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月收入300“挤”出2万慈善款(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8:16 华商网-华商晨报
月收入300“挤”出2万慈善款(图)
赵永久也被推荐参加本报的“感动沈阳”活动 吴晓天 摄

  参选人物: 赵永久

  身份: 下岗工人

  善举: 多年来他已经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总捐款数额已有2万余元

  他,前后共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19年累计捐款已有2万余元。

  还是他,自己下岗后靠剥蒜赚钱,全家每月收入只有300余元,孩子念不起自费高中……

  他是一位普通的沈阳市民———赵永久。

  从受助到助人

  4日,在一名热心读者的推荐下,记者在报社见到了45岁的赵永久。

  一个已经破旧的塑料袋内装满了从1986年开始,各个媒体对赵永久的报道,同时还有一摞鲜红的荣誉证书。“我家没啥钱,但每天三餐能吃饱,所以我总觉得我还有能力帮助比我困难的人!”赵永久说。

  在他15岁时,父亲因公去世,在父亲去世的第一年,父亲工厂的领导为已经揭不开锅的赵家送来了米面。从那以后,赵永久就下决心:碰到比自己苦的人,都要设法帮一帮!

  捐出大衣自己挨冻

  赵永久的慈善事业是从1986年开始的,他帮助社区内的贫困孤寡老人擦身子、端尿盆;每月还定期为老人备米、备面、换罐、买半导体……

  从1998年开始,赵永久开始关注起社会上的贫困大学生,“那一年,我看见一个女大学生在食堂里就着咸盐水吃着干巴巴的馒头……”于是,在沈读书的贫困女大学生逯仁霞成了赵永久的资助对象,一帮就是1年半。在逯仁霞回丹东工作3年后,还特地找寻过“恩人”赵永久。

  从那以后,赵永久资助的学生达到了12名。除此之外,赵永久每年还参加本报组织的“康平、法库希望之旅”。在一次康平扶贫中,他将身上所有的钱捐光后,又听说附近村子一个70多岁的老大爷家着火了,已经身无分文的他将自己身上的毛呢大衣披在了被冻得哆哆嗦嗦的大爷身上。那个冬天,赵永久始终没有一件像样的御寒棉衣。

  靠剥蒜赚钱搞慈善

  “他虽然平均每月仅能捐出50块钱,可他全家的收入却只有300多!”推荐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赵永久那里看到了一厚摞捐款收据,每张收据的金额都只有二三十元钱,最多的也只有300元钱,但数百张的收据却让记者深感惊讶。赵永久说,从1986年开始到现在,他已经捐出去2万余元钱。

  赵永久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到大东门剥蒜,一天能挣几块钱。但孩子没考上高中,念自费没钱,只好待在家里。

  “你资助了那么多学生,可自己的孩子……没人来帮你伤心吗?”记者问。

  赵永久说,“帮助别的孩子只是几百块钱,可让自己孩子上学得上万……我不伤心,我相信社会上还是有爱心的人多,以后我还会继续捐款给需要的人……”

  本报记者 甘晶 王莉 刘光琦

  慈善活动参与方式

  【推荐条件】

  1.“十大慈善人物”推荐条件:主要捐赠行为、慈善行为发生在沈阳的各界人士,长期坚持慈善事业,服务慈善、宣传慈善的个人。

  2.“十大慈善企业”推荐条件:有捐赠行为的本土企业或国内外在沈企业,把慈善文化融入企业文化。

  【推荐办法】

  1.信函:请将本报8月1日A3版上的表格剪下(复印亦可),或者从网上下载打印表格,填好后邮寄至本报。

  2.邮箱:请参照报纸或网络将表格所涉及项目写好,发送至电子邮箱。

  3.网络:登陆网址www.hscb.com.cn,你将看到本次活动的网页。(报名截至8月19日)

  【联系方法】

  邮寄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1号华商晨报社“慈善活动”

  邮编:110032

  电子邮箱:hscb0021@126.comcis-han@163.com

  【咨询电话】

  024-25918749联系人:王磊

  024-25894538联系人:王革

  024-26211189联系人:刘光琦

  主办单位:沈阳市慈善总会华商晨报社

  媒介支持:辽宁电视台新北方栏目沈阳电台文艺台FM92.1

  友情支持:共青团辽宁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沈阳市总工会共青团沈阳市委员会希望工程办公室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