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大批民妇聚集济南行乞 声称山东人大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00:02 兰州晨报 | ||||||||||||
本报联合《济南时报》共同关注 “泉城济南的街头乞妇一下子多了起来。她们衣着相仿:黑色裤子、颜色暗淡的上衣、各色围巾,而且背上或怀中都无一例外地有个幼童。交谈中这些乞妇大都自称来自甘肃岷县,说冬季是她们行乞的主要季节,而我们济南则成了她们游走全国各大城市的根据地之一……”济南同行电话中的一通话令记者大吃一惊。
集体乘火车来济行乞 11月29日下午,泉城泺源大街中段,三名身背幼童的乞妇各相隔一二百米,走在人行道上乞讨。记者接近一名乞妇,见她身上衣服较为洁净,幼童约一两岁,用宽布条绑在背上。孩子眼神是木讷的,面对记者毫不在意。 记者问这名妇女从哪儿来?她手持铁碗摇晃着,沉默不语。记者掏出两枚一元硬币,再次问她从哪儿来。 “甘肃,岷县。”她说话带有明显的西北地区口音。 “哪个乡镇,哪个村?我想打听个老乡,看看是不是你们那儿的。” “小寨乡,虎龙村。” 记者随后将钱币放进她的铁碗。 当日,记者在泉城广场、泺源大街、文化西路等繁华地段询问了近20名乞妇,她们大都说来自岷县中寨乡或小寨乡。 其中几名乞妇告诉记者,一个月前,她们十几个人一起坐火车来到了济南。问及缘何来济南,一名乞妇说:“山东人大方。” 数乞妇合租一间房子 12月2日上午,记者在济南长途汽车站北侧遇到了两个抱孩子的乞妇。记者给她们每人给了一元钱后,记者问她们如何居住。她们说:“合租的房子,80元一个月”。 记者佯称:“我想租套便宜房子,还没找到地方,你们在哪儿租的?”对方沉默不语。记者费了一番心思后取得了她们的信任,并 随她们来到了她们的租住地。 她们的居所在天桥区赵家庄附近。一间约30平方米的平房,里面两张小木床(一张床上还放着个小收音机),地面上有三张用玉米秸秆铺成的床,上面的被褥看上去还算干净。房门口有一个用砖块垒成的炉子,上边有口铁锅,旁边一堆木柴,数棵大白菜。 一妇女说,她们白天在外面“干活儿”,晚上才回来。记者问她们一天能讨弄多少钱?她们不说话。 济南同行:行乞并非吃不饱? 《济南时报》的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岷县当地的县乡政府工作人员。小寨乡一位尚姓副乡长称,小寨乡尽管自然条件差,但乡人均年收入1500元左右,小寨乡目前的经济状况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乡办公室主任林龙盛则直言:“目前当地村民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外出行乞并非因为吃不饱。” 济济南的同行采访至此很是费解,“既然不是吃不饱,那为什么大老远跑济南行乞呢?”带着疑惑,济南的同行打来电话向我本报记者们询问。据他们介绍,目前在济南的乞妇约有三四十人。 记者调查:倡议信挡不住行乞的脚步 听到济南同行的述说,记者心中甚不是滋味,为了了解情况迅速打电话给岷县政府及乞妇文中提及的中寨乡、小寨乡的负责人,但却始终没有联系上。无奈,记者通过其他渠道联系到的岷县当地人告诉记者:给在岷县工作的同学打电话,他说:“早就听说又有一些妇女外出行乞了,她们对岷县在外界的声誉影响太大了。” 据他介绍早在今年10月份,县委县政府便向各乡镇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利用各种条件,靠自己的双手致富,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维护岷县人的形象。“倡议信”发出后,只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久慢慢地又有大批妇女外出行乞了。 在记者印象中,某一地区的农民大规模外出行乞应该是“历史”了。现如今即使哪个地区遭遇自然灾害,灾民们恐怕也不用携子外出,政府的救济一定会使他们度过难关的。那么,在能吃饱的情况下,岷县的农妇们为什么还要带着年幼的孩子外出行乞呢?他们究竟是不是岷县人呢?她们为何甘受卑下乃至屈辱的生活?难道她们在家乡已食不果腹,只能放弃尊严并让孩子也跟着放弃尊严才能活着?为了了解真相,本报特派记者将赴岷县展开实地调查。 本报记者 仇勇 刘志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