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成功营救背后的三大疑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8:15 重庆时报

  俄罗斯4日失事的潜艇AS-28已受困海底三天,令人不禁联想起5年前的“库尔斯克”号悲剧。首先,俄罗斯内部对外新闻口径为何不一致?其次,俄军方在处理事故时是选择军事保密还是更多考虑人命?最后,事发至今,为何俄罗斯领导人普京迟迟没有露面? 疑问一 口径不一致为何所困?

  按俄罗斯海军先前所称,4日在海军例行训练中,这艘AS-28小型深海潜艇因推进器被
鱼网所缠,无法上浮而不得不搁浅海底。然而,在营救行动开始20多个小时之后,这一说法发生了变化。

  当地时间6日21时50分左右,俄海军副参谋长弗拉基米尔·佩佩雷耶夫告诉俄媒体记者的还是“鱼网版”。但几小时后,媒体披露说,缠住潜艇的其实是俄海军海岸声纳探测装置的天线。

  当地时间7日凌晨3时左右,俄罗斯海军发言人伊戈尔·德加洛上校告诉媒体,准备将这一装置连同潜艇一起拖升到距海面30至50米处。但几小时后,德加洛不得不告诉媒体这一尝试再告失败。 疑问二 机密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当地时间6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英美两国载有海下救援设备的飞机已达到堪察加半岛并开始卸机。为配合救援行动,英美两国专家将对附近海域的气候和水文情况进行检测。此外,他们还需获知海床的具体情况、以及俄海军海岸声纳探测装置的具体构造。为挽救7名船员生命,这些本属机密的信息都将向外界公开。

  堪察加半岛作为俄罗斯几大主要潜艇基地所在地,大部分岛域至今仍对外封闭。在美国5日回应俄罗斯求援后,美军飞机半个多世纪来才首次得以飞经其上空。俄军方这次的“开放”态度得到了不少西方媒体的赞许。 疑问三 俄罗斯政府为何沉默? 俄罗斯媒体在6日似乎一齐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政府,指责政府在事发后处理动作太慢。5日媒体纷纷将目光对准营救行动之时,唯独缺少这样一条消息:“普京已知此事”。

  《泰晤士报》注意到,事发至今普京仍未对AS-28潜艇失事一事发表任何评论。5年前,在核潜艇“库尔斯克”号遇难时,普京曾经一样保持沉默。

  对俄海军在“库尔斯克”号事件5年之后仍未能提高作战和训练水平的不满,也许可以作为沉默背后的解释。 世界媒体纷纷质疑

  英国《泰晤士报》题为《保密文化令俄海军再度蒙羞》一文中,一连对此事发出了4个问号:原定3名船员的潜艇上为何有7人?潜艇下水前是否需要修理?为何事故没能及时向外界公布?对于潜艇上氧气剩余量为何存有诸多矛盾说法?

  同时,俄罗斯《生意人报》也毫不客气地指出,失事的AS-28潜艇其实早在当地时间4日12时已被困海底,直到近24个小时过后,俄罗斯海军才向媒体公布此事。俄罗斯海军救援装备与5年前相比几乎未见改观。在AS-28潜艇的母船“格奥尔基·科斯明”号上本应还有一艘与AS-28类似的小潜艇可以参与紧急救援,但是那艘船根本不见踪影。同时,抵达现场的救援船“阿拉格兹”号上也少了两艘应该配载的小型潜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