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打工青年救儿童献身专题 > 正文

舍身救人河南籍民工李学生之父作客新浪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16:27 新浪网

   从我们说到的李学生这个名字之前,很多网友都看到了,很多报纸是冠上了打工青年,或者说河南籍民工,对于前面的称呼很在意,很显眼,客观地说不是在城市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层面中的人群中的一员,他做这件事情让人觉得不太容易。我看到网友的留言,为什么非要提到打工青年李学生,或者说河南籍民工李学生,李学生就是他自己,他和在座人都一样,是一个人,是一个中国人,他做这件事情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向他致敬和学习,冠上
这个头衔感觉有点不一样了,为什么要把人这样区分开?

   张琼 : 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中国在改革开放,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中国很重要的经济现象,对农村来说。像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像我们商丘市是农业大市,外出务工的人很多,这些外出务工的青年在务工地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们像建设家乡一样的建设务工地。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务工地都是发达的城市,城市里面,当然我说这个话,我觉得广大的网民们也能够理解,实际上我们确实还存在着一种城市人对于外来务工者的一种偏见,或者说一种歧视,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我自己在温州感慨特别深,当浙江日报记者采访我的时候,问我到温州最深的感觉是什么?我说感慨特别深,温州这个城市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特别快的城市,温州人的精明和温州人的挣钱致富这一点在全国和全世界都闻名,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在这样商业味非常浓的社会里和城市里,这一次真的被我们一个河南籍,我们商丘的一个外来务工的青年感动了,我们在那里坐出租车他们都不要钱,听说我们来做这次的事情,我们记者在采访坐出租车不要钱,温州人很热情,很感动,给我们英雄的家人捐款,温州市委市政府也做得非常好。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一个普通的河南籍商丘的一个外来务工的青年,怎么能感动这样一座商业味十分浓的,可以说有很多这个城市里的人都在那里想着怎么样挣钱,怎么样致富,怎么样奔小康的人,李学生怎么样感动这样一个城市。所以我跟浙江日报分社驻温州的一个社长王刚同志,我们两个在交谈的时候,他也讲到这样一个问题,他问到他圈子里面的朋友,他圈子里的朋友也说,如果这件事摊到我身上我会犹豫一下,会想一想,大家知道,犹豫一下,想一下,两三秒钟两个孩子就没有了,这件事情就过去了。温州人之所以感动,我觉得应该感动在我们这样一个非常朴实的,外来务工的河南籍的民工,在这个让许多温州人还在想一想的时候,他什么也没想,奋不顾身的冲上前去,舍己救人救了两个不相识的孩子,这样的精神让人感到崇高,自己做不到,从而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感动。我是从事伦理学研究的,我知道崇高是什么意思,崇高就是当你看到别人,或者说听到别人能够做这件事,而自己做不到的时候,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这种精神感动了他。为什么老冠以外来务工青年河南籍呢,外来务工我刚才已经解释了,和城市人的一种隔膜,我来新浪作客的时候,我就想到我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 :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特别的访谈,在去年的时候,主题叫“谁在妖魔化河南”,请了刘震云和河南政府人士作客新浪谈这个话题,我看到今天很多网友是河南籍的,我们再次无疑于说为河南正名这样的行动,很简单,李学生他是河南人,他可以代表河南人,当然他也代表中国人,他也代表一个所谓的群体,打工的群体。

   徐海龙 : 他还可以代表温州人。温州人已经把所有外来务工的人称为新温州人。

   主持人 : 这很有意思,是这件事情出来以后?

   徐海龙 : 是这件事情出来以前就有这个提法,温州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每年将近有200多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到温州来务工,他们有很多人在温州已经生活、工作了很多年,基本上已经融入到温州这种社会里面去了,像这样一批群体在跟我们温州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下,我们市政府、我们的媒体,包括我们的普通民众都感觉到温州的建设离不开他们,感觉他们跟我们的生活很密切,感觉在不断的拉近,这是改革开放社会变革以后必然的趋势,现在通过人口的流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拉近,以前称外来的务工者为流动人口。后来改了流动人口的说法,现在提到新温州人这个层面来。我们完全把他们当做我们自己人,让他们来建设第二故乡。

   主持人 : 我们看看在线网友的反应,大家提到不同人群中怎样如何看待的问题。

   网友:我听到李老伯说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我挺想哭。问问李老伯,李学生生前讲过在城里打工的事情吗?城里人怎么对待他的?有印象吗?

   李洪深 : 很少,他出外八年,回家过两个春节,两个农忙季节,春节回来呆十来天,农忙季节在家里面呆一个月。

   王正良 : 我来帮你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他没有讲这个事情,但是从李学生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企业能够呆上七年,这是比较少的,务工青年流动性很强,他能够在一个企业呆上七年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

   网友:正是因为李学生是老实人。

   徐海龙 : 我可以回答这个,李学生是老实人,但是他不傻,他是非常聪明的人,他在学校读书成绩非常好,如果不是他母亲生病去世早,他就不会这么早的辍学。他在工厂里面做工,手艺掌握得非常快、非常好。

   我讲一个人物,程定华,一般外来务工跟老板之间叫老板或者叫经理,他叫程定华叫老师,他们之间像兄弟一样,在事发前八个小时,李学生和程定华做过心灵的一个小时的长谈,讲八年来的务工生活,讲最近三个月的幸福生活,但是他的幸福(哽咽)太短。

