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十龄童东沟溺亡 家长伤心小伙伴不懂呼救 听者忧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13:06 新闻晚报

  事件:男孩离奇溺亡

  昨天早晨8点,家住东沟的一位罗先生来电求助,家里10岁的孩子前天下午走失,至今未归。两个多小时后,本报又接到电话称,东沟附近的赵家沟水域发现一具男孩的尸体,10来岁模样。

  两个电话内容有颇多关联,难道是同一个孩子?

  中午12点,记者来到事发现场,在浦东大道九号桥下一个废弃的码头上,聚集了大批围观者。一位30多岁的男子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该男子身边,躺着一具孩子的尸体,赤膊,穿着校服的短裤。

  果然是同一个孩子。溺亡的男孩小林,身高1.3米,读小学三年级。前天下午两点出门后,家人再也没有看到他,直到昨天上午。

  孩子的尸体被运走后,该男子被搀着走出人群。当时,他已经哭得声嘶力竭,站立不稳。看见身边有人,伤痛至极的他已经顾不得是谁,双手紧紧地抓住记者,大声哭喊起来,几次瘫倒在地。从后来的言语中,记者知道他是男孩的叔叔。

  从出事地点到他家的路不过三四百米,他一路跌跌撞撞走走停停,用了近半小时。

  家里,男孩的母亲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神情黯然,目光呆滞,对周围的情况,没有任何反应。这时,一个人走进来,说要给孩子拿两件衣服,她突然从床上坐了起来,号啕着爬到柜子前,翻箱倒柜地找衣服。她不停地问,“我孩子穿什么好?冬天的还是夏天的?”后来,她又让女儿拿了四百元钱,一边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一边哽咽着念叨,“我要给儿子买新的,我的儿子要穿新衣服才能上路!”

  线索提供者奖100元

  调查:安全教育有漏洞

  据说,前天,也就是小林失踪的当天,是他所在的东沟小学的返校日。当天上午,学校反复强调暑期要注意安全。在小林的书包里,还有一份题为“我把安全带回家,安全伴我度暑假”的宣传单。同在东沟小学上学的大孩子说,当天返校就是为了接受安全教育。

  失事的这片水域是航道,水深4米左右。平时偶有成年人下河游泳,也有一些孩子来岸边玩水抓螃蟹。这段河道边的防汛墙约一米至两米多高,10岁左右的孩子能轻松爬上去。

  小林12岁的姐姐说,当天下午2点多,弟弟和四五个小男孩一起出去玩。到了4点多,她看见一个小孩回来了,可那个小孩说没有看见小林。

  旁边一位六年级的小男孩说,下午,他和小林一群人出去玩,但后来就分开了。他最后一次见到小林是在街口,当时他和一名高个少年一起向河边走。他们本来也想和小林一起去抓螃蟹,后来被其中一个男孩的妈妈叫住了,只剩小林和那个少年向河那边拐过去了。

  小林出事那天下午,一个8岁孩子也曾跟他一起玩过。记者随口问起这个小男孩:“如果你和小朋友去河边玩,小朋友落水了,你怎么办?”他回答:“我马上跑回家。”“为什么?”“因为我害怕。”“那你不会呼救吗,让别人来救小朋友?”“不会。”“为什么?”“因为老师没有教过。”“爸爸妈妈教过吗?”“没有。”

  小男孩说着,笑着。而围在他旁边的五六个成人,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既没有惊讶,也没有遗憾或者愤怒。

  观点:关键是社会教化

  一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表示,5岁-12岁的小孩,仅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除了这种自我认知,可能对周边生命甚至对于生死都没有什么意识。而对于生命的关怀,是社会教化的结果。如果没有受到这方面的教化,小孩很可能不知道同伴遇险后,要去施救或者呼救。

  他还表示,见到别人遇险后施救是一种社会行为,属于道德范畴的要求。如果孩子不知道这种社会规范,就不知道要去救助别人。所以,问题不是出在小男孩身上,而是他身边的环境出了问题。这个环境既没有教会他去关爱周边生命,也没有告诉他别人遇险应该施救。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得不到这方面的教化,就一直不会形成关爱和救助他人的意识。作者:李胜南范献丰 实习生 邓丽江摄影报道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