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红色之旅 野外生存挑战赛专题 > 正文

组图:长城好汉野战团(骑行)野外生存全程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13:03 内蒙古晨报
组图:长城好汉野战团(骑行)野外生存全程实录

  “红色之旅”长城好汉野战团在长城遗址前合影,后排从左到右:邵成钢、卢利民、李璇、胡秀军;前排从左到右:徐江红、海昕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组图:长城好汉野战团(骑行)野外生存全程实录

“红色之旅”长城好汉野战团:向知情者探访东汉壁画墓的历史传说


组图:长城好汉野战团(骑行)野外生存全程实录

“红色之旅”长城好汉野战团:到达最远目标杀虎口长城脚下


组图:长城好汉野战团(骑行)野外生存全程实录

“红色之旅”长城好汉野战团:在长城遗址前打出飞行动作后合影


  ★团队阵容

  ①团长:卢利民

  男;1983年3月3日出生;未婚;汉族;学生;大专;身高184厘米

  出行前体重:68.5公斤

  挑战后体重:68公斤

  性格:外向

  简要履历:2002年至今,在呼市教育学院就读

  专长、爱好:绘画、单车旅行、爬山及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挑战语录: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②团员:徐江红

  女;1986年3月14日出生;未婚;汉族;学生;大专;身高159厘米

  出行前体重:60公斤

  挑战后体重:58公斤

  性格:内向

  简要履历:2003年至今,就读于内蒙古电力学校。

  专长、爱好:吃苦耐劳、野外生存

  挑战语录:坚持就是胜利!

  ③团员:李璇

  女;1984年10月23日出生;未婚;汉族;学生;大专;身高178厘米

  出行前体重:57公斤

  挑战后体重:56公斤

  性格:外向

  简要履历:

  我从小就是一个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女生,喜欢新鲜事物,在生活与体验中寻找自己,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专长、爱好:

  我最大的成就就是为了自由与纯净当了一名理想中的模特儿,我充满活力与自信的笑容将在我一生中最开心的绽放。

  挑战语录:

  无论走向的世界多么辽阔都大不过心中的那个角落。渴望纯净与自然,因为我自然所以我时尚,相信自己就能战胜一切。

  ④团员:邵成钢

  男;1985年6月25日出生;未婚;汉族;学生;大专;身高174厘米

  出行前体重:60公斤

  挑战后体重:59公斤

  性格:外向

  简要履历:2004年9月考入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现在读体育新闻系

  专长、爱好:体育活动,最主要是中长跑,爬山、游泳。

  挑战语录:

  在强手如林的挑战者中,我一定会脱颖而出,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

  ⑤团员:胡秀军

  男;1968年1月24日出生;已婚;汉族;工人;大专;身高177厘米

  出行前体重:85公斤

  挑战后体重:83.5公斤

  性格:双重性格

  简要履历:1986年在铁路工务段一段工作至今。

  专长、爱好:中医、游泳

  挑战语录: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⑥战地记者:海昕

  男;1982年9月2日出生;未婚;汉族;记者;大专;身高178厘米

  出行前体重:65公斤

  挑战后体重:63公斤

  性格:外向

  简要履历:1999年考入内蒙古大学,2003年5月在内蒙古晨报社工作至今。

  专长爱好:写作,和别人沟通

  挑战语录:当人到了极限,求生的欲望胜过一切!

