溪自身的特点,再引进两个学畜牧的(志愿者)到我们乡进行指导,希望能够给我们带地的群众,从畜牧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志愿者 刘勇:油菜是我们一个起点,而不是我们志愿者在郎溪服务一个终点,也不是惟一去做的一件事情,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为老百姓增收。油菜能够让老百姓增收,但是郎溪的老百姓进一步脱贫致富,那么光靠种油菜还是不行,必须应该有新的领域。

  就这样,志愿们不仅继续在种植业内,帮助村民科学种植油菜、黄豆、红薯,还开辟了新的增收领域,畜牧业。在今年新的一批志愿者中,学习动物营养的大学生,来到了郎溪乡。

  志愿者 罗红林:原先他们只喂酒糟,酒糟是一种蛋白质的饲料,光喂酒糟会提高饲养的成本,但是生长速度恰恰又不是很高,我们现在建议他们加一定量的米糠,以及我们的核心料,加入米糠,米糠是一种能量饲料,而核心料其中就有一些矿物质,以及维生素,这样一来对猪的营养需求做了一个比较平衡的配比,从而增大了它的生产能力。

  村民 柯康武:按照以前方法养,猪仔每月能长大约25斤到28斤左右,现在两个月可能是能长100斤吧,差不多了。

  传统喂养方式的改变,意味着猪的出栏时间可以提前半年以上。这样,村民在同样的时间里就可以喂养两茬猪了。而且,这一回,有了村民的信任,不用志愿者自己做示范了。他们在全村选了四个示范户学习新型养殖方式。

  志愿者 罗红林:给(示范户)每一户赠送31头子猪,然后通过我们的扶持,现在喂养起来之后,再给村上每一户在两年之内赠送一头子猪。通过赠送的这一头子猪,农民自己就有一个对比,和原先所养的猪做一个对比,他从而可以认识到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改良带来一些什么好处。

  现在,有8位大学生从发达的城市来到郎溪乡这个偏远贫穷的山区,在这里,实现着自己的价值。然而,毕竟这种选择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是难以做出的,甚至是难以理解的。

  志愿者 罗红林:(毕业时)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同时应聘上广州一个公司,他当时给我们开出的待遇是底薪3500,然后加上每个月提成,也就是你的销售额提成,现在我这个同学在广州这边他的工资已经达到6000,甚至更多,而我在郎溪只有五、六百,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差距,但是我无怨无悔。我认为在这里非常值得,能够体现出我的价值,这价值从什么方面体现,我们来到这里,给这里的农民带来微薄的一点好处,对我们来说是微薄的,但是对他们来说确是非常温暖的,是很不容易得到,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他们非常认可,只要我们说起是郎溪的大学生志愿者,在郎溪乡的话,是家喻户晓,只要你说你是志愿者他都非常了解你,非常敬佩你,甚至是尊敬都可以谈得上。

  志愿者 刘勇:我认为大城市确实不缺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多一个和少一个,对他们发展影响不大,而西部地区,像郎溪从来没有大学生在这里,像我们一下子包括我在内一共来了八个,那么对于郎溪的发展,我们来与不来那就意义完全不一样。

  这几个大学生志愿者在郎溪乡里,帮助着村民们脱贫,也在收获着自己的成长。有一点他们没有当经验总结出来,那就是都学会了做饭,因为每个人都要轮流给大家做一日三餐。重庆的、四川的、湖北的、广西的、内蒙古的,这些家乡风味都有。为了证实他们的水平之高,这些爱吃米饭的大学生们居然要展现北方的饺子。

  志愿者 刘勇:这是我们种出来的渝黄一号植物油,它是金黄色的,我们稍微多炼一点。

  志愿者合唱歌曲《到西部去》:

  青春选择 雄心万里

  好儿女纵横天涯 披风负雨

  放飞梦想 真情投递

  一代啊英才 开拓进取

  因为这个选择 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