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肝“老乙肝”体内“安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8:20 生活报

  对于47岁的梁先生来说,5日是他新的生命之门开启的日子。仅仅4个半小时,一颗陌生人的肝脏在他体内“安家”,延续着他的生命。5日,哈医大四院成功施行了我省首例经典式同种异体原位非转流肝移植。

  梁先生是一个有着20年病史的“老乙肝”。五六年前,他的病情恶化成肝硬化,陷入黄疸、腹水、腹胀等病痛的折磨。4年前,医生又发现他的肝右叶上长了一个直径2厘米左右
的肿瘤。多年来,他所接受的治疗只抑制了肿瘤的发展,却没能阻止肝硬化的进一步恶化。今年年初,医生极不情愿地告诉他:“终末期肝病,预计只能活6个月。”此时,他惟一生存的机会就是肝移植。

  从今年4月份起,梁先生开始等待供肝。哈医大四院院长申宝忠教授还特别成立了以普外科主任许军教授、徐力善副教授为主的肝移植小组。3日,传来一个令人的兴奋的消息———适合的供肝找到了。

  因梁先生的凝血机制因肝病而受到严重破坏,医生选择了一种当今最为先进的移植术式———非转流法。患者无需应用有着抗凝血作用的药物肝素,避免致命的术后大出血,而且创伤也较其他方法小得多。

  手术从5日19时30分起,进展十分顺利。当撤下止血钳后,供肝脏因血液注入迅速充盈。不久,有胆汁分泌出来,也有血块凝结,这些说明供肝已经开始工作,医生长舒一口气。6日晚上,梁先生隔着监护病房的玻璃窗,兴奋地向家人打起了个成功的手势。

  7日,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主任许军告诉记者,肝移植需要多科协作完成,因此是一个医院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我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展了这项技术,技术研究与应用时断时续,迄今为止仅做了二十多例。其实,我省肝移植的技术水平十分成熟,数量有限与我省经济水平落后,患者就医观念及供体严重缺乏有关,使得大量患者舍近求远,到外地就医。尽快出台相关制度,鼓励器官捐献,以解决供体匮乏是当务之急。据悉,哈医大四院已成立了肝移植研究小组,通过减免治疗费用等途径,让该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生活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