  ★野战路线、任务

  主要任务:跨越长城口

  最远目标:和林县杀虎口长城

  呼市,从南茶坊出城→和林格尔县城(任务1:探访白二爷沙坝生态保护情况)→新店子镇(任务2:探访东汉壁画墓的历史传说)→杀虎口长城(任务3:把野战旗插上长城并打出“红色之旅”飞行动作全体合影;任务4:探访当年八路军进内蒙古抗日的足迹)→凉城县崞县窑乡(任务5:寻找当年抗日根据地的遗址;任务6:寻找一位参加过抗日的老太,向其祝福母亲节快乐)→黄合少镇→呼市青城公园烈士纪念碑(任务7:拜谒烈士)

  ★野战第一日:冲

  野战路线:呼市→昭君墓→沙尔沁→一间房→四铺→上土城→土城子→和林县→胜利营→土嘴村

  行进时间:5月1日11时37分——19时31分

  最开心的事:吃第一顿晚饭

  最痛苦的事:晚上睡觉被冻醒

  “海语文化·红色之旅——野外生存挑战赛”长城好汉野战团5月1日中午11时37分从呼市出发,一行6人骑车轻盈地穿梭在呼市的街道上,引来了行人的目光,最小的团员徐江红更是充满了自信和力量,骑在最前面。在走到呼市南茶坊时,团长卢利民在一商店内买了26个馒头(买了25个,又向店主要了1个)和两袋榨菜。团员邵成钢则担当起了后勤工作,把食物捆在自己的车上。然后又开始前进。13时9分到达昭君墓,商量后决定在此吃午饭,这是挑战赛中的第一顿午饭:馒头、榨菜和凉水。团员一手拿馒头,一手抓榨菜,吃得津津有味。

  13时32分,再次出发,我们骑车一字排开,车速也很快。16时54分便到达了和林县。刚入县城,战地记者的自行车车胎便没气了,邵成钢推着记者的车子,记者骑着徐江红的车,团中最大的老大哥胡秀军则用车带着徐江红,这样大约走了一公里,找到了一个修车摊,花了两元钱将车胎补好。到达和林县后,我们开始进行第一项任务:探访白二爷沙坝生态保护情况。团长卢利民找到了一位路边的老大爷问情况,这位老大爷说他听说过白二爷沙坝,但没去过,具体情况也不太清楚。其他团员也开始询问路人,但都没有结果。在将近走了一条街时,才找到了知情人李大爷。

  据李大爷介绍,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环境日益恶劣,昔日的白二爷沙坝变成了一眼望不尽的老黄沙,沙浪滚滚,一眼望不到边,没有人烟。没有树、没有绿色、没有花香,白二爷沙坝东西长27华里,南北宽22华里,总面积8001公顷,占和林县新红乡的全境。最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境的治理,今日的白二爷沙坝坝绿、地绿、水绿,绿风荡起林涛滚滚,与原来的那个荒漠截然不同,功劳完全是环境改善带来的。

  在完成第一项任务后,团长卢利民在和林县一商店内买了饭菜:一棵葱、两个葱头、一棵芹菜、一斤白面和一袋十三香。这时记者看到团员们体力明显下降了,徐江红的额头上已渗出汗,胡秀军也是停在路边休息,邵成钢则在一旁喘着粗气。

  19时31分,行驶到和林县土嘴村扎营。第一次扎营团员们很兴奋,我们互相帮忙,很快帐篷搭好了,随后到树林内捡树枝准备做晚饭。21时左右,在我们共同努力下,终于生起了火,但这时发现买的葱和芹菜不见了,原来在路上丢了,幸好面和葱头还在,无奈只能用葱头煮拌汤了。所谓的拌汤就是白开水里放点盐、十三香,然后把面放进去。我们紧紧围在锅的周围等待这顿美餐,徐江红负责烧火,邵成钢负责拾柴。40分钟后,第一锅拌汤终于做好了,已经等不及的我们拿起饭盒去盛,由于锅太小,一锅只能够三个人吃,于是团长卢利民让胡秀军、记者、李璇先吃,他们三人等下一锅。我们三人喝着拌汤吃着馒头,骑了一下午的车子,吃上热乎乎的拌汤,从团员们吃饭的动作上可以看出大家都很饿,虽然不是什么美味,但吃得都很香。就这样,22时30分左右晚饭结束。然后,团员们到营地不远的小河边去洗脸准备睡觉。虽然团员们都有点累,但很兴奋,躺在帐篷里说着话。11时左右,伴着潺潺的流水声、呱呱的蛙叫声、沙沙的树叶声团员们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在睡了几个小时后,记者被冻醒了,把衣服重新压在睡袋上面,这时听到隔壁帐篷里有声音,原来徐江红和李璇也被冻醒了。就这样忍受着、煎熬着度过了野外生存的第一夜。