   张琼 : 我前天上网的时候,看到有些网友的评论,作为我们新浪网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引导,有的网友说我们李学生是河南人,是来自于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人比较憨、比较老实,遇到这样的事情就冲上去了。言下之意、潜台词就是觉得不值。我看到之后,前天开会的时候,我跟媒体讲过,希望我们的媒体朋友一定在这个问题上多一点笔墨,把这个问题有点引导,李学生无论是来自于欠发达地区,还是在发达地区打工,李学生的行为不是一种冲动,更不是一种傻的行为。刚才小徐讲的非常好,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只不过在生与死的面前,在这一瞬间,他那种长期以来的助人的行为形成了习惯,完全是一种根本没有考虑的这样一种行为,而这种根本没考虑的行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不是因为他傻,不是因为他来自欠发达地区。言下之意就是精明的人不会这么做。我看了这一点很伤心,我希望我们的媒体多着一些笔墨,把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广大网友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比如说对待我们河南人的问题,这一次也有很多的记者问到,是不是对河南的形象有所改观,首先说“改观”这两个字我就不太欣赏,用上“改观”这两个字,实际上意思就是前面的潜台词是很明白的,不能这样来看待这样的一个问题,河南人的形象是一个整体的形象,个别人的好的行为和个别人差的行为,都不可以代表河南人的行为,河南人的行为是群体行为,是由很多人、很多的群体构筑的醒悟。我特别希望新浪网,希望广大的网民能够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对于我们河南,对于我们自古中原多侠士的河南给予一个客观的认识。

   主持人 : 刚才张部长说的情况,在网站上每个人都有抒发自己观点的权利,刚才这个大家都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评论,但是表示敬佩的同时有自己的观点。

   网友:英雄是不是太冲动了?我觉得不可能。如果是冲动怎么可能在救出第一个孩子之后,还去救第二个呢?

   主持人 : 这个回答我觉得非常好,非常说明问题。另外一点我觉得我们的网友当你们看到英雄的父亲坐在这里的时候,不知道原来心里面的忧虑还存在?

   我没有,我相信我们的网友也一定没有。

   网友:请李老伯说一下现在的心愿是什么,除了看天安门之外,能告诉我们吗?

   李洪深 : 我的愿望就是让我的孙子好好长大成人,像他父亲一样舍己救人,高风尚。将来长大成人当一个咱中国人的好儿女。

   网友:李学生肯定是你们家里面的顶梁柱。顶梁柱离我们而去了,除了政府和民间一些捐款之外,网友们能帮您做什么?

   主持人 : 可能这个问题有点难,确实有很多的网友在问我们能做什么?

   李洪深 : 做点什么,我也说不清。

   主持人 : 我们把最好的祝福送给您,希望您能够身体健康,生活顺利。说到帮助,张部长和王科长说到了政府的做法,见义勇为肯定不只李学生一个,有没有一个保障机制,让作出这样英雄行为的人,他们的行为得到普遍的承认?

   徐海龙 : 目前温州市在起草一个草案,见义勇为的保障机制的草案。为了不让英雄再流泪,或者不让英雄再遗憾的这么一个想法,我们《温州晚报》报道了这个事情,但是目前这个草案还在拟定过程当中,像李学生这样舍己救人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多见的,这次温州各个部门是第一次处理这样的情况,很多情况都在摸索过程当中,包括现在还有很多关于李学生父亲和他女儿的今后的一些具体方案。

   张琼 : 可以申报烈士,烈士在咱们国家是全保障的,现在正在申报,因为要在户口所在地申报,如果申报烈士,再有一个见义勇为基金,见义勇为基金也有固定的赡养。请新浪网友放心,我看新浪的网友还是很不放心英雄的家人,请你们放心,现在政府做得还是很好,从咱们国家包括我们温州都是应该能做到这一点。

   王正良 : 李学生这个事情有这么一个特征,我想借助这个平台再想讲一个事情。李学生救人这个地段是事故多发地段,那天晚上我到厂里面的时候,厂里面的书记也讲过这是一个事故多发地段,已经发生几次事故,我们政府也帮助做好这个事情,把安全措施做好,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网友: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铁路上不需要有这样需要抢救的险情。

   主持人 : 因为时间的关系,包括李老伯的身体的情况,我们不应该让您太久的坐在这里,应该让您休息,我非常感谢在线关注我们访谈的各位网友,也非常感谢和我们新浪网一起邀请到各位嘉宾作客的《温州晚报》和河南报业网、河南商丘网,大家一起促成了我们今天的见面和交流,其实这次见面的交流,对于李老伯来说应该是又一次的伤心回忆,但是希望您能体会到我们网友对您的慰问和关切,也感谢其他三位嘉宾的参与,更感谢网友,希望通过我们的访问更加关注李学生这个事情,我们新浪网和其他的媒体也会继续关注这件事情的进展,特别是政府方面和民间方面对于李学生家属安置的问题,也希望我们的网友通过这件事情,就像一位网友说的话一样。

   网友:让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待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不管他们是来自哪个地方,来自哪个阶层,也许他们中间也有很多个李学生。

   主持人 : 谢谢各位作客新浪,谢谢各位网友,我们下期访谈再见。

   徐海龙 : 谢谢各位网友。

   张琼 : 谢谢。

   本次聊天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3]

  相关专题:河南打工青年救儿童献身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