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打工青年救儿童献身专题 > 正文

舍身救人河南籍民工李学生之父作客新浪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16:27 新浪网

   除了商丘市政府、河南省政府所做的事情之外,当时李学生打工的浙江温州市也引起了反响。下面请中共温州市路城区委宣传部王正良科长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王正良 : 事情发生之后,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归纳起来有六个字“及时、重视、扎实”。所谓及时,在20号发生的事情,21号市委宣传部长张立东同志就带领宣传部
的一行人,带领全体职工捐了一些钱。我们当时就到厂里去慰问。第二个意思,市区各级领导对此事件非常重视,包括市委宣传部曹部长等各位领导都非常重视,在追悼会的那一天,我们都参加了追悼会,并慰问家属。我们区委宣传部和团区委马上发出向李学生同志学习的倡议。今天下午,我们区委要召开一个区委常委会,要研究对此事件学习报道的贯彻。后天下午我们还要举行一个先进事迹宣传报告会,相关的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在此我趁这个机会还想强调一件事,李学生救人英勇牺牲,在我们温州市路城区不是偶然的事情,我们想强调的是,这几年在温州精神文明、道德功德的宣传,和这个事情有很大的联系。特别是温州正在创办全国文明城市,可以说李学生英勇救人的事件,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典型,提供了学习素材,同时为全市上下、全区上下深化创造文明城市提供了载体。

   我们商丘有关媒体做了联动报道,我们通过温州日报的党报热线,我们区委宣传部和温州日报的党报热线公布了一个救助热线,截止到昨天的数字已经达到了23万多元。我们对英雄的子女,在温州安排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校,把她的学费都免了。我们还在考虑,为李大爷在学校旁边租一个房子,1000多块钱的房子,让他好好照顾孙女,同时我们也要给李大爷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样使他心里踏实一些。

   主持人 : 我们都希望李学生的女儿能在温州上学?

   张琼 : 对。

   主持人 : 我们刚才听到了温州的反映,我注意到在李老先生手里面拿着两张照片?

   李洪深 : 对。

   主持人 : 我们看一下,老爷子一直拿着照片不肯放手。

   徐海龙 : 这是李敏6岁时候照的。

   李洪深 : 过春节过来照的。

   徐海龙 : 这是他们父女俩最后一张合影。

   主持人 : 您收好,这张照片非常的珍重,刚开始之前我们介绍了一位记者,《温州晚报》的记者徐海龙。关于李学生的报道我们看到了很多,可能有一些在媒体上还没有报道出来,你作为第一个报道这个事情的记者,能不能给我们讲述一些我们还不知道的事情?

   徐海龙 : 可以。2月20号下午4:55分事情发生了,当时是星期天,我们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立刻赶到,温州的各大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我们看到这个情况的时候,得知是为了救两个小孩儿牺牲的,当时在场的记者,包括我都非常的感动,我们觉得在温州我们报道过很多感人的事情,像这样舍己救人,奋不顾身救两个跟自己毫不相关的人这样的事情对我们记者也有深深的触动。我们当时就采访了很多相关的人,有一点媒体上都没有报道,现场的目击者有很多人,为什么后来提到王文平和王文刚两兄弟,因为很多在场的人看了这个事情可能都惊呆了,或者是不知道什么样的原因,他们没有站出来讲这个事情,当时李学生企业的老板叫程定华,因为他非常了解李学生,觉得他是非常精明的一个人,非常聪明,不会是正过铁道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怎么会出事,他想不通,当时就大声的问,谁看到了,到底他怎么死的,他叫了三声,没人答应,这个时候王文平,这个人是安徽人,性格比较直的一个人,他也是离事故现场最近的人,当时他说他跑出来了,说我看到了,他看到他是救这两个孩子被撞死的,小男孩被拽出来,小女孩抓住他。如果再给他三秒钟的时间,他就可以和小女孩安然无恙从铁轨上出来,当时可能由于报纸有关版面的原因没有细致讲这件事情。

   今天我们带着李老伯来到北京,对李老伯来讲,北京也是曾经他儿子打工的地方,1996年的时候,李学生曾经在北京西客站打过一年的工,那时候他妻子刚刚去世,第一年出来打工,李老伯以前讲很想去看看北京天安门,但是一直为了生计没有时间去看看天安门,这次李老伯来了,他跟我上飞机的时候,他说这趟我能看到天安门吗?我跟他讲,我们的时间太匆忙,可能很遗憾,他望着飞机外的窗户,我们就坐在飞机上很长时间一声不吭。我知道他心里面难受,他是第一次坐飞机,我说飞机飞上天的时候,你儿子就在你身边,他说值得。

   主持人 : 你非常希望能够满足李老伯这个愿望?

