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米马路就有16乞丐蹲点 怕断财路不愿求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08:11 重庆时报 | |||||||||||
核心提示: 今天是《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两周年的日子。但两年来,市民们仍能在大街小巷见到乞丐的身影,而愿意求助的乞丐极少。随着“市长峰会”的日渐临近,一些市民担心满大街的乞丐会影响城市形象。 几百米马路16个乞丐蹲点 “常年就是那几个人,比摆摊做生意的还要有规律。”在调查中,一些市民告诉记者,有些常年行乞的乞丐他们都已经“认熟了”!沙区市民曾先生称,6月初的一天他曾细数了从沙坪坝区欣阳广场经一、三中大门到沙坪坝重百一路的乞丐数量,仅这短短的几百米马路两边就有16个乞丐蹲点行乞。 根据曾先生的观察,两年来,这一线的行乞者,一直都很有规律:冬天时最多的就是一群头发花白操河南口音的老太太,百米左右就有一个;这些老太太一到了春天就消失,秋末又出现。还有几个小孩常年在这段路上乞讨。 对行乞者管理成空白 市救助站有关人士称,过去的收容遣送制度是由有关部门主动强制收容“三无(无身份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谋生手段)”人员,而实施“救助管理办法”后,变主动收容为接收救助,对街上的乞丐只能劝导他们到救助站接受救助。而市政执法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乞丐在街头行乞,虽然可能存在霸占人行道等,但并不属于摆摊设点的行为;也没有相关法规规定市政部门有权驱赶占道行乞者。 据了解,目前在对行乞者的管理问题上,只要他们没有违法行为,就没有任何部门有权力进行干涉和管理,对行乞行为的管理,成为公共管理中的一块空白。 怕断财路不愿意求助 目前,不少乞讨人员不愿意进救助站,原因较多,对于的确贫困而乞讨的人员,救助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这类人员,除非是的确想回家而无路费的情况下,否则根本不愿意进入救助站求助。而对于以乞讨作为谋财致富手段的职业化乞讨者来说,进救助站无异于自断财路,他们是更不可能进救助站的。救助站成免费“招待所” 不少求助者把救助站当成免费的“招待所”,一再进救助站求助,使得救助站面临两难境地。一些求助者在受助回到家乡后,生活等方面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者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无着时,便再向救助站求助———这些人把救助站当成了提供免费食宿的“招待所”。 需要全社会长期帮助 据市民政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市各级救助站每月接收求助者约1500人次,大多为遭遇暂时困难者,而真正的职业乞丐求助的极少。同时,据市救助站有关人士估计,常年在我市各区(市县)行乞的职业乞丐数量不少于800人。 市救助站有关负责人认为,职业型乞丐需要的不是救助站的短期性“救助”,而是全社会的长期性的帮助。记者 周婷婷 实习生 金定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