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安徽教师骑自行车旅游上瘾 骑车最远到达广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15:28 龙虎网

  【龙虎网讯】骑着自行车跑了50多个省市,这就是安徽省南陵县一中英语教师刘继涛不平凡的经历。昨天,他骑车来到本报,向记者讲述了这15年来他骑车闯“江湖”的经历。

  安徽教师骑车来南京

  刘继涛身高约160厘米,身穿白色棉质T恤、黄灰色短裤。人显得很瘦小,但却很有精
神,大笑起来也显得特别爽朗。他随身带着一个大包,包里装着各地的地图、旅游书、笔、笔记本、收音机等。刘继涛说,他1957年1月出生在安徽的南陵县,在南陵一中教英语。说着,他从包里掏出自己的上岗证给记者看。还一边不时地用绑在手腕上的毛巾擦脸。尽管如此,额上的汗还在不停地往下淌。

  骑车50公里去办事

  1990年7月底,刘继涛本来想乘公交车去芜湖市区办点事,可等了好久的公交车也不见来。于是,他想还不如骑车去呢。刚想到这里,刘继涛就跨上了自行车,向芜湖市区方向进发。全程大约有50公里,当骑到10公里后,刘继涛感到口渴、冒汗,加上太阳直射,头觉得有些晕。由于准备不足,路上也没准备水和毛巾。只好忍着,如果路边有卖水的,他就买点喝。喝完后又继续上路。骑到芜湖以后,刘继涛算了一下,大约花费了5个小时。他说:“这算是我第一次骑车远行了。虽然准备不足,但我对骑自行车远行产生了好感。”

  被雨水淋成关节炎

  第二次是在1992年8月,这次刘继涛是要去安徽的安庆看望在那里工作的学生。这回他带足了干粮、水、毛巾等物品。可人算不如天算,刘继涛骑到半路时,天下起瓢泼大雨。他没带雨披,也没穿长裤,就任凭雨水打在他的身上和裸露的关节上。没过多久,他感到膝关节酸痛酸痛的,每踩一下脚踏板都很费力,完全使不上劲儿,上坡时根本骑不上去。无奈,他只好下来推着自行车走上去。打那以后,每到阴雨天,他的关节处就隐隐作痛。

  每到一站都写旅行体会

  1993年8月份是从安徽南陵骑到镇江。全程230公里,刘继涛从凌晨的4:30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下午6:00才赶到镇江的表姐家。刘继涛告诉记者,1997年8月是他策划的一次骑车大行动。他从南陵出发,途经南京、江阴、苏州、周庄,一直到达上海青浦县。“我每到一站都写下当时的感受和体会。”记者在他的随行日记中看到这样的话,“连日在高温酷暑中奔行,由于时间长、速度快,加上反复磨擦,腿股处终于皮破生疮了,从无锡到苏州,虽一路景物宜人,但我却不断地被撕裂感和疼痛所折磨,只有不停地变换姿势才能减轻疼痛,同时不得不放缓了速度。”

  骑车最远到达广州

  提起1999年8月的那次骑车行动,刘继涛感慨颇深。这次也是他迄今为止跑得最远的一次了,他从南陵出发,经过浙江、江西、福建,最后到达广东。他身上带着2000元钱,去的时候骑车去,回来就做火车。在行进的过程中,他就住在附近的旅店里。等到家时,这些钱也所剩无几了。“我出门时,早有打算要去广州,可又不敢告诉老婆,怕她知道了不同意。因为只告诉她是去外地老同学家转转,用不了几天就回来。老婆也没疑心,可等我越骑越远的时候,我才给家里打了电话,‘老婆,我要骑车去广州了。’这时,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老婆拿我也没辙。”刘继涛说到这里,已经笑开了,为自己这次策划行动的成功而洋洋得意。

  盖了50个省市的邮戳

  2000年骑车去了合肥,2003年和一位小他20岁的同事一起去了黄山,沿途两人树下休息,聊天下围棋等。2004年,刘继涛又策划了古都之旅,南陵出发,途经淮南、阜阳、商丘、兰考、开封等地,后来由于车被偷了,不得不坐火车返回。每到一处,都到当地的邮局去盖一个邮戳,目前为止,刘继涛已经盖了50多个不同地方的邮戳了,他笑着说:“只要我还骑得动,就会一直盖下去。”

  最想骑车去西藏

  刘继涛笑着说:“我都是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当地人都觉得我是当地人。所以,在我骑车旅游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被人骗过坑过。”“我喜欢骑车和旅行,喜欢骑车的那种驰骋的感觉,胯下的自行车就像是我的一匹骏马,跟随我一起在大地上奔驰。喜欢旅游,大自然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心旷神怡。我执著地热爱骑车和旅行,用什么方法能将这两种事情结合在一起呢,那就是骑车旅行了。目前我最想做的就是骑车去西藏……”

  作者:陈娜 苏丽萍

  (来源:金陵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