   徐海龙 : 我很想,但是李学生的身后事还没有办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老伯在现场。我们今天也很匆忙,早上八点钟的飞机,晚上八点钟飞回去,明天还有很多安排。

   主持人 : 希望这些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有机会请李老伯过来。

   张琼 : 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像刚才小徐说的,如果等这件事情告一段落,把李学生的身后事有了稳妥的安排,无论是商丘市委市政府,还是温州方面,李老伯这个愿望都是能够实现的,一定能够实现的。

   主持人 : 我也代表广大的网友希望可以帮助李老伯完成这个心愿,不知道网友是否同意我的提议,如果同意请告诉我们你们的观点,我可以代表网友,刚才有非常多的网友都说非常同意,一定要带李老伯去看天安门,完成这个愿望,在此感谢网友们的热情。

   刚才徐海龙给我们说了他了解的一些事情,在我们新浪网李学生救人专题右侧有很多的调查,很多人参与了调查,一共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你自己会不会冒险舍己救人,我肯的比例占39.48%,不好说占43%,不会的占11.09%,问问现在的网友,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不会,会和不好说各占40%,几位对这个评论结果怎么看?

   徐海龙你想到了这个调查结果吗?你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了解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徐海龙 : 我在报道的时候,像李学生这样的事情可能在温州产生很大的反响,温州人民是很关注这个见义勇为的勇士,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非常关注这些人的。我们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编辑王浩当时跟我讲,你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不要让英雄感到遗憾,也不要让我们为英雄感到遗憾,后来报道出来以后,温州各家媒体,以往的时候都是相互竞争,现在这个时候是相互的配合,包括《温州晚报》也是一样,我们在挖掘人物的时候,我们最先把李学生的生平事迹,把他在家乡做的好人好事,在温州做的好人好事挖掘出来。

   主持人 : 并不止这一件事?

   徐海龙 : 并不是这一件,我们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认为在今天这么一个时代,特别是温州这个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个地方,出现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对我们温州来讲,对很多人都会有触动,不管是记者也好,普通市民,还是政府官员,老人、小孩、妇女都非常关注这个事情。我在出去采访的出租车上,人们翻开的报纸都是关于李学生的,不管是大的小的文章,都把目光盯在这个报道上,非常的仔细。我曾经问过一个路人,觉得这个报道写的怎么样,他说了一句话,非常感人,这样的人太少了。我们温州人应该好好像这样的人学习。

   主持人 : 这样的人太少了,很多网友也有过这样的感慨,我们仰慕英雄,我们尊敬英雄,我们缅怀英雄。可是英雄很少。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0%的人会这样做,具体到现实中会有多少呢?

   徐海龙 : 如果是我,我在现场做不到李学生这样的行为,为什么?李学生能够去救这两个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这样英雄的事迹是会有后天的培养,并不是每个人先天都具备的,而且我觉得李学生他的父亲对他原来的培育,包括给他取的这个名字,叫“学生”,希望他一辈子好好学习,学好做人,李学生从小就是非常乐于助人的人,不管是他的大娘家着火和企业里面发生火灾抢救物资,都是他冲进去的,李学生之所以成为英雄,和他的成长和温州这段时间的打工,很多的因素组合在一起的,他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是我个人,我是在大学里面毕业的,像这样的突发性的事情的话,我可能会更加理性一点,我会去思考,那么在这个思考的过程当中,我哪有时间去判断去救人呢?所以我觉得我不可能比得过李学生,我应该向他学习。

  还有一点,我在采访过程当中也很体现这个问题,就像我刚才讲的,有很多人在现场,火车过来时候,给人一种压迫感,住在火车边上的人体会到,当火车过来的时候,会给人压迫感,这种压迫感是一种条件反射,不是很多人适应这个压迫感,当火车迎面过来的时候,人都会惊呆,包括两个小孩子,火车过来的时候,他人性第一反应,呆在那里不动了,包括目击者王文平,他当时是想叫,叫这个小孩子跑出去,他离这个小孩十几米远,他脸都涨红了,但是声音在喉咙里面都叫不出来,平常是鸦雀无声,很多人都说第一反应是大吼大叫,如果到现场肯定不是这种感觉。

   主持人 : 你说这个调查是第三个问题,火车飞速驶向儿童的时候,48%的人选择站在原地大声叫喊,38.8%的选择救人,还有一些人选择脑子一片空白,我看到这个调查的时候,我选择也是站在原地,大喊,这是我能想到的反应,可是在现实中,就像徐海龙说的是没有声音,可能叫都叫不出来。刚才说到两个调查的问题了,第二个,这个答案比较一致,对河南李学生的救人事件怎么看,都认为是值得弘扬,这个是一致的。问一下李老伯,你儿子做这件事情您吃惊吗?

   李洪深 : 我教育他这样做的,从小我就教育他,我说你在外面,出去打工,你不打人家,在家不打人,出了门人不打。人要欺负你,打你一下别动,打你两下别动,他就不会再打你三下,你不还手他不会再打你了。我常说,你打人人家不动,人家打你,你不动他,他就不会打你,他再厉害,你不跟他吵,他骂你不还口,打你不还手,他也不会打你,不会骂你。出门我就这样教育他,人家打你别动,人家骂你别吱声。

   主持人 : 这是您说的,要让他与人为善,不要和别人争什么,这是一方面,帮助别人又是另外一方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河南打工青年救儿童献身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