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办救死扶伤会义务救助 几年自己倒贴200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02:45 华商网-华商晨报 | ||||||||
当年的“救死扶伤车” 本报记者 杨菊凤 翻拍 痴心不改的李树文 本报记者 杨菊凤 摄 “救死扶伤联合会”将重新开张 本报记者 杨菊凤摄 晨报葫芦岛讯(记者 杨菊凤)一个崭新的“救死扶伤”条幅再度出现在街旁。 “我国第一个救死扶伤联合会的巡道车在‘休眠’近两年后,将再度上路救死扶伤。”一名挂着氧气管的老人兴奋地说。 这位带病的64岁老人就是救死扶伤联合会的创建人,他利用一年时间在外挣回了60
义务救助 成立“救死扶伤联合会” 一辆车门上写有“救死扶伤”大字的面包在公路上巡视,忽然看见前面一辆汽车翻倒在地,两名满身是血的伤者躺在地上。面包里下来几人,非常熟练地将伤者抬进车内。抬伤员的人为伤者垫上押金,伤员由于抢救及时转危为安。 这就是“救死扶伤联合会”所经历的最平常的一幕。这个“联合会”是一位葫芦岛老人李树文创建的。 据了解,从1996年开始到2003年,联合会两辆巡道车每天巡查于葫芦岛市的各条公路上,救助遭受车祸以及其他意外伤害的人近400人。由于是义务救助意外事故受伤者,所以不收分文费用。李树文告诉记者,他搭进去近200万元钱。 每一个伤者获得新生命之后,都要手搭着李树文的脖子照张相,用这个最简单而又非常的方式表达对李树文的感谢。在李树文办公室的墙上,足足挂了300多张照片。李树文说:“这就是我搭进去近200万元钱的最好回报。” 中途夭折 忍痛下令“救死扶伤车”停运 “我开始用我做生意挣的100多万元创建救死扶伤联合会,我以为可以用我开的修车厂利润维持运作,然而谁想到……”昨日,病床上的李树文回顾了让他难过的时光。 “救死扶伤联合会”成立后,李树文修车的生意反而变坏,到2003年初他在耗尽自己的积蓄后,还欠了债务30多万元。“那个时候巡道车没钱加油,自己吃药都没有钱了。”一直患慢性肺气肿的李树文说。在这种情况下,李树文不得不忍痛下令“救死扶伤车”暂时停止运行。 遇到“贵人” 一家公司送来爱心项目 2003年11月,河北省沧州市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来到葫芦岛,当发现李树文的境遇如此凄惨后,将反映李树文救死扶伤的录像带带回沧州。公司的领导们看完录像带后,一致决定,将马路路边工程承包给李树文的“救死扶伤”工程队。 就这样,到2004年11月,李树文挣到了60多万元。 痴心不改 老人重整旗鼓再开张 李树文揣着这60多万元回到葫芦岛后,用30万元还了债,又召回了原来富有经验的巡道员,重新制作了大字条幅,准备春节一过,救死扶伤巡道车正式恢复运作。 “我爸爸将房子都抵债了,我们劝他用还债剩下的钱买住房,治好自己的病,再留下点钱养老。”李树文的儿子说,但大家怎么劝他都无效。 “这次重新启动将有所不同,我已经购买了两台车,车上还将装上急救设备,还将派人到北京急救中心学习,春节一过就重新开始。”李树文还设想,要在河北省沧州市设立“救死扶伤联合会分会”。 李树文一算账,除去买车、还债,自己还剩下不到20万元钱,这仅够“联合会”一年的支出。“没关系,办法总是有的。”对“联合会”的未来,李树文仍旧充满了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