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国外教授接受采访不收费 知识回馈社会是尽义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10:34 环球时报
国外教授接受采访不收费知识回馈社会是尽义务

“我是靠知识吃饭的!”  肖振铎画  (原载《讽刺与幽默》)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编者按:教授接受媒体采访到底该不该收费?前不久,北京某大学的部分教授统一口径:接受媒体采访要收费,每小时至少200元,否则免谈。于是,这个话题成了国内学者和媒体争论的焦点。反对者认为,教授接受采访要收费,属于学术腐败;支持者则认为,教授接受采访花费了精力,应该收费。该大学的一位教授还称,其他国家就有教授收费接受采访的情况。那么,国外教授接受采访到底收不收费呢?本报多位驻外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请看他们发回的报道。

  韩国:作为国家知识阶层的教授,应避免掉进只讲金钱的黑坑

  6月20日,记者拨通了韩国外国语大学康竣荣教授的电话,希望问一下韩国专家教授接受采访收不收费。听了记者的问题,康教授在电话里惊讶地说:“什么?接受记者采访还要收费?这在韩国是绝对没有的。”

  康教授说:“我经常接受记者的采访,有报社的,也有电视台或广播电台的,从来没有提出过要收取什么费用。新闻单位也没有给我任何费用。接受采访要收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康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无论你是专家教授,还是公务员,甚至是老百姓,接受采访都是为社会做奉献,是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奉献给读者或听众的好机会。一名学者教授学到的本领和掌握的知识,虽然与本人的努力分不开,但根本上还是国民用纳税的钱培养出来的,因此,学者教授把自己的知识、本领和见解回馈给民众,是应该的,这是为社会尽义务。接受采访怎么能收费呢?我想不通。”康教授说:“如果一心要收费,那是专家教授的耻辱,不仅有损专家教授的尊严和地位,还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当然,收下新闻单位表示感谢的小礼品是无可非议的,这与接受采访收费是完全不同的。”他还告诫说:“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现象有可能出现。但是,作为国家知识阶层的专家教授,应避免掉进只讲金钱的黑坑。采访费说开了只是小钱,不应为小钱而葬送了光明的前程。”

  韩国记者协会是韩国最大的媒体组织。协会记者管理局局长李天救对记者说,韩国不存在接受媒体采访收费的现象。他认为,媒体具有特殊性,它是社会的舆论工具,肩负着客观公正地向读者和听众传播信息的重任,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民众有了解某事件真相的“知情权”,记者有通过采访把信息传达给民众的报道权,被采访者有权将自己了解的信息或见解告诉给记者。这种互动,不是用金钱衡量的。受访者也可以拒绝采访,但仅以收费作为拒绝采访的理由有些不妥,因为这并非交易。

  美国:教授接受采访收费,违背了道德标准,也给学生树立了很不好的形象

  记者在美国常驻多年,经常采访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的教授。一般情况下,记者打个电话,发个电子邮件,告诉教授要采访什么问题,想什么时候采访,有时候马上就可以定下来,有时候教授们需要查看一下日程安排,但几乎都能得到同意,除非他们不在,或日程有冲突。原因很简单,美国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媒体的信息交流功能非常强。专家教授们每天从媒体中得到许多信息,他们自己也愿意通过媒体介绍自己的学术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也等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记者的采访经验中,教授是最容易接受采访的。政府官员有时受规定限制,不能随便见记者;大公司的总裁又实在太忙。对记者来说,这两种人都不容易采访。教授们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又只是代表个人发言,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有时候,与某个教授相处熟了,又谈得投机,采访就完全是朋友之间的聊天了。在这么多年的采访中,记者从来没有想过要付钱给对方,以此请他们接受采访。

  那么,媒体是否有主动给采访对象一定报酬的现象呢?记者问了一下在《纽约时报》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工作的美国朋友,他们说得非常清楚:新闻采访属于新闻自由,是记者的权利,对被采访者是不应该给钱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也没有给过钱。这与投稿不一样,投稿是专家教授等作者的劳动,要给稿费。采访则是记者的工作,被采访者是否接受采访是自愿的,要么拒绝采访,要么就面对记者的问题,这里没有买卖的关系。当然,在电视的有些访谈节目中,对从外地赶来的嘉宾,也给一些车马费,那是补偿嘉宾的路费,不是买他所讲的东西。有些商业性的电视节目给嘉宾一些酬劳,但这与新闻采访无关。

