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老红军之子确认父亲笔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09:31 重庆晚报
老红军之子确认父亲笔迹(图)
  本报讯昨日,本报通过互联网,将吴贞和1943年8月15日再次返回唐安华家留下的地址手迹,传递给远在贵州温水的吴炳银辨认。半小时后,吴回复:确证了笔迹的真实性。

  吴炳银称,自己早年曾听父亲断断续续讲过他的革命经历,也知道他确曾在四面山一带养过伤。如今,虽是在电脑上看到他当年给唐家留的地址,但留条中的“吴”字和“贞”字,跟自己幼时所见父亲的笔迹一模一样。“特别是‘贞’字,形状、字体无一相差。”(左图红圈处)吴炳银告诉记者,父亲名中的“贞”字,实为“祯”。父亲嫌复杂,一直用“贞”字。辨认字迹后,吴炳银分析,唐家出示的该地址留条,有可能是父亲亲笔所书,也有可能是托他人代笔,但“吴贞和”的签名确是父亲的笔迹。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将回老家翻阅父亲留下的笔迹,以核对留言中的其他文字。

  吴炳银介绍,吴贞和1933年在江西省会昌参加红军,次年秋从会昌出发开始长征,进入遵义。遵义会议后,历经该省桐梓、温水、习水到土城,并在土城的青杠坡战役中,左腹和左腿负伤。后被留在贵州的习水、温水和当时四川的四面山一带养伤。伤好后,就开始流浪,直至解放。

  吴贞和在40年代初,与贵州省温水镇娄底新店子的农家女尹树珍结婚,并育有4儿3女。1953年,他进入温水百货商店任售货员,至60岁左右回家养老,1975年病逝。

  吴炳银还确认了当年红军手迹中的“飞鸽滩子”、“陶炳兴”。“我1975年就在贵州的大坡乡任书记,飞鸽滩子是它的一个村。而‘陶炳兴’这个名字我也确曾在当地听到过。”

  当年的7名伤员中,已找到其中的吴贞和的家人。剩下的6名“失踪者”,除了姓名和当年在唐家的养伤经历,我们对他们一无所知。但是,我们依然在继续寻找着......

  (记者 董亿/文 罗川/图)

  网络编辑:翁正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