  ★野战第二日:累

  野战路线:土嘴村→沟门村→武松村→保汉沟→庙沟子→新店子乡→浑河II号大桥→茶坊村→东二铺村→二道边村→杀虎口→圪针沟村

  行进时间:5月2日9时12分——19时30分

  最开心的事:我们登上了长城

  最痛苦的事:用浑水洗脸

  5月2日一大早,第一个起床的是团长卢利民,他起来后便叫大家起床。起床后,大家分别到营地旁边的小河边洗脸,冰冷的河水像刺骨的寒风,往每个人的身体里钻。冷风吹着湿湿的脸,脸被吹红、吹疼,即使是这样,团员们没有抱怨,在他们的眼里这并不是困难。大家用一盒牙膏,用一块香皂,就连牙桶也是用的一个。洗脸时团员们你让我,我让你,你帮我,我帮你。这一幅幅画面让任何人看到都会感动。8时左右,团员们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出发,这时徐江红的帐篷收不起来了,团长卢利民和邵成钢两人赶紧帮忙,一个帐篷折腾了近半个小时才收起来。团里的男人们开始捆绑行装,当然记者也不例外。早点则是昨晚剩下的拌汤和馒头,冰冷的硬馒头咬一口还往下掉碴,团员们只能吃一口馒头,喝一口凉水。

  上午9时12分,“海语文化·红色之旅——野外生存挑战赛”长城好汉野战团正式开始第二天的征程。团员们的精神状态明显不如前一天,但谁也没有打退堂鼓,而是相互鼓励着走了一段路后,遇到一条很陡的上坡路,骑车很难前进,团员们只有下来推着自行车往前走。团员们喘着粗气,额头都渗出了汗珠,特别是邵成钢,他驮的东西最多。

  这时从后面来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大家经过简单的商量,抱着试试的态度将车拦下,在记者与车主说明情况后,这位年轻的司机师傅答应免费捎我们一程,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叫了起来。团长卢利民、团员邵成钢也不知哪里来的力量,将所有团员的自行车都抱上了三轮车,坐上车大家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李璇在车上张开双臂欢呼着,就这样坐车走了十几公里后,我们到达了坡顶。司机师傅要走另一条路,团员们下了车,下车后与这位师傅合了影。团员们目送师傅的三轮车消失在视线里,骑上车准备出发时,记者才发现,由于刚才太激动了,自己的手套丢在了车上。中午12时左右,我们到达了第二项任务所在地和林县新店子乡。休息片刻后,团长卢利民找到了一商店,简单地说明来意后,店主很热情,午饭就在这里吃了,卢利民买了几袋方便面和一斤鸡蛋,店主妻子帮忙煮面。李璇向他打听第二项任务:探访东汉壁画墓的历史传说。店主哈哈大笑说,“找我算找对人了。”原来店主对历史颇有研究。据这位店主讲,东汉壁画墓位于新店子乡政府的所在地,沿浑河北岸西行2.5公里便是闻名海内外的和林格尔汉墓,至今有约1500多年的历史。据说,东汉壁画墓的墓主是东汉王朝派到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最高官员——使特节护乌桓校尉,该壁画墓是1970年秋一位农民在附近的小板申村发现的,壁画总计约有一万多平方米,46组、75幅,另外有标题250项,共约700多字,这是我国考古发掘迄今为止最多的汉代壁画,壁画的画幅巨大,场面宏伟,内容多样,构图完整,技艺娴熟,形象地反映出东汉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居住地区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店主讲述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吃完了午餐,临行前,团员们又将水壶内加满了水。在店主夫妇的祝福声中,我们又一次出发,吃饱喝足了的团员们不再觉得累,行驶途中又出现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下午2时18分,我们到了第三项任务的目的地——杀虎口长城。远远看到雄伟的长城,大家都兴奋不已,骑车狂奔到长城脚下,团员们忘记了疲惫,跳下车子,喊着、跳着、挥舞着手中的野战团大旗,人人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走进杀虎口,古堡已残破,但四边城门、城墙还在。我们找到了一位当地的老大爷了解当年八路军进内蒙古抗日的足迹,据杨姓老大爷讲,杀虎口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城西北35公里处的长城脚下,历史悠久,是军事要塞。历史上这里战火不断,“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日寇与顽伪侵占时期,曾设兵把守,是当时我军南北通行之障碍,但最终被我军铲除。在日军占领时期,这里的老百姓四处逃亡,呼市和林县和回民区旧城部分人就是那时从杀虎口逃出来的。提起日军杨大爷非常憎恨,讲到那时的事,杨大爷显得有些激动。团员们听到这些故事,都很感动。随后,我们一行6人推车登上了长城,望着连绵不断的山峰和巍巍长城,兴奋、激动、感慨。团员们在长城上合影留念,高喊“大阳一出,我行我速”的口号,并打出了飞行动作。

