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非公经济唱“主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08:10 红网-湖南日报 | |||||||||
本报7月27日讯(记者 张尚武实习生曾楚禹)历经多年精心培育,浏阳市非公经济终于完成了从“配角”向“主角”的转变。至7月中旬,全市登记的私营企业超过2000户,在册个体工商户2万余户,从业人员达32万人。去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7.66亿元,占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的89.9%,非公经济实缴税金占全市财税总额的72%。 起步早,发展快。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浏阳市就逐步把500多家市属企业、城
非公有制企业发展,难在科技和人才。记者在浏阳花炮、医药科技园看到,这里的非公有制企业“过”得挺好。科技园专门设立孵化中心,专家咨询、难题招标、课题攻关、技术转让都有一套成熟的操作规程;孵化中心每年技术交易额上千万元,600多项专利走向生产领域。他们面向全国招揽人才,开展“百名人才兴企业”、“相约浏阳河”等大型人才供需见面会,为非公有制企业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100多人。 如何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上规模?浏阳的经验是:吸引大户入园区。投资建设生物医药园、现代农业园、花炮精品园、纺织工业园、现代制造产业基地等园区,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土地出让、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大户入园。最早建成的生物医药园引进非公有制企业60余家,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企业群。各大园区引进非公有制企业均达10家以上,集约化经营提升竞争力。 面对处处青山,市里负责人欣慰地说,浏阳人居环境极佳,老板前来兴业,投资环境更佳:政务中心“一门办理”,3天办齐手续;商业银行进园区,靠前服务;政府颁发收费监督牌……这种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浏阳非公经济迅速从“配角”成长为“主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