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冷眼旁观中考“择校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3:33 山西日报

  为能让孩子步入一个理想的高中,不少家长在这个炎炎夏日到处奔忙。中考这道坎难在哪儿?不少专业人士称,要说难,其实是难在省城为数不多的重点学校,这与家长们日渐增大的期望和选择有关。就此,记者近来采访家长、老师、考生,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他们对话交谈,感慨良多。

  1:重点·扩招

  场景

  7月7日,记者在太原市考试中心采访时看到:很多中考考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来考试中心查分,其中一位考生家长得知自己的女儿考了583分时,拨通了丈夫的电话:“女儿考了583分,上了省实验中学的扩招线了。”据了解今年该校的扩招生的费用是3万元,尽管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这位家长仍为孩子能够达到重点高中扩招线而欣喜万分。

  心声

  很多家长抢着要让孩子挤进重点高中。他们说,这几年,从省实验中学、五中、成成中学、山大附中等重点中学提供的每年大学录取率来看,进入这些重点高中,可以说已经一只脚迈进了大学校门。此外,不少家长认为:即使孩子分数不够,但是进入重点高中毕竟可以起到“水涨船高”的效果,对将来高考有益。还有少数家长有着比较现实的考虑:重点高中的学生将来的发展肯定会很不错,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做同学,也会对孩子将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尽管孩子们还不明白这种作用。所以,家长们只得千方百计托熟人,找关系,情愿付出一笔不小的“赞助费”、“人情费”,也要把孩子送进重点高中。

  感言

  拥挤在重点高中门口的家长急切盼望跨过这道门坎,让孩子接受那里的优质教育,这种越来越浓的“重点高中”情结正说明太原市高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目前,这种重点培养、尖子培养的思路和教育模式仍将存在,所以,有关部门应该从优化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受众面的方向发展。否则,“择校热”仍将高烧不退。

  2:普高·职教

  场景

  在不少初中毕业生的家中常见到此景:

  父母:

  你要好好学习,否则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就不会找到好的工作;没有好的工作,就不会得到较高的收入……

  孩子:

  又这么唠叨,我都紧张的要命,这样的推理好像一旦没有考上高中,就会出现一大串可怕的后果。

  心声

  一位父亲这样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家庭对子女教育寄予很高的期望,存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他们看来,从初中到高中肯定会刷下一批学生,尽管也有不少中专、技校可选择,可大学毕业都很难找到工作,中专毕业生就更没人瞧的上,所以怎么也得先让孩子上了高中再说。一些老师这样说,高中阶段教育本身的含义要比很多家长所理解的要丰富的多,除普通高中外,包括技校、中专等职业教育学校。由于家长们普遍想让孩子上大学,确实存在普通高中入口拥挤的现象。作为初中学校,中考升学率的高低,尤其是重点高中的比例,是吸引生源的重要砝码,所以在整个三年的教育当中,老师也在向孩子灌输上高中的重要性。

  感言

  近年来,随着太原市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发展,已经全面普及,普通高校的逐年扩招,也建起一条培养高学历人才的高速公路,而连接这两者的普通高中教育则因为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拥挤。据了解,今年太原市中考报名人数为45570人,普通高中共招生503个班,总人数为2.3万人左右。很明显,有限的高中教育资源与群众需求形成了矛盾。因此,作为家长应需改变观念,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教育方向,目前已有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形势大好,大可不必唯“高中”是举。

  3:家庭·分数

  场景

  清清的父亲由于身体原因给单位看大门,母亲每月拿500多元的工资。今年清清中考考了563分,被太原铁路一中录取。有一次,清清突然问爸爸:“如果我没有考够重点高中,怎么办?会不会出钱让我上高中?”“爸爸肯定会供你上高中,可是你要是再考不上大学呢……爸爸不知道有没有那么多钱供你。但是只要你努力,卖房子也值得。”清清爸爸说,孩子真要是没达线,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前途会让他们很难选择。

  心声

  一些家长说,现在很多现象使他们觉得教育的公平性难以充分体现。比如有些孩子虽然分数在扩招线内,却交不起这么高的费用,失去了上理想高中的机会;有些孩子的分数低,可是在家长疏通社会关系后,却也上了理想高中。这就使中考不仅成为学生实力的较量,还变成了家长能力的比拼。

  感言

  可以肯定,由于家境不同而造成孩子获得的教育机会不同的现象确实存在,有些家长凭借着家庭的富裕或社会关系的优势弥补了孩子中考分数的不足,这在重点高中体现得更为突出。我们知道,改变这种现状的路子还很长,但这绝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尽最大可能地减少教育差距、增强教育公平,才能使得许许多多“没关系”、“没钱”的父母不再为子女上学而留下心灵的痛楚。本报记者岳晋峰(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赵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