  16时30分,团员们离别杀虎口,都有些恋恋不舍,骑车不停地回头看长城,在行进的路上,团员胡秀军到山坡上采了沙棘给团员们吃,18时20分我们到达了圪针沟村。走了一天的路,团员们都有些累,胡秀军和卢利民来到一老乡家要水,老乡很热情也很好客,听到我们此行的目的时,要留我们在他家吃饭,并让妻子赶紧做饭。在团员邵成钢、徐江红、李璇的帮助下,半个小时后,热气腾腾的农家馒头和莜面端上来了,还有一道特别的菜——煮土豆,第一次吃上农家土豆,团员们吃得特别香。团员们劳累了一天,这些饭根本不够吃,最后,又煮了两把挂面。临走时老乡又给我们拿了些煮好的土豆。这一晚,我们就在圪针沟村附近的一处农田边扎了营。洗漱完毕后,我们又聚到一个帐篷内写日记,打扑克牌。这一夜我们睡得都很香,可能是太累了吧。

  ★野战第三日:险

  野战路线:电湾村→草窑村→将军梁→孙胡窑村→黄家窑村→缸房窑村→永兴湖→居家棚村→徐麻火村→花家窑村→刘家窑→朝号沟村

  行进时间:5月3日7时——19时40分

  最开心的事:在老乡家吃炸糕

  最痛苦的事:走错路,多走20公里

  早晨6点多,大家就起床了,早点则是昨日从老乡家拿的煮土豆。7时准时出发,下一站是永兴。走了一段路后,发现路越来越难走,盘山小路只有半米宽,只容一人推车前行,身旁则是十几米深的石头山,稍有不慎就有掉下去的危险。徐江红吓得不敢走了。我们小心翼翼地推车前行,几公里的山路走了近两个小时,下了山徐江红的腿还在哆嗦。10时左右,我们到了将军梁,在山下的村里加了水,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开始向将军梁进发。看着漫长而陡峭的山路,我们只能推车前行,走一段路休息一会儿,男团员们则帮女团员推车。走了将近3个小时才到了梁顶,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把车子扔在一边,瘫坐在地,谁也不再说话。这时水也没了,饭也没了,我们绝望了,就这么默默地坐着,任山风吹打在满是汗水的脸上。望着一望无际的荒漠,我们休息了近半个小时后,又重新打起精神继续前行。下山的路更难走,正如那句话所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6人在崎岖的山路上慢慢地走着,下午1点左右,终于看到了村庄,看到老乡家,团员们飞一样地冲过去,我们喝上了清凉的水,又在老乡家吃了一顿炸糕,每个人都吃得那么香。临走时,团长卢利民给老乡钱,老乡说什么也不肯要。这种纯朴的乡情打动了我们每个人,挥手告别时,我们的眼睛模糊了。下午4点左右,我们到了永兴,团长卢利民看到大家劳累的样子,给每人买了一根冰棍。邵成钢吃完冰棍,把棍含在嘴里半天,回味着冰棍的香味。

