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七个人 七分钟 一场特别的球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7:24 华商网-华商报
七个人 七分钟 一场特别的球赛(图)
谁能想到这些“运动员”是经过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

  本报记者 胡国庆 摄

  时间:2005年8月2日10时

  地点:西安体育学院篮球场

  队员:4个换心人、3个换肾人、1个医务人员(客串)

  裁判:医务人员

  啦啦队:医务人员

  特殊赛场

  换心人和换肾人的“较量”

  昨日上午,在西安体育学院举行了一场简短但又特殊的篮球赛,在一旁观战的是十余名医务工作者,而上场的8名运动员中,有7位是换过心脏或肾脏者。

  昨日,4名来自我省铜川、榆林等地换过心脏的患者,汇聚西安。数年前,西安一家医院给他们置换了心脏。院方为了鼓励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也为了向世人证明换心人也很健康,经过初步检查后,医院方面决定给他们和医护人员组织一场篮球赛。此外,该医院肾移植科也有3名换过肾脏的患者来医院复查,这样,4名换心人对抗3名换肾人的篮球赛一拍即合。

  该医院为此专门给这些患者买来运动衣,上午10时许,在西安体育学院篮球场,4名身穿红色运动服的换心人和3名身穿蓝色运动服的换肾人手拉手登场亮相。一位医务人员也临时客串,加盟换肾人队伍。随着裁判一声哨响,两方运动员开始奋力拼抢,在场的医务人员立即给他们鼓掌加油。开赛约一分钟,蓝队队员先下一城,约两分钟,红队队员也回敬一球。比赛约打了7分钟后,当裁判的医务人员张波吹响了结束的哨音。但是一些球员还是感觉不过瘾,仍不断传球、投球……

  据介绍,参赛的换心患者中,年龄最小的16岁,叫姜辉,做心脏移植手术时只有12岁,是当时全国最小的移植心脏的患者。最大的30余岁,目前此4人经过检查后身体状况都较好。3位换肾人除一名来自山西永济外,其他两人都来自我省。这7人换器官都有3至6年的时间了。

  真情告白

  我虽换了心 婆姨不变心

  昨日下午,记者对参加篮球比赛的4名换心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心情就像一位患者母亲一瞬间的表情———含着眼泪在微笑。微笑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新生,痛苦的是,他们每年还需要服用价格不菲的抗排异药。

  我们活得太费钱了

  16岁少年姜辉今年小学刚毕业,他在4年前查出患有心肌扩张心脏病。“医生说不换心脏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姜辉的母亲赵淑芹说。2002年10月21日,姜辉在母亲的带领下,做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在民政部门和医院的帮助下,姜辉家只给医院交了一万元钱。但是手术后,为了不出现排异现象,姜辉每天都要坚持服用抗排异药物。现在每年的药费都在2万元左右,还都是国产药。赵淑芹虽然是微笑着接受记者采访的,但好几次眼泪都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姜辉的家在铜川山区,兄弟两人,姜辉是老大,姜辉的父母只能靠种地给姜辉看病,姜辉的父亲闲时也做些木匠活贴补家用。“没有办法就让姜辉退学,姜辉的弟弟学习也很好”,赵淑芹说。但是,同样学习很好的姜辉说什么也不同意退学,这样让赵淑芹很为难。另一位换心人说:“我们活得太费钱了。”

  婆姨说我良心不坏

  “我快要当爸爸了!”28岁的陕北汉子郝海斌骄傲地说。他是在移植手术做完后结婚的,妻子现已怀孕。“婆姨知道我换过心,但还是跟了我,她说‘你心换了,但良心是好的’。”郝海斌为此很自豪。

  郝海斌说他做完手术后胃口一直很好,手术当天就喝完了一大碗稀饭,还要再吃时被护士挡住了。

  其实,郝海斌像许多陕北汉子一样贪酒,单位同事和亲属从他手术后就让他滴酒不沾,这一点儿却让郝海斌有点“不爽”了。

  本组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崔永利 采写

  业界呼吁

  应建心脏库使信息畅通

  国家还应尽早出台心脏移植准入制度

  1978年,我国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在上海完成。时至今日全国心脏移植仅有200例左右。在我国医学界有一种普遍认识,心脏移植手术是一种常规手术,那么为何常规手术不能常规呢?

  一些医务工作者介绍,经常有人跑到医院表示要卖身体器官,但都被医院拒绝了,因为我国法律规定严禁买卖身体器官。

  记者在网上搜集到这样的数据,我国每年心脏移植约30~50例,而国外每年移植心脏约4000~5000例,其中一半集中在美国。有关专家认为,这与美国脑死亡以及器官移植方面的立法有关。曾在国外进修多年的蔡振杰教授说,国外一些公民都随身带有一张卡片,上面写有这位公民与某些部门自愿捐器官的协议,当这位公民遭遇意外死亡时,医护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从遇难者身体中获取器官。而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出自自愿捐赠的人体器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人体器官的需求。

  有关专家说,国家已经有了骨髓库,解决了骨髓信息的畅通,在心脏移植上,还应该建立心脏库,使心脏的信息更加畅通,不会出现西安的患者只能到西安各大医院寻找供体的现象。此外,国家还应该尽早出台心脏移植的准入制度,以保证患者能够在开展例数多、手术经验丰富的医院进行手术。

  专家访谈

  立法可缓解供体不足

  昨日下午,记者对我国心血管病专家蔡振杰进行了专访,蔡振杰给26位患者主刀做过心脏移植,目前有18位患者健在。

  记者:目前我省做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大约需要花多少钱?

  蔡教授:目前国内通常的价格约在15万元,但总花费压到10万元左右也是有可能的。

  记者:心脏移植后,患者存活率能达到多少?

  蔡教授:病人1年的存活率可达到85%%~90%以上,5年的存活率可达到70%%~80%,10年的存活率可达到50%以上,国外存活最长的超过了30年,国内目前最长存活达到13年。

  记者:心脏移植后,患者的性格是否会受到影响?

  蔡教授:一般情况不会的,但也有个别患者因为恐惧别人心脏进入其体内等心理,性格会受到一些干扰。

  记者:您曾参与了人体器脏移植有关方面立法的讨论,当时大家争论的焦点在哪里?

  蔡教授:焦点在于对尽快出台《脑死亡法》的争论,因为临床死亡是指病人停止呼吸和心跳后才能宣布其死亡,但是临床死亡的病人心脏就不能再移植了。脑死亡是指患者虽然呼吸和心跳尚未停止,但意识永远不可能恢复,如果《脑死亡法》出台后,脑死亡就可以宣布患者死亡,此患者的心脏还可以再移植到其他患者身上,再给另一患者以新生,这样还可以大大地缓解供体的不足。目前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出台了《脑死亡法》。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