  记者又采访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吕晓波教授。他表示,哥大的教授接受采访是不收钱的,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因为这在美国已是一种习惯了。纽约大学大众传播学教授黄哲超认为,专家教授接受采访要收费,在美国是要被人耻笑的。这违背了教授的道德标准,也给学生树立了很不好的形象。一个大学教授,除了教学和研究外,还有一个服务社会的责任。为某件事接受采访,作为专家发表意见和评论,是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些事件,这里不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另外,如果在采访中涉及金钱,就成了有偿新闻,会影响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性,这也是新闻报道的大忌。

  美国媒体有职业道德标准。一位新闻界朋友给了记者一份《底特律新闻自由报》的十点道德准则,最重要的一条是独立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与此相关,在关于报酬方面,准则规定:“不许为了新闻给消息来源金钱”。很明显,美国对新闻从业人员有很高的道德要求。同样,教授在美国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社会对他们的道德水准也有很高的要求,他们通常很自律。如果把教授接受采访是否应收费的问题拿来问一个美国教授,回答肯定是:不收费!

  德国:学术道德是教授信誉的基础,他们不会为几个“小钱”影响自己的声誉

  德国记者协会办公室负责人绍尔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很干脆地说,在德国,有关接受记者采访是否收费方面没有任何规定,但“即便是专家和教授,接受记者采访也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这些人接受采访从不要求收取任何费用”。她说,在德国公立机构工作的专家学者,如大学或研究所的教授、社会团体协会的专家都属于国家的公职人员,他们有义务将自己获得的知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通过媒体传达给公众。

  绍尔女士举例说,德国记者协会每周都会组织多次采访活动,记者协会根据记者们当前最关心的问题,请来这方面的专家教授,再通知对此感兴趣的记者。每次采访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被采访者不收取任何费用,多数情况是记者协会承担20欧元左右的出租车钱。专家教授可以有各种理由拒绝接受采访,但绝不会因为费用问题不接待记者。德国电视台请专家教授做节目,一般也会象征性地支付一些车马费,但这不是商业行为。

  德国记协负责人强调,专家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被采访对象并不是被动的,更不是单向的,接受采访给专家教授带来了更大的知名度和声望,这是被采访者求之不得的。

  德国外交协会的国际问题专家拉尔表示,所有专门领域或大学的学者教授都应努力忠实地为公众服务,这是德国的知识分子在学术道德和职业规范上都会有的一种自我约束,也是专家教授树立信誉的基础。

  另外,德国学术界诸多专业学会也对学者进行必要的行业自律。学者不会为几个“小钱”影响自己的声誉。

  在德国有些领域,一些人接受媒体采访是要收费的。他们有的是历史事件见证人,掌握着别人所不知的信息;有些艺术界的影星歌星在接受采访时也要求收费。但对此类事情,德国媒体不以为然,总会对其评头论足一番。

  印度:署名不能含糊,报酬大可不必

  印度学者教授很乐于和记者交流,常常会和蔼可亲地提供自己的分析和见解。教授们不但不会要求收费,而且如果记者登门采访,在多数情况下他们还会自己掏出几个卢比,打电话要来一杯香喷喷的印度茶给记者享用。

  在温家宝总理不久前成功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后,记者曾经受邀前往新德里电视台做节目,讨论中印关系发展等问题。与记者一同参加节目的还有一位印度学者,他曾经担任过印度驻外大使,对中印关系颇有研究。新德里电视台的服务非常周到,在确定好时间并询问记者站地址后,有专车负责接送,但涉及到物质方面,只有一瓶矿泉水。日前,记者问这位印度前大使,当时电视台做节目是否付费给他?他说,所有嘉宾都一样,没有任何报酬。

  许多印度学者认为,学术界与媒体的互动是一种良性互补关系,双方都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给对方提供帮助。对于学者教授而言,重要的是媒体在引述观点时一定要尊重其智力成果和知识产权,特别是在署名上决不能含糊,而报酬则大可不必了。本报驻韩国、联合国、印度特派记者 徐宝康 何洪泽 陈继辉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柴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