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丐帮续:乞丐帮派组织基本消失(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00:58 东亚经贸新闻 | ||||||||
记者与乞丐谈话 我硬着头皮走进“丐帮” 为了解长春市乞丐们的生活,我打入乞丐内部,从6月9日晚到16日下午,当了7天7夜乞丐的我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了下来。虽然这7天未必能全方位地反映出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况,这个群体也未必就能代表整个长春市的乞丐整体,但我只想通过我的笔记录下这一切,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这是一群怎样的人。这个报道一经刊发,许多读者打来电话
当初:硬着头皮接受这个选题 接到“卧底丐帮”这个题材,我当时心里很矛盾。虽然一方面我对这个选题很感兴趣,但另一方面,想到将要面临的困难,包括可能存在的危险,我心里就打怵。另外,我很年轻、四肢灵便,我想不出去乞讨的理由,更不知道怎样让乞丐们相信。我试着去找过几个乞丐,想让他们给我牵线,但都没成功。6月8日下午,一位“转行”乞丐说可以带我进去,我知道我只能随机应变了。 准备:穿上破衣编个悲惨身世 在去三道街的“丐帮宿舍”之前,穿什么衣服成了很大的难题。我想找些旧劳动服之类的衣服,可是一无所获。最后,迫于时间关系,我只得在衣柜里翻出一件旧长袖T恤,还是“三枪”的。我期望这个商标不很显眼,我还想到如果真有人质疑,我就说衣服是别人送的。再穿到一双已经破得不成样子的运动鞋。 线人领我走进小屋后,我仍没想到一个合适的身份,只得老老实实地和每个人打招呼,做出一副新人的样子。当德哥说我肯定也是遇到了难处时,我心里才迅速构建出一个虚拟人物的轮廓,并在之后和他们的交谈中不断将之补充完整。我说父母离异,和哥哥来长春和一群乱七八糟的朋友一起混日子,前段时间,哥哥出门收账要我等他7天,但7天后还没有消息,于是便怨恨哥哥的那些朋友,宁可要饭也不和他们呆在一起。这个身份及背后的故事让乞丐们对我消除了怀疑,也让我能一直在那里稳妥地呆下去。 失望 实际与想象的丐帮差太远 一开始,我试图了解丐帮里的组织关系以及一些黑幕,包括他们是否真像人们传说的那样白天行乞晚上过着奢侈的生活。几天下来,我发现至少我所看见的这些乞丐们还是过着相对节俭的生活,只不过打牌的时候例外,进出几十块钱是家常便饭。他们告诉我,帮派组织现在基本上已经没了。 难堪 路人鄙夷的目光刺痛了我 乞讨的时候最让我难堪的是如何面对路人质疑或鄙夷的目光,开始我还会开口说些什么,自从遇到那个声称“看我实在太可怜”而非要给我介绍工作的人后,我就不再说了,即便有路人对我说:“我也曾两天只喝了一碗粥,那样我也没出来要饭,你为什么不通过劳动挣钱?”我依然一言不发。女友后来听说我吃讨来的食物时,难过地哭了。我告诉她,不脏,真的。 麻烦 我像贼一样和报社联系 在那7天里,最让我感到麻烦的是不能让人发现我有手机,但又得经常和报社联系;既要让几个最密切的朋友知道我一切安好,又由于保密的原因,不能让其他的朋友或熟人发现我在从事的工作。我拨出每一个公用电话前都要先看看周围有没有熟人,像作贼一样。 惟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老家的母亲不用为我担心,因为我提前告诉她我要出差一个星期,不要给我打电话。 愧疚 为记录真实而欺骗 在乞讨的日子里,我和“板牙”成了好朋友。“板牙”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分给我东西吃,分给我水喝,在清晨给我衣服,可我却欺骗他,这让我感到难过。这种感觉每天都在我心里堆积,尤其在最后的几天里,我忍不住想逃离。但我还是告诉自己,这是我的工作,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如实地记录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内心,用最真实的文字告诉人们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东亚记者 俞栋 摄影 施忠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