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30岁村姑高分考上大学 曾因家贫辍学27岁上高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2:07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一个扎着独辫子的村姑,麻利地提着一桶猪食穿过院坝,走进猪圈。给猪喂完食,她又将竹叶翻晒一遍,然后挑着一担菜走向市场叫卖。这是一个典型的农妇生活。但是我们眼前这个忙碌的村姑,却在今年以656分的好成绩考上了四川农业大学。她就是30岁的村姑付学能。

  在家乡新津县普兴镇桃园村的父老乡亲眼中,这个不打工挣钱不嫁人生子,惟独想着
念大学的“老姑娘”,简直就是村里的一个“异类”。

  付学能,她是个怎样的奇异女子?为何这么大年龄才参加高考?在农村,一个该是娃娃都上小学的30岁村姑又是以如何毅力坚持到最后?在去新津的路上,记者心中满是疑问。

  记者走上蜿蜒的山路,几经周折找到付学能的家时,她正在麻利地翻晒竹叶。谈话间,付学能一会儿忙着给猪添食,一会儿又忙着为烧饭的炉子添柴,俨然一个农家女。忙碌的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抱歉地向记者说,“我回来的时间不多,只能尽量多做事,好让爸爸妈妈休息休息。”为了攒学费,付学能整个暑假都在城里帮姨妈卖菜,每天凌晨5时不到就起床蹬三轮去新津大市场批发菜品,然后拉到附近菜市去卖。“一般会卖到晚上8点才回来,菜好的时候一车菜能卖四五十元。”付学能自豪地说,“连旁边卖菜的都知道我考上了大学,他们都在笑我一个大学生为啥还来卖菜,到处吆喝,可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在这个农家女的眼里,劳动是最最光荣的事。

  贫寒家境 初中退学

  在付学能几件旧瓦房旁边的竹林里,她与记者聊起了家事。因为家境贫寒,付学能直到12岁才头一回踏入小学校门。从小学到初中,付学能几乎年年都以优异的成绩稳居班级前三甲,考大学成为她惟一的目标,直到初三即将毕业的那一年……

  付学能记得很清楚,从学校回到家中的她当时被父母叫到了内屋,爸爸黑着脸地对她说,“闺女,你也20多岁了,村里像你这样年龄的女子都嫁人了。我们晓得你爱读书,可咱家就这么穷,你妈又有风湿病,干脆别读了,到厂子里去工作,学门技术好过日子。”那年,付学能21岁,已过了不懂事的年龄,面对年龄越来越大的父母,孝顺的她考虑了整整一晚上,终于含着泪点头答应了。

  工作无法磨灭心中理想

  随后,付学能进入一家机械厂,当了一名车前刨工。高强度的工作没有埋葬她心中那希望的种子。付学能仍然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碰到书店,她总是忍不住进去瞧一眼。有一次,她翻到一篇名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文章时,深深被里面那个考上律师资格证的修鞋匠的毅力所折服,她反复想,“人家30多岁还在读书,我为啥怕丢人现眼?”“她当修鞋匠都能考取律师资格证书,如果我走进校园专心读书,还怕不能圆我的大学梦吗?”

  一场初中同学聚会让她坚定了读书的想法。分开5年多,许多初中同学都考上了大学,有的还有了温馨的小家,可仍然是个村姑的付学能,明显地感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尤其是我们班主任的儿子,和我差不多大,却仍然在攻读博士。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同学聚会回来后,付学能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深藏心中的那个大学梦再次浮现。

  老师鼓励 27岁走进高中

  在初中班主任付淑蓉的鼓励和帮助下,2002年的9月份,带着大学梦的付学能在离开校园5年后,怀揣攒了几年的1000多元工资,瞒着父母走入了新津职高。怕自己27岁的年龄吓住学校,付学能隐瞒了真实年龄。为了拾起丢了多年的初中知识,付学能在学校中一边学新知识,一边找来初中课本补习,很快就成为班里的尖子生。

  然而,上学的消息还是传到了村上,传到了父母耳中。一家人都强烈反对付学能继续读书,50多岁的老父亲甚至向她吼道,“你怎么就不想想我们咋办。”

  付学能说,村上27岁的年轻人都能养家糊口了,27岁的大姑娘全都结婚生子了,“可我不仅不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还给父母带来麻烦,也难怪村里人都怨我自私,视我为‘异类’!”低着头,付学能低声说着,“你不晓得我心里有多内疚,可我知道,我们农村孩子只能通过读书才能彻底改变命运。”

  工作与念书 她选择圆梦

  高中三年,许多同学都不知道付学能的真实年龄,只是觉得她这个团支书特别勤奋、特别朴素,尤其是特别忙。他们不知道,为了凑齐学费和生活费,付学能每周要跑两个家教,周六周日也完全用来打工挣钱。付学能说,艰苦的日子她不怕,最怕的就是父母不让她读书。因此,每次回到家中,付学能尽可能地多做事,遇到农忙,她就请假回家做农活。昨日下午,当一些同学得知她都30岁时,连连惊呼:“她太不容易了,真没想到身边有这样的同学。”