  从永兴到凉城只用了50多分钟,一路上我们骑得飞快,到凉城找人问路时,方知我们多走了近十公里。这个消息像给每人头上浇了一盆凉水。我们离开永兴的下一站是崞县窑乡,到了崞县窑乡不用到凉城,在永兴到凉城的路中有一条岔路,所以我们多走了近十公里,无奈之下,团长一声命令往回返,刚才那种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全没了。

  晚上7:40,我们在蛮汗山脚下扎了营,晚饭是馒头和面条。大家都默默地干着自己手中的活。这一晚大家睡得都很早。

  ★野战第四日:挺

  野战路线:朝号沟→坝梁村→毛棚沟村→小坝滩→崞县窑乡→太平寨村→老丈夭→黄合少

  行进时间:5月4日7:13——19:40

  最开心的事:搭车

  最痛苦的事:风雨中赶路

  由于昨晚把所有东西都已经吃光了,早晨起来我们只有饿着肚子走,看着面前这座高大的蛮汗山,真的有些畏惧,但是还得要走。这时一辆三轮车从山下上来了,两位女团员勇敢地站了出来,经过与师傅交流,师傅同意让我们搭一段路。我们一起跳了起来,赶紧搬车子。三轮车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把我们放下了,剩下的路是下山的路了。走到第一个村子,我们买了方便面当作早点,又到村里的露天井里装了水,水里虽然有柴棍、羊粪蛋,但大家已顾不上这么多,所有能装水的工具都装满了水。11点左右,我们到达了又一项任务的目的地崞县窑乡,我们的任务是寻找当年抗日根据地的遗址。在田里我们找到了王瑞老人,经王瑞老人指点,邵成钢、徐江红、李璇和记者一行四人去山上寻找当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住的窑洞——七间窑。团长卢利民和团员胡秀军则在山下看守自行车。爬上山、翻过梁,我们遇到了一位放羊的老人,经老人领路我们找到了七间窑,七间窑在一山沟内的山腰里,非常隐蔽。路也非常难走,大坡约有70度,根本没有路,而且长满了沙棘树,一不小心就会被划伤。邵成钢手拿钢刀冲在最前面,两公里的路我们走了近两个小时,所谓七间窑就是七个窑洞在一起,洞内有灶台、有灯台、有炕,当年八路军就在这里与日本人打游击。从七间窑出来后,我们四个人累得动也不想动了。这时邵成钢的自行车车胎烂了,我们又一起帮忙修车。之后我们来到了盛情邀请我们的王瑞老人家里,进门便闻到了香味。随后我们要寻找一位参加过抗日的老太,向其祝福母亲节快乐。经过多方打听,当年参加过抗日的老太大部分都已去世,最后我们找到了烈士遗孀柳庭梅老人,向她献上了我们在路上采的山花,并祝福她母亲节快乐。

  午饭在王瑞老人家吃油饼,老人非常好客,给我们拿了啤酒,这顿饭是我们这几天吃得最香的一顿。做饭时,徐江红是最累的一个,她帮助和面、烧火、炸油饼。吃完饭准备出发时,天突然下起了雨,无奈只能等雨停后再走。我们在王瑞老人家里睡了一会儿,下午3点我们从王瑞老人家出发,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出很远。我们伴着大风,上了赶往黄合少的路。这时风刮得很大,好像故意和我们作对,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一路狂奔。走到呼市和乌兰察布市的交界处,又下起了雨,我们赶紧披上雨衣,但由于风大根本穿不住,我们用雨衣包上行囊,伴着风雨艰难前行。风雨兼程行进了近两个小时,到黄合少已是晚上7点30分。因为怕晚上再下雨,所以要找一个避雨的地方,我们六人研究决定,到学校里住。最后我们找到了呼市二十四中,经过与值班老师及校长的沟通,学校将一活动室让我们借宿一晚。晚饭是在看门大爷那里煮的方便面。由于是在学校里,要比野外方便得多,所以临睡时我们到学校的水房内洗脸、洗脚,这一晚我们都睡得很舒服。

