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抗日老战士王少孔和赵三刚忆烽火岁月 保家卫国打日本鬼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11:54 大华网-汕头日报

  本报记者 许似亮 实习生 洪厦芳 通讯员 吴华洲 陈树荣

  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抗日老战士王少孔和赵三刚语重心长地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心声。近日,记者特地走访了离休后在汕头警备区干休所安度晚年的这两位抗日老战士。老战士王少孔曾任汕头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参加过抗日战争、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和“三级解放勋章”。老战士赵三刚,曾任汕头军分区副参谋长,在抗
日战争中英勇作战,威震四方。眼前,两位老战士虽然已是年过古稀,但仍然精神矍烁。在交谈中,他们回忆起了那段苦难的岁月,讲述了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

  国难当前热血少年奋起报国1937年,日本军入侵中国,将罪恶的魔掌伸向了中国大地,他们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当时简直没有生活可言”,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王少孔十分感慨。在王少孔的家乡山东临邑县,日本军每隔两三天就进村扫荡,杀光、烧光、抢光,老百姓最怕就是“鬼子来了”,一听到风声,一家大小来不及收拾东西马上就跑。王少孔和他的家人都饱受过日本军的残害。在逃跑的慌乱之中,年小的王少孔曾经和亲人失散,差点就无法与家人团聚。王少孔的一位18岁的嫂嫂刚过门,便遭受了日本军的凌辱,之后瘫痪生病不久便死去。王少孔的堂兄被日军抓去扛子弹,由于年小无力扛不动,被鬼子用枪托猛击其头部流血不止,差点被打死。

  而赵三刚的家乡河北省安平县也同样受到了日军的蹂躏。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使得村民们无法耕种,土地荒芜,粮食匮乏,百姓食不裹腹。不仅老百姓要忍受饥饿的煎熬,部队战士也是如此,战士们靠挖草根、挖野菜来充饥。每次部队出去挖野菜,战士们总是要跑到离村庄较远的深山里,为的是把村里比较容易挖到的野菜留给老百姓。野菜不仅味道苦涩,而且吃得多了还会带来许多的后遗症。可当时赵三刚和乡亲们根本顾不上那么多,只要能找到东西填充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就是在这种国难当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情况下,王少孔和赵三刚毅然加入了八路军,开始了他们的抗日生涯。

  浴血战场小英雄杀敌不畏惧

  眼前白发苍苍的老人,原是昔日的抗日小英雄。早在参加“青抗先”民兵组织的时候,赵三刚就因机智勇敢而赢得了“英勇的红小鬼”的称号。当时,在家乡的一些村庄里,经常有一些日军的据点,日本兵和日伪军就盘踞于此,他们抢掠村民、糟蹋妇女,整个村庄鸡犬不宁。为保卫村民的安全,赵三刚和他的战友们以捣毁据点、消灭日寇为主要任务。1942年2月傍晚,在家乡邻县无极县蔡庄村的一个日军据点旁的高粱地里,赵三刚和战友们设下了埋伏,准备袭击日军。这时,从据点里出来了10多名伪军,为了不打草惊蛇,赵三刚和战友们巧施妙计,机智地活抓住了这10多名伪军,并从他们口中了解到据点的敌情。之后赵三刚和战友们一鼓作气地对日军发起了攻击,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日军据点被炸掉,10多名日军和20多名伪军全部被歼灭。就是这样,赵三刚和战友们多次深入据点,侦察敌情。与日军斗智斗勇,采用不同的战术,捣毁了不少日军的据点和消灭了为数众多的日军。

  同样,老战士王少孔也是身经百战。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从入伍的第一天,王少孔就开始打鬼子。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笑着说,“当时其实什么都不懂,就是跟着部队的队伍冲,一点也不畏惧”。在抗日战争中,令老人印象最深的是1944年9月的那场战役,那天,部队得到情报,有一批日军要转移位置,需经过山东省济阳县至商河县的一条公路。王少孔和战友们得知敌情后,决定埋伏在公路边的草丛里,与日军打个埋伏战。就在王少孔和战友们潜伏不久,从远处就看到有300多个日伪军、汉奸带路,紧跟着30多个日军和行进的三辆大卡车。当敌人靠近时,王少孔和200多名战友一齐发起冲锋,听到枪声,胆小的日伪军不经打,纷纷扔下枪支投降。企图顽抗的日军除2名被战友们活捉外,其余都被歼灭。

  这场战役大获全胜,但是,在这场战役中,王少孔也失去了他最亲密的战友“四瞎子”。“‘四瞎子’站着都可以睡觉”,说起这位战友,王少孔不自觉地站起身来模仿起战友的动作。“我到现在还保留着“四瞎子”盖过的那张毛毯”。原来,“四瞎子”牺牲后,王少孔十分悲痛,他把战场上日军留下的一条毛毯盖在“四瞎子”的尸体上,当亲手把“四瞎子”的尸体埋葬后,这条毛毯就一直留在了老人身边。

  回忆起牺牲的战友,老人深情地说,“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两位老战士都认为,只有不断地发展,依靠国家的强大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只有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的国家才能在世界之林立于不败的地位。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