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白领年薪50万无法排解压力 用铁锤砸伤二手车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07:36 国际在线

  一位毕业于名牌大学,曾在国外知名公司工作,回国后拥有一份年薪50万的高级男白领,却突然之间觉得生活没意思,需要做点事情。而他最终选择做的事情就是,抢一辆7万左右的二手车来开。他现在暂被关押在看守所,等待法律的最终判决。

  他叫徐浩海。在看守所里的150余天,他一直思考的是,当时究竟怎么了?好端端的事业,好端端的家庭,所有美好的一切,怎么全被自己给毁掉了?

  每天能挣1000美元 曾在IBM、微软和麦肯锡工作

  今年31岁的徐浩海,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曾先后在IBM、微软和麦肯锡等知名公司工作,还在美国工作了一年,案发前所做的职业为同声传译员,工作时间约为一年。据徐浩海自己说,他在这个行业中可以说是个佼佼者,工作时身价每天在1000美元左右,年收入在50万人民币以上。

  同声传译被称作“金饭碗”行业,其主要工作内容为在一些国际性会议、谈判、演讲等场合,进行同步翻译。它要求同声传译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外语以及翻译水平,更要对相关行业、文化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国内有能力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并不多。真正的从业人员,则有着令人羡慕的高收入。他们的酬金大都以天计算,以美元为单位。

  抢车 换牌 拒捕 被抓

  去年9月,他以买车为名,将二手车主约出来,因反复试车引起了事主的不耐烦,他用一把铁锤将事主打成轻微伤后把车开走。

  回家后,他把自己原来开的奥拓车牌子放在抢来的车上,开了一个多月后被警方发现,抓捕过程中徐浩海拒捕并趁机逃脱,之后很快被警方在上海抓获。今年4月,检察机关对徐浩海正式批准逮捕,徐浩海暂被关押在北京市朝阳区看守所。目前,公安机关正在补充其脱逃罪的一些证据。

  接办此案的朝阳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赵佳说,表面上看,徐浩海一案并不复杂,但是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却与众不同,这在他4年的公诉工作中,非常少见。他有着较高的学历,有着体面的工作,有着稳定的家庭和丰厚的收入。白领犯罪一般为职务侵占,像他这样暴力犯罪的还是第一次遇到。他为什么会去抢劫一辆价值7万元左右的二手汽车呢?

  见过的人说他很清秀

  “他长得比较清秀,表情宁静,身上散发着一股儒雅的气息。”见过徐浩海的人用类似语言形容他。

  徐浩海的身高在1米65左右,体重与身高比较相称,浓眉大眼,皮肤不白也不黑。说话始终是一个语调,比较平稳。

  “如果不是在看守所里见到他,恐怕很难和一个打伤车主又抢走汽车的犯罪嫌疑人联系起来。”检察机关的办案人员说。“他个子不高,身体又不壮,想不到他能打伤一个身高体重相对他来说都有很大优势的男人。”一民警不太相信地说。

  白领抢车·自述

  徐浩海本人回忆案发经过——“不知为什么特别烦躁”

  在看守所里,徐浩海清楚地记得自己进来的那一天。他说,150余天里,每天早上醒来都会想,今天是第几天,希望今天自己的心情可以平静一点。

  疲惫与压抑无法正常排解 经常有上街打人的冲动

  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他有着相对的自主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等于完全独当一面。在外人眼里,他拥有丰厚的收入、自由职业者的潇洒。但同时,繁重的工作和竞争的压力也使得他身心俱疲。这种疲惫与压抑甚至已经无法用正常的休闲方式来排解。

  “尤其去年夏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是感到特别的烦躁,容易失控并且经常失控。有时,在小区门口,我跟卖水果的小商贩都能吵架,这完全不是一个有教养或是斯文人的作派。有时我甚至有一种冲动,冲上街找人打一架的冲动,但毕竟没有机会。”徐浩海这样说案发前的心情。

  其实根本不想买二手车

  那个夏天让徐浩海觉得很无聊,他想找些事情做。这成了当时的一个理由,去做一件什么事情。

  徐浩海说,想换一辆新车的想法有了后,他便选好了一款车型,但他没有直接去买,而是通过互联网,不断与二手车卖主约见,尽管自己根本就不想买二手车。

  2004年9月11日,徐浩海与一名想出售二手派力奥的车主见面了。在试车过程中,徐浩海只是不停地开车,却根本没有要买的意思。这样一来,徐浩海与车主的矛盾爆发了。

  当时第一反应就是离开

  徐浩海说,当时车主说“你到底买不买,不买就滚蛋”,然后开始推他。这时,徐浩海积累了大半年的压抑,借着那一刹那,发泄了出来———“在受了别人侮辱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比平常凶狠得多。”

  于是,他假装不懂车内仪表盘的使用,趁着车主钻进车里低头指点给他看时,用一把长约20厘米长的锤子将车主打成轻微伤。随后,他开上那辆派力奥逃离了现场。

  他说,当时特别恐慌,因为毕竟打了人,还打出了血。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离开,也没想到后果。

  看守所里以泪洗面

  在看守所里,徐浩海后悔地说:“如果我能够把以前所有的一切,跟那天的事情联系起来,我就不会坐在这里了。我让我的妻子失望了,也让所有关心我的人失望了。”

  目前,徐浩海被羁押在北京市朝阳区看守所内,等待着法律对他的审判。谈起过去,他也总是以泪洗面:“我每天都在祈祷,祈祷我的家人、朋友能够过得好。千万不要像我这样。”