  ★野战第五日:盼

  野战路线:黄合少镇→麻什村→东讨速号村→添蜜梁村→白塔

  行进时间:5月5日9:00——18:00

  最开心的事:大家挤在一个帐篷内聊天

  最痛苦的事:走田间小路

  可能是睡得太香了,早晨8点多,我们才醒,吃了点剩馒头,9时出发。由于天气很冷我们都穿上了厚衣服。走到麻什村已是中午,大家早已饥肠辘辘。在这几天的生存挑战中,已经颇有经验的我们找到了一门市部。经过一番交流,店主同意为我们做饭,好几天没吃到菜的我们要求店主为我们做一顿烩菜。一个小时后,一大盆可口的烩菜端上了桌,我们6人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就连两名女团员都吃了三个馒头两碗烩菜,一盆菜转眼之间被消灭了。店主看得目瞪口呆,他心里肯定认为我们是一群野人。吃饱后我们继续赶路。这一段路非常难走,全都是田间的小路,土太软,车子骑上去就会陷下去。沿着这条路走了三个多小时,几乎是推着车走的。由于刚刚下过雨,车轮上粘满了泥土,推上去很吃力,徐江红是表现最好的一个,她始终在最前面,拒绝了其他团员的帮助。天气虽然冷,但她早已是大汗淋漓。

  傍晚6:10我们到了白塔,由于今天有些累,团长表示不再往前走了,找一个地方扎营。经过勘察,胡秀军找到了一个避风的好地方,我们狂奔过去,卸下行囊,支起帐篷,迫不及待地钻进去休息。晚饭由于风大便没有生火,大家吃的是馒头和榨菜。晚上我们又开始在自己的帐篷内写日记,可能是要回家了,大家都没有睡意,聊到了很晚。回忆这几天的生活,说到开心处开怀大笑,讲到艰苦的时候,大家一起伤心。

  ★胜利大会师

  野战路线:白塔→呼市飞机场→如意广场→中山路→青城公园

  行进时间:5月6日6:30——8:30

  最开心的事:我们回来了!

  最痛苦的事:我们又要分开了!

  5月6日,我们早早地就起来了,谁也没有叫谁,是不约而同。收拾好行装,6:30从白塔出发,虽然没有吃早点,但大家都骑得飞快。团长在最前面,“海语文化·红色之旅——野外生存挑战赛”长城好汉野战团的大旗迎风飘扬。我们五人紧随其后,排成一字形。一路上我们高喊着口号,向行人证明着“我们胜利归来了”。早晨8:30到达了青城公园烈士纪念碑下,我们的旅长陈大能已早早守候在那里,陈旅长对每一位团员表示了慰问。过了一会儿其他野战团的团员也陆续赶回来了,大家拥抱着久久不愿松开,互相倾诉着这五天里发生的事情,想说的太多,太多。团员们早已经不是出发前的团员,脸黑了,嘴干了,人也瘦了。

  中午11时左右,我们举行了胜利会师大会,大家吃了一顿庆功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该离开了,可谁也不愿走,大家互相留电话,相拥而泣。五天的野外生存都没有流过一滴泪,可这时,大家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路上的行人也被感动了。五天的生活使大家成了好朋友、好战友、好兄弟、好姐妹,这不寻常的五天,将在每个人心中留下最美的回忆。

