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虎头要塞见证六十年前滔天罪行 (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07:15 黑龙江日报
  一个阴云密布的清晨,“胜利之旅”报道组从虎林县城出发,前往位于虎头镇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之中的虎头要塞遗址。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驱车八十多公里,我们终于见到了虎头要塞。

  深山,见证日寇侵略罪行

  虎头,是乌苏里江边境上我国的一个小镇,隔江与俄滨海边区的伊曼市相望。站在虎头山上,俄方城池、乡村和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尽收眼底,伊曼市距虎头仅两公里。这正是当年侵华日军看重虎头的原因,只要用远程火力炸毁铁路,就切断了苏军西伯利亚动脉咽喉;夺江而过,可以像匕首一样直插苏联腹地,实现日本盘踞亚洲、横跨欧洲的霸权梦想。因此,虎头被日寇称为进攻苏联的“天然桥头堡”。

  为我们引路的虎林市委宣传部干事魏传良介绍说:“虎头要塞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南起边连子山,北至虎北山。在这360平方公里范围内,修筑了大小十余处要塞。要塞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设施齐全。从1934年至1939年,虎头要塞工事基本完工,但连接各要塞的砂石警备公路网及兵营等辅助性工程,一直修建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随后,记者来到了著名的巨型火炮阵地遗址,曾置于此处的41厘米榴弹巨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榴弹巨炮。当年放置火炮的地方,是一个积满雨水的六米深的大坑,旁边立着警示游人的牌子;当年用钢筋水泥筑成的坚固穹顶,已经被苏军的炮火炸得七零八落,让人至今还能感受到那场战争之惨烈!

  劳工,血泪诉不尽的苦难

  走进“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一幅表现中国劳工在地下艰苦作业的浮雕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三五成群的劳工,瘦骨嶙峋,衣不遮体,在日寇和狼狗的监视下劳作,有的累倒在岩石堆旁再也没有起来,有的拼命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身体……

  博物馆讲解员王慧介绍说:“自1934年6月日军开始修筑要塞以来,有数以万计的中国被俘人员和被骗来的平民百姓被秘密押送到这里充当劳工。他们从事着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冻死、饿死、累死、病死者甚多,侥幸活到完工的,在日军绝对保密和不留活口的毒计下也惨遭杀戮,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人。”

  知情人苏安兴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听老一辈讲,鬼子把抓来的所有劳工的右眼眉都刮掉,还在他们穿的衣服上编上号,这样他们跑到哪儿都能认出来。只要被抓去当劳工的,就很少能活着出来。1959年,我在腰营山后趟地,才趟了一个来回,一百多米长,就发现一堆头盖骨,吓得再没有人敢在那里种地了……”

  人类,祈祷和平远离战争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向虎头要塞开始了猛烈炮击,随后是成群的坦克登陆,漫山遍野的红军战士紧随其后,遮天盖日的飞机轮番轰炸,被日寇吹嘘成“永久要塞”的虎头要塞,在8月26日全面告破,日军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其中400人为开拓团成员),苏军牺牲上千人。

  2004年8月15日,虎林市政府在猛虎山(虎头要塞主阵地)山顶修建了纪念这场战役的纪念碑。

  虎头要塞,已成为历史的遗迹。被历史掩埋在这里的,有被日军驱使修筑要塞而惨遭杀戮的中国劳工和战俘,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献身的苏军官兵,也有死于不义战争的日寇阵亡者……
虎头要塞见证六十年前滔天罪行(组图)
虎头要塞地下工事中的厨房。
虎头要塞见证六十年前滔天罪行(组图)
  日军驱使中国劳工修筑工事。(资料来源: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

  (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雪梅 杨宁舒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