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百年火车头现身续:专家称挖掘现场面临失控危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5:26 生活报

  4月4日上午,吉林省文化厅文博处处长翟利国再次赶到扶余“百年蒸汽机车”挖掘、起吊作业现场。

  行前,吉林省文化厅文博处招集伪满皇宫博物院、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紧急磋商,研究如何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拉林河内的蒸汽机车。翟利国表示,吉林省文保部门派专家驻守现场监督指导百年蒸汽机车打捞作业,并进一步确定今后的挖掘工作,并将百年蒸
汽机车的问题向省政府进行专题报告。

  记者在现场看到,三五成群的记者和摄影爱好者在车头上、蹲在车轮侧等位置随意拍照。接连不断的围观群众随意进入现场,既影响了文物的打捞作业,又增加了安全因素。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管理部主任李东已多次到蒸汽机车挖掘现场查看,他说:“现在挖掘现场面临失控的危险,目前已挖掘出来的一些铁轨部件出现了丢失现象。铁轨、机车汽笛和煤铲子等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文物。”

  “重要的是,目前进行挖掘蒸汽机车的施工队,他们没有文物考古的资格,把挖掘出来的零件随意丢弃,甚至丢失了不少铁轨,这给以后蒸汽机车的复原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更让李东担心的是,由于机车现在仅出土一部分,估计在机车下面可能会有当时驾驶员的遗体,遗体身上的衣服及其口袋里的物品,这些都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佐证。如果继续这样无序施工下去,造成的破坏将无法弥补。”专家担心,如此挖掘势必会给文物复原造成一定影响。

  翟利国表示,文物反映出了历史上人们改造世界的状况,虽然正在挖掘的蒸汽机车已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但它及其附属部件已成为记载历史信息的文物。

  专家说,火车头后面车厢和运载的钢轨及其他运载的货物,甚至连机车上剩余的燃料、铺设的铁轨等相关物件都是文物,它们和机车本身在一起,构成了一系列文物,需要扩大发掘范围,继续发掘。另外,火车头底下很可能有遇难者的骸骨和物品,等吊出火车头后,还要向下发掘。

  4日下午,吉林省文物局组织的8名文物专家抵达现场确定吊点、指导作业。有关专家说,如此大规模的打捞水下金属文物工作,在整个东北地区来讲,堪称首屈一指。

  “从现场和已经掌握的资料看,这辆火车头主要是由钢、铸铜组成的,其中铸铜、铸铁出水后,由于恒温恒湿的条件突然被打破,容易生锈。 ”国内著名文博专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辛占山说,一般情况下文物出水后,应该首先用蒸馏水来做个“面膜”,对它周身进行彻底清洗,然后再对它进行阴干。

  截至记者发稿时,打捞方仍未公布机车出水后的保护方案。

  蒸汽机车坠河说法不一

  4日,百年蒸汽机车四分之三露出。人们近距离便可清楚地看到这个承载着太多沉重并见证那段历史的百年蒸汽机车的钢筋铁骨。

  这台机车的出现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其深埋地下的原因也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火车是在抗日战争时被东北抗日联军炸毁掉进河里的;也有人说是由于木桥根基不牢固,火车压坏大桥坠河的。

  81岁的田焕章和王今晨老人向记者证实,抗战时期他俩都没有离开村子,1946年抗日联军曾经炸掉拉林河铁路桥。不过,二位老人说,听他们的父辈讲是俄国人的火车掉进过桥底,不知是否有人生还或者死亡。

  16岁就在铁路工作而今86岁的吉林铁路水电段退休老火车司机詹凤荣回忆,当年的铁路桥打的是木桩,很不结实,桥被上涨的河水冲垮的可能性很大。他分析很可能是桥塌时,这列火车恰巧经过结果掉进河里。

  83岁的铁路老职工王连清说,10岁左右时,听大人说,是河水冲断了木桥,火车头和两节车厢掉进了河里,当时车上还有几个人,包括正副司机和司炉工,但几人是否逃生不得而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专家学者也对百年机车坠桥的原因做了初步了解和分析。

  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曹斌馆长经过初步调查了解归纳起来后有如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火车头是日伪时期的。在上世纪40年代早期,日本人当时占有京哈铁路,东北抗日联军为破坏敌人的铁路,炸掉了原来的木桥,这个火车头也被炸进了拉林河里。

  另一种说法是:火车头是在苏俄时期落水的,因为河道改了,河水将桥基冲垮,火车头和木桥一起掉进了河里。但这些说法都缺乏一定的依据。本报特派记者 崔立东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