  在读书与生活面前,付学能不断地面临着抉择。职高高二实习那年,付学能从一尺多高的账本中找出了一笔错帐,实习单位领导当即认可了付学能的才能,并承诺其迅速退学后即可到公司上班。令她父母与邻居再次意外的是,在优厚的待遇面前,付学能仍然选择了继续读书。倔犟的她再次成为村民们议论的对象。

  退学后 第三次走进学校

  就是这么一个倔犟的姑娘,在高三下半学期居然选择了退学。今年冬天,家庭的困窘实在无法支撑付学能的学费和生活费。她权衡了数天,做出一个令她心痛的决定:退学。

  退学后,付学能跟着一个初中同学到成都盐市口附近打工,可每次听到隔壁学校的铃声,她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该上课了!”这种思想在她脑海中根深蒂固,挥散不去。“每晚做梦都梦见自己要考试,老师却不让我进考场。”付学能一次次地在噩梦中惊醒哭泣,她哭着问自己,“难道我就这样前功尽弃,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在同学与老师鼓励和帮助下,一个星期后,揣着借来的几百元学费,付学能回到了自己的班级,与同学们一同努力冲刺高考。

  拿到通知书 再次面临困难

  656分!当付学能拿到这个在成都职高本专业排名第四的成绩时,激动地在校园里放声大哭,“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终于考上了!”她的声音在空旷的校园中回荡,久久不散。

  付学能以高分考上大学的消息迅速传到了村上,当初极力反对她读书的爸爸妈妈也松了口,赞叹道,“我们女儿硬是能干,高中读书的钱没白费。”然而,就在与大学梦只有一步之遥时,付学能再次遇到阻碍。高额的学费让这个困窘的家庭无力承受。付学能的爸爸前些日子被诊断出胸前有肿瘤,根本不敢进医院治疗,常年患风湿病的妈妈又不能干重活。30岁的农村姑娘付学能最终能否走进大学,圆多年以来的大学梦,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邻居说

  有的赞“争气” 有的叹“命苦”

  袁桂芳(赞赏地):那个丫头,确实不错,是个孝顺听话的孩子。听她考这么高的成绩,为她高兴。但是她爸妈太辛苦了。

  刘女士(非常惊奇):啊?不晓得喃,我们都不晓得那个娃娃考上大学,他们家该请客哦!

  胡大妈(担忧地):那个闺女命苦,不晓得读出来还能不能找个好婆家。

  付仕良(有丝遗憾):读大学好是好,就是农村里太穷了,我们也不可能在经济上支持她。

  林大姐(似乎打抱不平):她这个年龄应该出来挣钱了,还要靠父母,我觉得对于他们爸妈来说不太公平。

  徐大叔(羡慕地):我们娃娃有那么争气就对喽!就算卖血也要供到底。

  看点 记者手记

  重视梦想

  50岁的农民倾家荡产制造飞机;60岁的退休教师重拾课本又成为一名初中生;新津县30岁的村姑几经挫折后又走进了高考场……对于他们不合常规的行为,有人好奇,有人不屑,也有人说他们疯了,更多的人甚至预见到了他们的失败而将其作为反面教材。

  现在,随着很多禁锢被打破,一些制度被变革,很多奇迹正在变为现实,很多不可能正在变为可能,人们的想象极限被一次次打破。

  人们的梦想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被自己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审视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并为了梦想而执著追求。

  高考考生年龄限制的取消,让30岁的村姑付学能藏在心里多年的梦想种子终于发芽开花。

  当人类梦想像鸟一样在天上飞翔,像鱼一般在水里潜游,这梦想也许就是一次人类文明的超越。(记者管燕 徐海燕 摄影 刘晋川)

  同学说

  她像大姐姐 我很佩服

  昨日下午,记者电话采访到付学能的近10位同学,被采访的同学大多数都不知道她的实际年龄,当他们得知付学能快30岁时,感到十分惊讶。

  付小玲:“我一直都不知道她原来有那么大了,我和她相处得非常融洽,她就像个大姐姐一样关心我,她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我很佩服。但要是我像她那种情况,我不会再去读书,我会选择工作。”

  余鹏说:“假如是我,我不可能像她这么执著,我会受不了别人对我有异样的眼光,我会选择工作。”

  严寒异常惊奇地对记者说:“你确定她是我的同学付学能,不会吧!我只知道她在社会上工作过,但不会有那么大的年龄,我要是像她那样的年龄,也许没有那么大勇气继续读书。”

  陈李:“刚认识她时就对她另眼相看,比较佩服她,但就是不懂她为什么要选择走读书这条路。假如是我,我会选择走那个年龄一般人走的路。

  老师说

  她有着惊人的毅力

  班主任黄欣:最初我并不知道她的年龄,当我意外发现这个秘密时,我非常震惊,一个30岁的女孩子是以怎样的毅力在坚持学习?我真的无法想象!她每周都有两次家教,周末还要出门打工,但所有的一切,她都让我帮她保密,她不希望看到同学同情的眼神,更希望以自己的学习成绩来证明这一切。她有着惊人的毅力,我想她一定能成功!(本报记者)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