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内蒙古一深井内发现大型疑似太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9:40 北方新报

  7月16日15时,大青山脚下,骄阳似火。

  37摄氏度的高温,让人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水。

  炎炎烈日下,一个姓刘的小伙子守在大青山脚下一个村庄的一口大井旁。连日来,他的工作就是,把井水抽灌在水车里,运往附近的工地。天热,工地里的用水量大,一天要运
好几车才能保证工地的供水。这一天,他的工作是不断地抽出井水,水面降低后,把以前放好的水泵再往井的深处放一放,以保证日后能抽到足够多的水。他从没想到,在这一天,一个神秘的东西被他发现了。

  一块巨大的肉片

  这是一口被村里人废弃的大井。多年来,没有人知道它固守着一个秘密,直到2005年7月16日那一天到来。

  当日15时,随着水泵的突突作业,井中的水面在一点点下降。这是一口自流井,一旦停抽,水面又会一点一点地复原。枯枝败叶以及部分垃圾漂浮在水面上,村里人早已不饮这井水,现在的井状也少有人维护。据工地的工人说,井里的水蛮好喝的。干活渴了,他们经常扯过车上的水管,喝上几口,甘甜解渴。

  16时,眼见着水从腕子粗的水管中哗哗流出,井中的水面下降的很快。不知是水的压力小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一个灰白色的物体半浮出水面,闯进了这个姓刘的小伙子的视线。开始,小伙子并没有在意,他认为那是一大块多年沉在水底的垃圾,像一块胶皮。

  重约80公斤

  可是,随着井水被抽地越来越少,那东西的模样也越来越真切。它到底是什么?那么大的一片,看上去还肉乎乎的。蹲在井边的这个小伙子,越看越糊涂。突然,他有点害怕,慌乱中,他站起身,停了水泵,开车跑回工地找人。一会儿,他领着另外4个小伙子返回来了。5个人一同蹲在井边上研究。看着看着,一个姓岳的小伙子想起了本报连续几个月的相关报道。这块肉乎乎,看起来像长着一层皮一样的东西会不会就是报道中的太岁?他们决定把它捞出来。

  整个打捞过程是艰难的,这块浮在水中的厚重的东西极难摆弄。因为它有弹性和韧劲,在外力的作用下,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浮起来。加之,井口很大,井内的污泥又多,没有哪个小伙子敢下井把它抱住。他们只能一起站在井边,用长长的枯树干移动翻腾它。翻来覆去几个小时之后,好不容易,借助着水的浮力,他们慢慢地把它送进了一个大编织袋中,拖上了地面。它很重,至少有80公斤。小伙子们费了不小劲儿,把它抬上了车。

  当小伙子们把这块又厚又大肉片运回家,已经是当日22时,他们把它放在一个大的铁皮箱子中。原本很完整的东西,已经被他们鼓捣得皮开肉绽。

  片状多种颜色

  铁皮箱的面积太小,不能将它完全摊开。因此,无法准确地描述出它的形状。物体大致由黑、黄、白几种颜色构成。它更像一块长着老皮的厚厚的肉片,随便扯开一处,里面都是稠稠的生鸡蛋清状的东西,滑滑软软的,很嫩,不溶于水。姓岳的小伙子给铁皮箱子里灌了半箱水,它堆浮在水箱中,没有任何气味。偶尔有一只苍蝇飞来,并不对它产生兴趣,仅作短暂的停留,就飞走了。

  表面上看,这块厚肉不通体黑灰色居多。发现者介绍,它最初出现在井里时,颜色浅的部分在上,颜色深的部分在下。下面的部分靠近淤泥,颜色漆黑。上面的部分颜色黄白,有的地方很硬,有弹性,像老皮。

  几个小伙子表示,把此物弄回去的第二天,他们设法联系记者,想把这事第一时间告诉本报,但是没有成功。他们认为,要想搞清它的身份,只能委托本报请有关专家鉴定。美国华盛顿大学药物化学家邱声祥博士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物体的颜色很可能与其组成成分有关。所以,鉴定前如何取样,是很关键的一步。受专家委托,记者将于近日进行取样,然后将其寄往广州方面的实验室。

  40多年前的大井

  呼和浩特北面大青山脚下,坐落着一个有着200户人家的村庄。

  村头,是这口部分坍塌的大井。7月20日,绿绿的井水深不见底,水面上飘浮着干枯的树枝。村里的老人说,这是一口自流井,开挖于上世纪50年代。井水源于地下泉眼,地下水位升高时,它会水满自溢,一方面也起到了自行排污的作用。现在,井深10米左右,井水深5米左右,已经少有水满自溢的现象发生。

  几十年来,大井在村里的人心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上世纪末,村里有了自来水,老井退出了它历史中的角色。偶尔,出于节省,在做泥水活、洗衣或饮牲畜时,人们还会想起老井,到井边取水。村里有一位姓韩的老人,今年60岁了。他说,在他20几岁的时候,他参与了这口井的挖掘工作。井初挖成时,为了防止它塌方,会影响水的质量。村民把井口和井壁用石头砌了起来。近50年的时间里,全村人的生活与它息息相关。老人努力地回想着,有关这口大井,还存有多少重要的记忆?他终于记起:这口井2次遭遇过洪水。那一年,当洪水从大青山上冲下,转弯,由东向西冲进了村里时,冲毁了人们对它的完整的记忆,原本用石头砌成的好端端的大井口被摧毁了。后来,再没有人修砌过它。直到它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一口真正的老井

  “要说真正的老井,在这口大井北面不远的地方的那口枯井那才叫古老。”几乎是无心地,老人慢慢悠悠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还有一口井?老人的话,让记者心里一亮。在大井的北面几十米的地方,4块被岁月磨蚀的光溜溜的大石头间砌着一个苍桑的井口。井口很窄,只能容一个人扁着身子进入。老人说,这口老井已经干枯多年。破烂的柴草堆积在里面,发出阵阵霉气。老人不知道这口井已经存在了多少年,他说,即便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对它,也只是存有儿时在井边玩耍的记忆,说不上来的,依然是老井的年龄。一直以来,人们都叫它老井,这一点是唯一能肯定的。

  相隔如此近的一大一小两口井有着怎样的关系?有人说,它们是源于一个水系,像连通器一样在地底相连。还有人说,当年,洪水从山上冲进村子,从村东漫向西村,漫过了相对靠南的地势较低的大井,靠北的,地势较高的那口古井却毫发无损。

  日前,从大井中发现的这块厚肉源于哪里?始于何方?它与大井、古井和洪水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种种疑惑都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文/《北方新报》记者 辛一 摄影/《北方新报》辛永红

  农民家中发现神秘软物 夏天不腐坏冬天不僵化

  内蒙发现神秘软物追踪:被怀疑是传说中生物

  内蒙发现疑似太岁的软物 美学者要为其鉴定身份

  中美科学家面向全国征集太岁样品(图)

  内蒙又现太岁 浸泡水几年后仍无色无味(图)

  北方新报为全国疑似太岁建立信息库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