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式”骗银行卡团伙被捣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01:10 南方都市报 | ||||||||
近50名疑犯被南山警方抓获,均来自江西瑞金村庄 本报讯 (记者丰雷)聚居在同乡开设的十元店,集合后一起去作案,得手后分赃再聚赌,一个来自江西瑞金村庄的“家族式”、“村落结群式”犯罪团伙,以骗银行卡盗存款或者以“捡到钱平分”等借口诈骗钱财,自去年来在全市各地作案百余宗。昨日,记者获悉,该团伙被南山警方粤海派出所捣毁,近50名疑犯落网。警方初步查实,该团伙非法手段获得
据悉,这些团伙成员常在银行下班后在银行柜员机前守候,当有人到柜员机上取款时,歹徒便上前按住某一非数字键,造成银行卡被停在柜员机里后,对事主谎称“银行卡被吞掉了,需要补办”。当事主离去后,他们再通过对柜员机进行操作,盗取银行卡内存款。歹徒还多次以掉“金元宝”、“捡到钱平分”等方式诈骗事主钱财。昨日,南山警方粤海派出所介绍,自去年底以来,他们发现上述案件有上升势头。初步侦查发现,这是一个来自江西瑞金的“家族式”、“村落结群式”的犯罪团伙所为,该团伙足迹遍布深圳全市,作案已经高达百余宗。 “我们专门从刑警队抽调10余名民警成立2个小组进行伏击”,据粤海派出所介绍,南山警方“南天行动”开展以来,派出所针对此类案件发案开展定点伏击。3月22日下午6点40分左右,伏击组在南油人人乐工商银行自动取款机附近伏击,当3名疑犯谎称事主银行卡被吞、伺机盗窃时,民警冲上前将歹徒抓获。 据了解,落网疑犯杨水林、杨丽明、杨兴红3人是直系亲属,杨水林是杨丽明的叔叔,杨兴红为杨丽明的姑姑。警方立即对3疑犯审查,疑犯交代说,他们是一个来自江西瑞金的“家族式”、“村落式”犯罪团伙,团伙大约有50人,都住在龙岗区布吉街道办南门墩2巷1号一家“10元店”,这家店也是瑞金人开办,2楼到5楼住的都是老乡或者亲戚。疑犯杨丽明说,他和父亲吵架后跑到深圳玩,身上的钱花光后正好碰到叔叔,于是被叔叔带着去“搞钱”了。在老家时,就听说村里的人在深圳搞“这行”,而且很赚钱。 警方介绍,歹徒在骗得事主的银行卡前,一般都已经在事主背后偷看并记住了密码,得手后立即转账、取钱,或者去刷卡消费购买金货,分赃后就回去赌博。由于涉案人员人数较多,粤海派出所立即向南山警方寻求增援,3月22日晚上,南山公安分局副局长李平立即部署,南山刑警大队大队长胡志军带领刑警增援。 3月23日凌晨1点,百余名民警赶到布吉街道办南门墩,冲进2巷1号的“十元店”内,将赖晓红等44名疑犯全部抓获,警方现场缴获各种银行卡100多张,用来诈骗的假金元宝等作案工具一大批。 警方调查表示,近50名疑犯全部来自江西瑞金象湖镇、叶坪乡和壬田镇等3个乡镇,疑犯不但都是老乡,而且很多是亲戚,很多时候,叔侄、夫妇、姑侄等一起作案。其中,21岁疑犯杨丽明是被叔叔、姑姑带着作案的,杨丽明的父亲是瑞金叶坪乡足陂村村支部书记,本来其家庭状况不错,杨丽明和父亲吵架后离家出走到深圳,钱花完后被叔叔带着走上犯罪之路。警方表示,下一步防范的重点要放在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地上。 -对话本报记者与杨丽明对话,杨丽明表示自己不恨叔叔 “没有叔叔,我也会跟着老乡犯罪”出走到深圳,钱花完后被叔叔带着走上犯罪之路。警方表示,下一步防范的重点要放在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地上。 记者(以下简称记):什么时候来深圳?是来投靠叔叔? 杨丽明(以下简称杨):3月14号来深圳,本来不是投靠叔叔(杨水林)的,我父亲是叶坪乡足陂村村委书记,家里还不错,和父亲吵架后带着一千多(元)就离家出走了。后来钱花完了,正好碰到叔叔。 记:知道叔叔干坏事吗? 杨:知道,在老家就听说过,叔叔还因偷手机被判过刑。后来听说他在深圳卖假黄金、骗银行卡。 记:那还和叔叔在一起? 杨:叔叔是跑“江湖”的,是坏人,本来不想找他,但是后来带的钱花光了,所以就想找点钱回家,正好在布吉碰到叔叔。 记:你叔叔带你做过几次案? 杨:两次,第一次分了170多元,第二次就被抓了。我一般都是望风,叔叔叫我警察来了就叫一声(悄悄流眼泪)。 记:知道老乡在干坏事吗? 杨:知道,他们回老家就在吹牛,说在深圳这样(犯罪)挣钱,有时一天能搞10多条很重的金链子。 记:你怎么看这个? 杨:知道是犯法的事,来深圳前从没想过要干这样的事。 记:那你为何要跟着叔叔犯罪? 杨:没钱回家(哭……),每次5、6个一起出去,都是老乡一起去。 记:团伙都是亲戚、老乡? 杨:几乎都是亲戚,亲连亲,或多或少都有亲戚关系。 记:你父亲知道你被叔叔带坏的吗?知道你和你叔叔一起被抓吗? 杨水林:不知道,父亲一直不愿意让我跟叔叔在一起,他说跟叔叔找到的钱也会吐出去。 记:那你恨不恨叔叔? 杨:不恨,我不怪他,这里有这么多老乡,不跟着他,也会跟别人犯罪的。 本报记者 丰雷 本报记者 亚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