  ★野战感言

  ①团长:卢利民

  五天的野外生存,使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懂得了许多的东西。在野外,没有认识的朋友,我们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去生存,记得有一次,我们走进深山里,四周没有村庄,带的干粮只剩下一个馒头,我们6个人看着一个馒头,是多么希望它可以变成6个呀!最后一个馒头,我们每人一口吃了下去。最让我开心的是,利用这次活动让我结识了许多共同吃苦的好朋友,在人与人之间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艰苦,才可以体会到一起吃苦的幸福。

  ②团员徐江红

  这次挑战是我从小到大的第一次,它给我带来了丰富的财富,我知道了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坚持就是胜利的最大含义,它使我明白只有不断地挑战自我才能成功的道理。

  ③团员李璇

  在五天的野外生存挑战中,我明白了一个团队协作的力量是伟大的,正如歌中唱到的:“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六个相互不认识的人,几天里团结在一起,一起吃苦,一起欢乐,一起幸福。这段日子我终身难忘。

  ④团员邵成钢

  挑战结束了,想必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的感受,我也一样,以前从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野外生存中,一连串的困难向我们袭来,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抱怨,大家共同克服困难、虽然天气恶劣,有沙尘、大风、雨天,但大家都没有退缩,继续向前,

  ⑤团员胡秀军

  在六人中,我是年龄最大的一个,我把每一个队员都当做弟弟妹妹看待,他们也是都叫我“胡哥”。和年轻人在一起,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一路上有说有笑。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深地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是那么真挚,那么让人感动。

  ⑥战地记者海昕

  五天的时间稍纵即逝,但留在每个人心中的东西却永远也抹不掉。从团员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顽强的精神,学到了一种不怕输的毅力,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是那么伟大。一个馒头6个人一起吃,一口水6个人也要一起喝,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特别的友谊让人永生难忘。回来的几天里,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突然感觉好失落,好怀念那五天,怀念每一个人的一颦一笑。噢,原来,我爱上他们了!

  ★精彩日记摘录

  卢利民:5月3日 星期二

  今天在上路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6点准时起床,迎接美好的一天。其实,想睡也睡不着了,在5点的时候,因为天气冷脚已经冻僵了,在睡袋中艰难地、缓慢地穿上了袜子。

  5月4日 星期三

  今天是外出的第四天,在睡梦中就听到了野鸡的叫声、河流的流水声、仨儿(徐江红)的呼噜声。

  徐江红:5月1日 星期日

  我们在河边做了晚饭,由团长亲自下厨,其余人帮着比团长干得还多的忙,我们依山傍水,听着林间鸟叫、池塘的蛙叫,吃着可口的面糊糊,用完餐已近晚上10点。

  5月2日:我的队友们研究了半个小时才把帐篷卷进小小的帐篷兜里,今晚扎营才发现很好的帐篷被3位师哥(卢利民、邵成钢、海昕)拆得不成样子,看到这些仨儿(徐江红)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胡秀军:5月1日 星期日

  我们伟大的其他队员是3男2女,3个帅气的男孩和两个纯真的小姑娘,我置身在他们中间,心里顿时产生了一种责任感:照顾好祖国的花朵。

  5月5日:今天上午终于到家了,对于这5天我们面对的种种困难,都无法用语言表达,因为这是个漫长的故事情节,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我相信这次野外生存挑战赛对我们以后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邵成钢:5月1日 星期日

  天空瓦蓝瓦蓝的,我们伴着青城的第一抹阳光,坐着军车浩浩荡荡地行驶在呼市的各大街道。经过这么一折腾,我顿感体力不支。

  5月4日 星期三

  我们早早地起来,顺路坐了个三轮车,太爽了。上坡路全让三轮车走了,剩下的下坡路,我们“哗”一下就下去了。(内蒙古晨报战地记者 海昕 报道并摄影)

  相关专题:红色之旅 野外生存挑战赛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