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密码--走进先知的故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10:14 青年参考 | ||||||||
(以《先知》闻名世界的文学巨匠纪伯伦诞生在雪松林不远的村子里。黎巴嫩的国旗和国徽的正中,都画有一棵四季 长青的雪松。) 秦轩 雪松之于黎巴嫩就像瓷器和中国
我来时,刚好是中午。 阳光照过来,被黎巴嫩雪松的树杈和针叶切得粉碎,从树下仰视,竟然不觉得晃眼。沿林间的小径走一路看下去,只 觉得这些树生得没什么规矩,有的挺拔,直入云霄,有的曲折,枝杈像舞袖。有的合群,恨不得我与你贴在一起,有的却很孤 傲,专找没人的地方特立独行。还有棵30来米高的老树让我想起庄子说的“无用之用”。若按中国庄子的学说解释,黎巴嫩 雪松正是太有用了,所以才会被乱砍滥伐。 黎巴嫩雪松(Cedar)防腐、防蛀、经久耐用,在远古时代是木材中的极品,圣经里称之为松树之王。那时候的 王侯大臣都讲究用黎巴嫩雪松盖宫殿。巴比伦发现的楔形文字的碑文上说,盖空中花园的皇帝尼布甲尼撒二世曾吹嘘:“我盖 房子,用的是极品的雪松,都是我从黎巴嫩山上用一双肉掌砍下来的。” 在远古时代,黎巴嫩人靠倒腾和加工木料也发了不少财。连圣经里都说世界上最好的木匠在毕布勒斯(那时叫盖布勒 )——黎巴嫩北部的一个小海港。后来地中海这片一提起黎巴嫩,第一反应就是雪松,就像当年欧洲人一提中国就说瓷器同理 。现代黎巴嫩人充分认识到雪松的品牌效应,索性在国旗和国徽的正中间都各画上一棵四季长青的雪松。 我来的地方叫“主的雪松林”,就在黎巴嫩北部山区。松林的入口处有一棵巨大的树雕,被当地人刻上了耶酥受难的 浮雕。树旁还有个小小的教堂。 哦,忘说了,以《先知》闻名世界的文学巨匠纪伯伦就诞生在雪松林不远的村子里。村子 里都是阿拉伯人,也都是天主教徒,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基督教历史上最早的一批修道士。 48岁的纪伯伦病逝后 从纽约回到了这里 1883年才子纪伯伦在这里诞生,他12岁离开故乡去了美国。在那里,他和泰戈尔齐名,被称为东方刮来的飓风 。他用英语和阿拉伯语写作诗歌和散文,还和罗丹学过绘画。1931年,48岁的纪伯伦在纽约病逝。在才子里,他也算不 上命短了。死后,纽约城专为他搞了两天的哀悼活动。 纪伯伦和他的遗物都运回了故乡。村民把一间修道院改成了纪伯伦纪念馆,因为据说纪伯伦生前曾打算在退出江湖后 到这个修道院隐居。 修道院很有意思,是沿着山壁挖凿出来的一连串大小各异的石室。 石室里有纪伯伦的一些家当,藏书、手稿、油画还有他作品的各种语言译本,包括冰心老人翻译的《沙与沫》。 另外几间放的都是他的油画,全是宗教主题的,色调黯淡、沉重,用褒义词说是肃穆,但在我这个外行眼里,就是沉 闷。 最下面的一间石室被布置成纪伯伦的卧室,不知道是否是按照纪伯伦在纽约的卧室复制的,很有讲究。在床头上方是 耶酥受难像。床正对的方向摆了面大镜子。床的旁边是两扇窗户。我可以想像,假若纪伯伦真住在这里,那么当清晨他醒来的 时候,一睁眼会从镜子里看到他自己的脸和十字架,随即起身,拉开窗帘,窗外是一个山谷。 纪伯伦家这一带,至今仍有不少基督教的修道院,其中有一个地方,叫做圣村,从基督教创教起,就有修道士修行。 这里在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地位跟中国和尚眼里的五台山差不多。不知道这里是否收有早期修道士们留下的手稿,说不定里面还 藏着一些关于耶稣的记录,可以解答畅销书《达·芬奇密码》提出的悬念。 天主教堂的墙上也有“安拉” 从纪伯伦家出来,我又去了一家修道院听“洋和尚念经”。老实说,当时我看着这些身着黑袍的阿拉伯修道士,颇为 诧异,因为那时候我还以为中东地区的基督徒早就该被清洗干净了。顺便说一句,后来圣诞节平安夜的时候,我在一个天主教 堂的墙上看到“ALLAH”(安拉)字样,也是非常诧异的。原来上帝的阿拉伯名字也是安拉,不像咱们国内,提到安拉就 是伊斯兰教的真主,提到基督教天主教的主就是上帝。 这些姑且不表,值得一提的是,我刚好看到一幅“神迹”。那是在修道院外面。由于刚下完雨,山里弥漫着雾气。对 面,太阳刚好落入地中海。于是太阳光打在水汽里,散射成一团似光非光,似雾非雾的东西,不可名状。当时我立刻想到了那 句“道可道,非常道”。 在这个地方盖修道院,还真有点门道。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