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闻农民邹贵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8:03 红网-湖南日报

  邹贵荒虽说是住在县城,但并不是城里人,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不过他耕耘的是“新闻”,自称“新闻农民”。目前,他已在《人民政协报》、《湖南日报》、《永州日报》等报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200多篇30余万字。最近他的一部反映当代湘南农村社会风情的十九集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错过》已经出版,并得到几位投资商的关注。目前该电视剧正在筹拍中。

  邹贵荒1965年出生在祁阳县进宝塘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83年,他高考落第,回乡当了一个农民。但他不甘于命运的摆布,不久便加入了打工者的行列,先后到广东玩具厂打过工,到县城开过出租货运摩托车,在红砖厂出过窑,给别人开过店。长年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他觉得心中有许多话要说。2001年8月,自觉胸中有点“墨水”的他,卖掉开了4年的出租货运摩托车,拿起久违的笔,正式当起了一个“耕耘新闻”的农民。

  2002年8月,邹贵荒到一个朋友处闲聊,得知祁阳县工商局一位名叫陈昌世的退休老干部,多年来省吃俭用,自筹资金200万元,设立了一个家庭助学基金会,专门用来奖励和资助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邹贵荒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条“大鱼”,并先后两次采访了陈老。回到家中,他蛰伏在蒸笼般的书房里,奋笔疾书,泪水和汗水化作了一篇感人至深的通讯———《祁阳的“陈嘉庚”》。此稿很快被《永州日报》和《湖南日报》采用,并被评为2002年度湖南省报纸系统好新闻通讯二等奖。旗开得胜,邹贵荒的信心更足了。

  2003年5月,邹贵荒与人闲聊时谈到中国小鲵发现者蒋天民。这位60多岁的祁阳县挂榜山林场的老支书,3年中为了求证家乡的“狗头鱼娃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先后花费数万元三上长沙找专家鉴定。后来,邹贵荒通过县委宣传部联系,找到了蒋天民,并对他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采访,写出了通讯《中国小鲵的“亲戚”》。此稿后被《湖南日报》双休周刊作为头条刊出。

  随着稿件的不断见报,邹贵荒的名气逐渐大起来,向他提供新闻线索,请他去采访的人也日益增多。2003年11月,毛泽东同志11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前夕,江永县委宣传部一位朋友打电话给邹贵荒,说该县桃川镇一位名叫刘江忠的退休工人,20多年来花费10余万元,收集毛主席像章4万多枚,品种达300多种,他感动了,不顾数百里之遥,自费前往采访。稿子写成后传到《湖南日报》,编辑决定马上采用,但要尽快补拍照片寄去。他立即打电话叫刘江忠请人把照片拍好寄给他。可两天后,报社又打来电话,说第2天就要定稿排版,要他必须在次日上午12时前将照片用电子邮件发过去,邹贵荒又给刘江忠打电话,刘告诉他,照片已送到桂林冲洗,要第2天下午才能拿到。怎么办?他一咬牙,去了桂林。结果保证了照片按时传到报社,此稿也得以及时见报。

  几年来,邹贵荒这个“新闻农民”就这样在新闻园地默默地播种,执着地耕耘。虽然他的付出与收获并不相称,但他乐在其中,无怨无悔。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