  白领抢车·讯问

  检察官眼中的徐浩海——“他缺少应有的负罪感”

  虽然距离第一次讯问徐浩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检察官赵佳仍旧感觉好像刚刚发生过。

  很少直视检察官

  徐浩海这个人说话很平稳,想法比较多,好像说出的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出口的,眼神游移不定,面对检察官的讯问,很少有目光直视的时候。

  赵佳简单演示了一下他当时的动作和神态。由于在看守所里接受检察官讯问的凳子比较特殊,胸前有块挡板,所以,徐浩海双手的动作比较多,一会左右手交叉平放在挡板上,一会又双手交叉胳膊肘支在挡板上,有时还会将手放在额头处,做出深思痛苦状。说话时,有时眉头紧皱,但声调不会有突出的变化。

  讯问中老说:

  “我正考虑供还是不供”

  检察官赵佳在对徐浩海进行审讯过程中发现,他在专业领域的高智商与他在本案中的幼稚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到一个小时的讯问中,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我正考虑供还是不供”。

  徐浩海在看守所里,监室里有20几个室友。面对检察官,他不断地说:“室友们都告诉我不要如实供述,不然会判得很重。我正考虑供或不供。”

  赵佳分析,从这点上看,徐浩海毫无作案经验,社会阅历不太丰富。他很可能有人格的缺失,也就是说他缺少一般人应有的负罪感。因为他始终最关心的是,他可能会被判多少年徒刑,他对于检察官问的每一句话,都在猜疑,怀疑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圈套。

  抢的车特征明显

  检察官赵佳说,一般盗抢机动车案件都是团伙作案,属于有组织犯罪,往往是系列作案,不会专门针对某一辆车,尤其是这样一辆具有一定特征的车。徐浩海抢的是一辆进口原装版的派力奥周末风,这款车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北京的数量也不是很多。

  徐浩海抢劫机动车的目的,也跟一般盗抢机动车作案人员不一样。因为他抢机动车的目的是自己用,而不是为了变卖,获得现金。

  白领抢车·心理

  “他潜意识里追求刺激”

  犯罪学心理专家:多原因造成徐浩海的行为

  “徐浩海的行为,要从多种原因分析,不是一个工作压力大就能解释通的。”从事了6年犯罪学心理研究并与形形色色罪犯打交道的唐警官说。他认为,徐浩海潜意识里有种追求刺激的行为,性格上也许属于冲动型,平时缺少爆发,一旦爆发就很难收场。也许是他的工作太顺利,经历的挫折比较少,他觉得生活比较平淡。或者在现实状况中存在其他的一些危机,他急需发泄出来以求得化解。

  唐警官举例说,有些人家里环境优越非常有钱,却还是不断地去偷,这就属于成瘾行为。其次,弗洛伊德的意识论中也提出,一个人犯罪与他的幼年成长经历有关。另外,徐浩海也许对社会的免疫性弱,见的世面较少,阅历有问题,文化高并不见得就懂得法律制裁的震慑力到底有多强,这些因素再加上工作压力,要求他去缓解,也就是他说的“无聊,没意思,要做点事”,从而发生了他抢车脱逃等一系列行为。

  白领抢车·压力

  白领工作压力大 排解方式要适当

  从事公诉工作已有4年之久的赵佳检察官说,这个案子只是个个案。但从中可以看出的是,现在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白领阶层,比较大的工作压力无法正常排解,进而导致精神压抑。如果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发泄,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情绪失控,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我就很阳光啊,压力再大也能排解出去。”一位从事同声传译4年之久的王先生说,同传的确很辛苦,有时忙起来好像一天10几个小时都在工作。目前,社会上从事同传职业的人并不多,各种层次的大概有百余名,年薪20万到50万不等。挣钱多自然压力就大,但只要一歇下来,就会和朋友出去游泳、健身、打保龄、唱歌,排解的方式有很多。“对于徐浩海的事情,王先生说,像徐这种排解压力的方式太极端,现今社会的高级白领,的确需要注意一下心理调节,但采用的方式不能违法犯罪。”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家外企公司的白领们,他们的减压方式多种多样,认为压力再大也可以找到正常的排解方式。除了一般的唱歌、运动等方法外,有些男士说,现在普遍流行一种国外的减压办法即暴力减压,在兜里揣一个小网球或是小橡皮球,遇到压力过大想宣泄的时候就偷偷捏一下,觉得这比冲着同事莫名大喊或是歇斯底里地撕废纸、捶桌子要好得多。

  还有的男士说,压力过大时他会选择看恐怖电影,随着剧情的紧张气氛,他会大喊大叫,这样,原有的压力就得到了释放和宣泄,这也比去抢车好呀。

  采访中,有专家提到———“把烦恼写出来”是个减压的好办法。写作的内容是什么呢?你的压力体验,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烦恼。

  早在1988年,美国就有一些心理学家做过测试,一组人员专写压力和烦恼;另一组人员则只写日常浅显的话题。每4天一个周期,持续6周后,结果前一组人员心态更加积极、病症较少。

  1994年的另一项测试则是将失业8个月的白领分成3组,一组只写对失业的想法以及失业对个人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组写今后的计划以及如何找新工作;最后一组什么也不写。结果在连续5天每天30分钟的写作试验之后,在接下来的1个月内,研究者发现那些写自己如何不幸的失业者更容易找到新工作。本版文/本报记者张伟娜(另有署名除外)

  来源:竞报(来源:国际在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