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希望工程”的精神价值无法估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00:09 哈尔滨日报

  曲伟杰心理学校校长曲伟杰

  学龄儿童不能上学,缺的只是钱。拿到捐款的时候,孩子们得到了比钱更宝贵的东西———精神力量。在这个意义上,这些贫穷的孩子有时比富家子弟更富有。

  当孩子因为钱不能上学的时候,他缺的就不仅仅是钱了。看着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
堂,他会感到妒羡、孤单、无助和卑微。这些精神营养缺乏症,会损害他们一生的成长,其后果并不亚于缺锌缺钙缺阳光。“希望工程”给他们的是社会的支持、精神的营养。得到社会支持时,孤单的孩子有了归属感;吸收精神营养时,卑微的孩子有了自豪感;感动于如泉的爱心时,成长中的孩子有了以爱报爱的社会责任感。正因为如此,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极有可能超越“小皇帝”的贫乏,成为自己温暖也能照亮社会的小太阳。

  人们常说热心教育的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不对的。仅仅照亮别人,自己岂不是太苦了?被照的人岂不是太黑了?捐钱的人岂不是太傻了?事实是这样的,照亮别人的同时,付出者也在辉煌着自己。捐款寄出时,不断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仅仅是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仅仅是背着书包奔向校园的可爱孩童吗?不是。捐助者注定会看到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爱心、自己的品格、自己的价值。毕竟钱只是金或纸,钱里面装的毕竟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当这些钱变成希望的学校、灿烂的孩子时,辉煌的感觉自会从捐助者心中涌出。从心理学角度看,捐助绝不仅仅是单向的付出。捐助其实更像献血,既救助了别人,又激活了自己。

  从社会层面看,“希望工程”的现实意义是一些人把自己的钱放到了另一些人的手中,支持那些原本只能看着别人上学的孩子也步入校园。

  从心理层面看,“希望工程”是对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的一次持久大颠覆。在“希望工程”的旗帜下,一批又一批互不相识的人,把钱捐给了一批又一批需要帮助的人。一批又一批得到帮助的人,会把自己得到的爱和温暖传递给一批又一批需要帮助的人。12年捐款的总额也未必就算天文数字,但她所传扬的人性的光辉却是天文数字也无法计算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